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股價暴跌市值已蒸發上千億,盈利不及預期且食品安全投訴增多
7月25日,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底撈,6862.HK)發佈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200億元,實現淨利潤0.8億元-1億元。雖然今年上半年同期實現扭虧為盈,但自今年2月16日以來,海底撈的股價大幅下跌,市值蒸發兩千多億。
除此之外,2020年海底撈翻枱率下降,其短期借款激增;食品衞生方面也多次出現問題。針對上述情況,發現網向海底撈發送採訪函請求闡釋,但截至發稿前,海底撈並未給出合理解釋。
淨利不及預期,股價暴跌
7月25日,海底撈發佈業績預告稱,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200億元,同比增長104%,預計實現淨利潤0.8億元—1億元,較2020年同期虧損的9.65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儘管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但海底撈的利潤與疫情之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據瞭解,海底撈2019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9.12億元,今年上半年的利潤不及2019年的九分之一。因此,海底撈在業績預告中表示:“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本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由虧轉盈,但該業績並不能達到本公司管理層的預期,這反映本公司內部管理、營運需要努力改正和改善。”
來源:海底撈中期業績預告
同時,海底撈在公告中稱,上半年業績達不到市場預期,主要受到門店擴張帶來的攤銷成本增加較多,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新開門店達到首次盈虧平衡並實現現金投資回報的週期長於往期,海外門店在疫情肆虐下營業狀況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
然而,這份業績預告似乎並沒有改變海底撈股價今年以來的頹勢。2月16日,海底撈股價衝高至85.75港元,隨後一路陰跌,截止8月12日收盤,海底撈收盤價為31.75港元,期間最低價26.85港元,漲跌幅-61.33%,總市值1703.21億。
來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海底撈淨利潤暴跌,營業收入為287.02億元,同比增速7.83%;淨利潤為3.09億元,同比下降86.81%,增收不增利。而2018年、2019年海底撈營業收入分別為169.97億元、266.1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9.47%、56.6%;淨利潤分別為16.46億元、23.4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60.16%、42.44%。
來源:wind
淨利的暴跌或許影響了海底撈的資金運轉。2020年海底撈的短期借款為37.21億元,2019年短期借款僅為1.22億元;2019年和2020年應收帳款分別為19.17億元和24.73億元;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分別為45.80億元和29.21億元。
翻枱率下降,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此外,2020年海底撈新開門店大幅增長,但其翻枱率卻持續下滑。據瞭解,截至2020年底,海底撈總門店數量達1300家,而其中新店就開了超過500家。與此同時,2021年一季度海底撈新開門店150-200家。截至今年三月底,簽約門店數為91家,而已簽約但仍未開張的門店達500家。新店的不斷擴張,也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2020年海底撈的營業總支出為276.24億元。
同時,2020年海底撈同店平均翻枱率整體從2019年的4.9次/天下降至4.0次/天。其中,一線城市為3.7次/天,同比下降24.49%,二線城市4.1次/天,同比下降19.61%,三線及以下城市為4.3次/天,同比下降12.24%。
來源:海底撈2020年財報
業內人士分析稱,海底撈翻枱率下降或許也表示了海底撈在一二線城市增長乏力,2020年海底撈一、二、三線及以下城市餐廳增長數量分別為65、167、257,三線及以下增速遠高於一二線;營收佔比裏,三線及以下城市增加明顯,從2019年的22.5%增長至2020年的29.5%。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作為靠服務聞名的火鍋,食品安全問題卻頻繁發生。
2017年,“老鼠門”事件的曝光第一次讓公眾看到了海底撈表裏不一的一面。當時有記者暗訪發現,海底撈火鍋店出現了老鼠爬進食品櫃、員工用火鍋漏勺掏下水道等衞生安全隱患現象。
2020年3月,王女士在海底撈某店從鍋中吃出魚鈎引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4月,有消費者發現海底撈在疫情期間悄然漲價,甚至小料台上的招牌牛肉粒也被換成素肉;7月,繼海底撈杭州某店的1批次筷子被檢出大腸菌落後,另一家店被發現筷子消殺記錄有缺失,且用過的筷子未及時清洗。2021年2月,一則“海底撈在包間裏安裝攝像頭”的消息被網友熱議。
除此之外,在黑貓投訴中關於海底撈的投訴多達862條,投訴內容主要包括吃到異物,衞生差,菜沒洗乾淨等,不難發現海底撈被投訴的原因其實主要是圍繞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不過,對於一直以服務好著稱的海底撈,在黑貓投訴中還存在部分因服務差而出現的投訴。
來源:黑貓投訴
業績不達預期,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股價持續下跌的海底撈,是否還能以優質服務留住顧客呢?對此,發現網將持續關注。
(發現網記者 羅雪峯 實習記者 曹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