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依圖科技、雲從科技、曠視科技上市受阻後,“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也啓動了IPO。
如果上市成功,商湯科技或許會成為AI領域全球最大IPO,如果失敗,跟其他“三小龍”一樣,繼續謀求上市的時機。
商湯科技的招股書顯示,最近三年半營收99.78億,虧損242.72億,扣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等非經常性損益後虧損28.62億,研發費用69.91億。
今天筆者帶大家來看看,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湯曉鷗「頂級教授的技術變現路」。
01、AI領域的頂級教授公開資料顯示,19世紀60年代末,湯曉鷗出生於遼寧鞍山,上大學之前,他都在鞍山度過。小時候喜歡看圖畫類的圖書,他曾對南方都市報表示,這也許是他以後從事計算機視覺研究的萌芽。
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畢業於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
第一次對人工智能感興趣,是在讀博期間曾加入海底機器人實驗室,見證了機器人在發現泰坦尼克號的項目中,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
1996年博士畢業後,湯曉鷗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並於2001年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深入研究計算機視覺。這間實驗室伴隨着湯曉鷗的學術成長和商湯科技的誕生。
2005年,湯曉鷗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在微軟工作期間,他的兒子出生,因為工作原因,沒時間經常陪伴,他為兒子拍了很多照片,當照片達到幾千張的時候,想找一張照片很困難,於是,他成立了名為Photo Tagging的研究課題,邀請幾位學生一起來做,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給圖片分類方便檢索。這次研究為以後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視覺識別技術與微軟亞洲研究院深度合作後,研發的圖像識別技術已被用於微軟圖像搜索引擎,成為世界上第一項圖像識別技術被用於大規模商業應用。
楊曉鷗在AI視覺領域第一次有重大突破,是在2009年與其博士研究生何愷明、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孫劍博士發表的“基於暗原色的單一圖像去霧技術”論文,拿下了IEEE電腦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該年度的“最佳論文獎”。
湯曉鷗(左)與何愷明(右)
CVPR是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領域的頂級會議,評選採取雙盲模式,審稿者不知道論文作者是誰,每篇論文由三人審讀,最終由會議的領域主席(area chair)決定論文是否可被接收。楊曉鷗的這篇論文從幾千篇論文中拿到“最佳論文獎”,可見成就之高,而且,這是CVPR歷史上來自亞洲的論文首次獲獎。
這項技術湯曉鷗團隊後期又進行了深入研究,並且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比如你爬高山的時候,在山腳看到山上有云,在山上看到山腰有霧,不管拍照還是拍視頻,都拍不全,他們利用算法,可以實時把圖片和視頻中的霧去掉。這個應用做到了微博相機裏面。
這樣的技術,説小了,成為普通人的娛樂工具,説大了,可以運用到地質勘測,利用算法識別複雜的環境,比人眼看到的更“真實”,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人臉識別技術是近幾年的重點研究方向,不管是科研院校,還是科技巨頭,都把這項技術列為頭等研究項目。2014年初,Facebook發佈了DeepFace算法,人臉識別度達到了97.35%,接近於人眼的97.53%識別度,引起全球轟動。
實際上,當時湯曉鷗團隊在人臉識別方面也有了突破,但由於數據庫數據少得可憐,識別度不如Facebook。經過兩個月的加班加點,湯曉鷗團隊的GaussianFace人臉識別算法有了重點突破,當年3月發佈的算法顯示,在LFW數據庫上準確率達98.52%,超過了人眼的識別度,這也是全球首次突破人眼識別能力。
湯曉鷗建立的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在2016年入選“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鋒實驗室”,成為亞洲區唯一入選的團隊。福布斯更是稱他為“中國人臉識別技術背後的面孔。”
他曾説:“阿里講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做人工智能的得講讓天下沒有難吹的牛。”
如今,湯曉鷗不僅擔任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還是國際非盈利學術組織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Fellow(譯作院士,又譯作會士,為該學會最高級別會員),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專家教授。
02、湯教授的技術變現路把技術變成生產力或者商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穀倉新國貨研究院院長洪華博士曾表示,我們國家一直在倡導要做技術商品化,一直在倡導,但是我們很少有看到特別成功的案例,很多技術都是躺在實驗室裏面,不能變成商品,也不能換取商業利益。
