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無花果
上個星期日,也就是11月15日,歷經8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功簽訂了。
RCEP是2012年由東盟發起,成員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而制定的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涵蓋人口超過35億,佔全球47.4%,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32.2%,外貿總額佔全球29.1%,是全球涵蓋人口最多、最具潛力的自貿區談判。一旦達成,將進一步促進本地區產業和價值鏈的融合,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
正如2018年的數據顯示,RCEP15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了22億,GDP達到29萬億美元,出口額達到5.6萬億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資流量3700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30%左右。RCEP達成之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11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RCEP的簽署將加速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各成員在亞太地區將深度融合,區域貿易規模將有望進一步擴大,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在“逆全球化”大肆渲染的幾年裏,RCEP的簽訂是疫情籠罩之下的歷史性的一步。
此次RCEP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電子商務和投資的具體條款等,有關於娛樂文化進出口的進一步消息還未公佈,但東南亞各行各業的深入融合都在進行當中,無疑也是為影視進出口打開了一道閥門。
而好萊塢電影、日韓電影接下來在中國又會以怎樣的姿態進行更替?未來的中國大銀幕和熒屏上,又會出現哪些國家的身影?都十分值得關注。
RCEP助力文化內外雙循環:
中國電視劇的“出海”速度亮眼
據悉,15個成員國在市場開放、原產地規則、貿易便利化等多個方面達成重要共識,RCEP多項舉措承諾水平超過WTO。對於中國而言,RCEP將為我國外貿和投資活動創造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在落地的過程中不僅會進一步擴大開放,也有利於推進基於規則的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
在此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主要是圍繞經濟,並沒有特別強調文化娛樂的輸出方向以及範圍,唯一是第11章提到的“知識產權板塊”有關於科技、專利類的解讀。影像製品、電影拍攝儀器及膠片等都降低了關税。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1114.5億美元,同比增長8.9%。其中,出口998.9億美元,增長7.9%,進口115.7億美元,增長17.4%,貿易順差883.2億美元,規模擴大6.8%。總體上,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冷凇認為,RCEP的簽訂對於整個東南亞區域有無限利好,他用內外雙循環來做比喻,“RCEP是在國內完全的內循環之外,在外循環中開闢出一箇中間地帶來,也就是我們説的周邊傳播。有幾十個國家是可以團結的,飛機五小時內可以達到,消費成本相對低,文旅資源相對豐富,又跟國內的風土人情形成差異化,這部分的經濟貿易互通是大有可為的。”
冷凇還提到了影視製作所產生的技術差的優勢,“其實我們很多負責進出口貿易的央企都會把我們的技術往第三世界國家輸出。文化價值的輸出依託影視的載體,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可能以後泰國、柬埔寨、老撾都會有自己的愛優騰,看自己的節目。我們把翻譯好的內容通過配音輸出,核心就是我們的文化有極度相似的地方。”
中國電視劇產業在剛剛起步階段時,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的電視劇被引入中國,被中國觀眾所接受,也曾掀起過不少流行現象,尤其是在當年的年輕觀眾心中影響深遠。但隨着近些年中國電視劇在製作層面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東南亞國家開始引進中國電視劇,中國的明星、情感、飲食、着裝、傳統文化,都成為許多東亞國家年輕人在互聯網上熱議的話題,“華流”盛行的跡象開始出現。
據人民日報報道,近些年,中國電視劇加速“出海”,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文化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像老劇《三國演義》《包青天》在泰國家喻户曉。而近年的現實主義劇集《父母愛情》《媳婦的美好時代》《雞毛飛上天》《平凡的世界》《歡樂頌》;言情劇《花千骨》《何以笙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親愛的,熱愛的》《陪你到世界之巔》;古裝劇《琅琊榜》《陳情令》《如懿傳》等都廣受東南亞、非洲及中東國家的歡迎。
可以發現,東亞各國家的情感和家庭模式有其相似和貫通之處,民族即世界,因此,具有傳統中國價值觀的電視劇更容易“走出去”。而對比一些仿照西方內核進行包裝的古裝魔幻劇,不中不西的世界觀和人物狀態無法都讓絕大多數中國和東亞觀眾認同。
RCEP推動東亞各國互惠互利:
尊重成員國的文化共鳴與差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相比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大幅提高貿易協定的標準和規則進行利益鎖定,RCEP則代表了新的規則主張:尊重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性,尊重發展中國家促進發展的權利,兼顧不同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實行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在貿易救濟領域禁止歸零等。
與北美和歐盟不同,該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發展水平的梯度都非常完整,既有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也有最不發達的國家,尊重差異並保障互補性,促進共同發展。
電影方面,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就把進口電影的配額加倍為20部。2007年又因《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中國將美國電影的配額增加到了34部,美國製片方的票房分賬比例也從13%增加到了25%。到2017年《諒解備忘錄》到期之前,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市場颳起了“龍捲風”效應。當時,還尚在成長期的中國電影一度被強勢而發達的好萊塢“攻陷”。
截至目前,在中國票房前50名的影片當中,好萊塢大片仍佔16名席位。
但是,這三年以來,關於《諒解備忘錄》的續簽並無最新進展。曾經風光無兩的好萊塢大片今後在中國的前途與錢途將走向如何,還未可知。
在RCEP其他14國中,日本電影是中國最重要的非英語進口片大國,主要原因在於,日本動畫電影在中國市場一向是較為受歡迎的類型。2015年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2016年的《你的名字。》,2019年的重新上映的《千與千尋》在中國的票房均破4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2017年取得12.99的票房高峯,同年年末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以2.71億票房引發觀眾探討。
而進入2016年之後,隨着中韓關係遇冷,“限韓令”阻隔了韓國引進片的步伐,上一部在中國上映的韓國電影還是2015年的《暗殺》。至今,中國已經有五年沒有引進過韓國電影。《釜山行》《與神同行》《寄生蟲》這些韓國電影雖然在國際上產生一定影響,也收穫了國內影迷的推崇,但都沒能在中國上映。此次RCEP的簽訂是否會加速韓國電影及娛樂產業的“解禁”,讓更多優秀的韓國電影在第一時間與中國觀眾見面,也可以期待一下。
相對於日韓電影的海外票房成績佔到本土的20-30%以上,中國電影的海外票房還維持在6-10%之間。這也警示着中國電影在內容上具有短板,雖然許多電影在國內的票房數字十分可觀,但它們中也並沒有出現足夠有海外影響力的“出口強者”。
在影視出口上,冷凇的態度十分樂觀,他認為這源於東亞國家文化的相似性,“實際上,中國影視劇的版權銷售情況已經很不錯,很多劇集、綜藝和娛樂明星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包括日韓在內都很有影響。文化在傳播的過程是有所折損的,但因為文化、家庭、情感要素高度接近,特別是關於人情人性的內容,和歷史的內容,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彼此之間都有很大的關聯性和認同感,這樣的共鳴給我們的影視輸出帶來很大的優勢。”
並且冷凇稱,下週總局即將進行“對外走出去”的扶植項目評審活動,哪些國內的優質項目適合輸出東南亞國家,將會有一輪新的進展。他認為,對於國內的影視項目來説,優勢和機會都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