楠木軒

絕地反彈!聰明資金尾盤瘋狂吸籌,“茅寧”卻上演跳水,A股下週如何走?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財經

3月18日,A股早盤低開震盪,好在午後拉昇,最後滬指收漲1.12%報3251.07點,創業板指收漲0.11%報2713.79點。北上資金尾盤大幅“入場”,成為重要推力。

剛剛,財政部公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證券交易印花税達737億元,同比增長10.7%。A股投資者為國家財政收入“貢獻力量”。

3月18日,A股早盤低開,尾盤拉昇。白酒、電氣設備表現一般,但得益於房地產、煤炭、建築、金融等板塊大漲,滬指由綠轉紅,明顯跑贏創業板指。

回顧本週A股走勢,可謂走出罕見的“史詩級”大跌大漲“魔鬼”步伐,3月14日和3月15日,滬指累計跌幅超過7%,創業板指共計跌逾6%;3月16日至18日,滬指反彈超過6%,創業板指反彈力度超過8%。聰明資金在持續逃出A股後,近三日也有所歸來,今日更是在尾盤瘋狂流入。

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近日權重股“給力”引領市場反彈,北向資金恢復淨流入跡象,之前市場恐慌拋售情緒有所緩解,短期市場多頭佔據主導。持續反彈之後,需要關注3300點附近的壓力區域,短期急漲後需要注意市場震盪。

滬市權重板塊發力

3月18日,A股早盤低開震盪,好在午後拉昇,最後滬指收漲1.12%報3251.07點,創業板指收漲0.11%報2713.79點。

尾盤大漲,離不開北上資金大幅“入場”的推動。

滬深兩市共計3477只個股收漲,其中2099只個股漲幅在1%至5%,漲停股123只;1113只個股收跌,跌停股僅有2只。

正是得益於地產、煤炭、金融等滬市權重股的給力,滬指明顯跑贏深市。31個申萬一級行業板塊中有26個收漲。陽光城等11個房地產個股掀起漲停潮,浙江建投等14個建築裝飾個股漲停,方大集團等9只建築材料個股歡喜漲停。

表現亮眼的還有農林牧漁、銀行、非銀金融板塊,漲幅均超過2%。券商股華創陽安漲停,中國平安大漲超過5%。

電力設備及國防軍工、計算機、電子等科技類板塊微跌。深市一哥寧德時代今日尾盤跳水,最後收跌2.67%報510.5元/股,恩捷股份跌近5%。航發動力、中航沈飛跌幅超過1%,中航光電跌逾5%報81.34元/股。計算機大哥海康威視今日也跌超1%,年內跌幅超過17%。

食品飲料板塊近兩日大反彈對A股回暖貢獻很大,但是今日整體微跌,其中滬市一哥貴州茅台也尾盤跳水,下跌0.72%報1707.79元/股,海天味業跌近1%。

與此同時,茅指數和寧組合概念尾盤跳水,最後均收跌。

大幅回調階段或已結束

如何理解今日A股尾盤拉昇的表現?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日權重股“給力”引領市場反彈,北向資金恢復淨流入跡象,之前市場恐慌拋售情緒有所緩解,短期市場多頭佔據主導。

郭施亮表示,政策底部形成後,結合近日美聯儲加息落地,短期市場順勢反彈,但持續反彈之後,需要關注3300點附近的壓力區域,大金融板塊對市場指數撬動影響較大,但短期急漲後需要注意市場震盪需求,政策環境變化以及外圍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些仍是影響當下A股走向的關鍵因素。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經歷前期持續回調,目前市場估值水平已進入歷史偏低或者價值區域,大幅回調階段或結束,但短期判斷底部有較大不確定性風險。國務院金融委發聲維穩資本市場,給投資者注入強心劑。在今年GDP增速預期實現5.5%左右的穩中求進目標下,政策落地到實際經濟見效存在時間差,可以保持樂觀態度。

如何在不確定性風險中進行配置?

招商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李湛撰文表示,隨着俄烏衝突、新冠疫情和美聯儲加息等外部風險影響漸弱,前期股市調整也會消化大部分悲觀預期,國家穩增長政策逐步發力、經濟增速逐級抬升,市場觀望和悲觀情緒將逐步收斂。

李湛認為,目前市場對於投資主線存在明顯分歧,仍然建議以防禦、均衡配置為主,主要方向如下:

一是穩增長政策鏈條。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以來,我們對穩增長相關板塊持續關注,3月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基建發力的方向。趨勢可能向好的板塊有建築建材、建築裝飾、城市管網改造、新型電網建設等新老基建領域。

二是成長賽道超跌反彈機會。去年底以來成長賽道深度調整,不少行業估值回落至合理區間,具有配置價值。建議可適當關注以雙碳、半導體為代表的成長主線以及成長擴散下的國防軍工、通信及計算機。

三是消費復甦與消費漲價方面。全球疫苗接種率持續提高,新冠特效藥研發取得積極進展。中長期看,俄烏衝突催化種植業及化肥等的漲價機會,俄羅斯為全球化肥出口大國,如化肥漲價,或將推動全球農產品價格上行。

四是數字經濟、國企改革兩大主題投資機會。今年1月份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強調了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近期主要關注“東數西算”等數字經濟主題。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收官之年,建議可適當關注央企混改等投資機會。

記者 朱燈花

編輯 陳偲

封面攝影 陳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