湯曉鷗創辦的商湯科技,第一次創業,不僅把技術變成了產品,相對來説,還比較成功。
據商湯科技招股書,其聘請的調查公司沙利文撰寫的行業報告顯示,以2020年收入計算,商湯科技是中國最大的計算機視覺軟件公司,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
其目前主要業務在B端,主要有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能汽車領域,其招股書介紹,這些業務目前取得了市場領先地位。
比如智慧城市,商湯科技官網介紹,華東某一線城市用商湯科技的智慧城市服務,將城市的城區劃分為大小合適、邊界清晰的街區,然後利用視覺分析,可以檢測公共設施,比如井蓋、道路護欄等是否損壞或者移位等。還有可以檢測共享單車是否亂停亂放,是否丟失等,如果發現違規停放,系統會自動派單,專人前往整理,除此之外,還可以檢測交通事故、火災、道路擁堵等。
湯曉鷗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商湯科技利用視覺識別技術可以把視頻結構化,將視頻中的個體如人、車、非機動車等檢測、識別、追蹤等,還可以對識別出的個體進行分析,比如穿什麼衣服、多大年齡、性別等,如果是物體的話,是什麼產品,是什麼品牌,哪年生產的等。湯教授調侃道:“所以以後如果做壞事會越來越難。”
商湯科技目前合作客户有2400名,包括超過250家財富500強及上市公司、119個城市及30多家汽車企業,賦能了超過4.5億部手機及200多款手機應用程序。
雖然很多人沒聽過商湯科技,但用過商湯科技的技術,比如中國移動的手機卡實名認證,就是用的商湯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
從目前商湯科技公佈的數據來看,2018年到目前,營收是呈增長的趨勢,扣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等非經常性損益後虧損28.62億, 而研發是重點投入,三年半的研發費用達到了69.91億。所以就目前來看,湯教授的技術變現路還是比較良好的。
雖然啓動了IPO,但目前的商湯科技是不差錢的,資本不斷加碼,6年多時間完成了12輪融資,融資總金額總計超52億美元。
有意思的是,商湯科技各類現金及存款儲備超過190億元,現金流讓很多創業企業羨慕不已。
有媒體猜測,此次上市,是為了讓投資人套現。
03、商湯科技成功的三點借鑑穀倉新國貨研究院院長洪華博士曾表示:"生意本來就是挺俗的事,就是要看營收,看增長,崇尚'最美的曲線就是不斷上升的銷售曲線'。科研是象牙塔裏高大上的事情,怎麼能把這種高大上和庸俗的生意結合起來,這是個特別難的事。"
的確,大量的科研結果躺在實驗室裏,只能是理論,很難變成生產力,筆者根據的洪博士的“理想中的創新創業”模型,簡單總結出商湯科技成功的三點可借鑑的經驗。
A、創業動力足
很多科研人員創業,既有體制內角色,又有市場化角色,如何平衡這兩個角色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不能全力衝刺就會功虧一簣。
商湯科技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讓科研人員進入公司,科研水平的高低跟到手的資金掛鈎,既滿足了學術研究,又滿足了賺錢的需求。
比如聯合創始人湯曉鷗,是商湯科技的最大股東;聯合創始人徐立,是商湯科技的董事會執行主席及總裁,同時也是湯曉鷗的學生和多媒體實驗室成員;聯合創始人王曉剛,是商湯科技的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多媒體實驗室成員;聯合創始人徐冰,是商湯科技的董事會秘書,同時也是多媒體實驗室成員。
湯教授不僅滿足了大家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還形成了一個用科研成果賺錢,賺錢後支持科研發展這樣一個良性循環。
B、團隊配置合理
一個初創團隊,通常需要有不同的背景人員的構成,比如CEO、研發總監、品牌總監等,很多科技初創團隊都是學長學弟學妹組成的,背景過於同質化。
湯曉鷗是商湯科技最大股東,不僅沒當董事長,就連CEO也沒當,而是負責與其他科研院校的合作,讓有摩托羅拉研究院、歐姆龍研究所、微軟研究院、聯想研究院等企業工作經驗的徐立來負責公司的業務。
商湯科技CEO徐立(右)和副總裁楊帆(左)
聯合創始人楊帆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負責視覺算法的產品轉化,參與了Xbox、Kinect、Windows Hello、Bing圖像搜索等視覺技術產品模塊。
研發副總裁沈徽曾是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主要負責Bing平台和AI基礎架構等。
商湯科技源於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但不侷限於此,而是多方發掘人才,各有專攻的方向。
C、產品經理強
產品經理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崗位,負責產品管理的專業崗位,綜合考慮市場、用户、技術、政策法規,協調研發、設計、生產、營銷、財務等各職能部門人員,找到產品最優解,實現產品目標,實施產品生命週期管理。一家企業有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在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時候事半功倍。
商湯科技產品研發和工程負責人之一的戴娟,曾被湯曉鷗多次稱讚,她10多年前放棄美國頂級大學博士全額獎學金,去微軟當產品經理,成為中國工程院最棒的產品經理,後來被蘋果公司挖去做Siri的產品經理。
商湯科技在成功的路上走了一小步,未來能不能繼續發展壯大,還需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黑羊極客湯曉鷗的怪傑之路.觀止研究院
湯曉鷗:一位被人工智能事業耽誤的“脱口秀大師”.網易智能
穀倉洪博士:科學技術為什麼難以變成生產力?.穀倉爆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