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者教育亟待加強

  “五一”國際勞動節後,公募基金髮行市場又熱鬧起來,部分權益類基金還開始了限購,一改4月份新基金髮行降至近兩年新低的尷尬局面。近年來,隨着公募基金的發展壯大,基金投資者隊伍日益擴大。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底,我國開放式公募基金規模首次超過日本和澳大利亞,位居亞太地區第一,全球第五。今年以來,公募新基金髮行總規模也已達到1.2萬億元。

  相比基金髮行規模的快速上升,市場對基金投資者的教育程度並不十分匹配。這可以從基金市場不時出現的不和諧場景或事件中看到。比如近期某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遭到基金投資者網上圍攻,質問為何不買進某類熱門行業股票,以致不少基金經理不得不選擇少上網看評論,來應對這種困擾。且不論這對基金經理的投資心理有何影響,單看這種思維方式,依然是不少股市散户的舊做派,即熱衷於追炒市場熱點。

  長期以來,監管層不斷採取多種措施去散户化,以提升A股市場的穩定性。公募基金的大規模發展,客觀上加快了A股去散户化進程。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全國公募基金管理人146家,管理基金數量7783只。公募基金在股票投資能力及業績方面,遙遙領先於其他資管產品,已成為普通投資者間接投資股票市場最主要的投資方式。尤其是去年以來,公募基金明顯的抱團投資風格,使得很多轉入基金投資的股民賺到了快錢,這也使不少“轉行”股民產生了錯覺,將基金當成股票來投資。最明顯的是不少基金投資者頻繁申贖,短期內不斷高買低賣,或者市場稍有波動,就出現大面積贖回等。長此以往,必然會對整個基金市場產生負面影響。這顯然是監管層不能忽視的潛在風險。

  要維護好基金市場的發展環境,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其中最關鍵的是幫助投資者遵循基金投資規律,建立正確的認知,樹立長期投資觀念。基金投資不同於股票投資,其穩定獲利需要一個相對長期的持有,通過時間因素來對沖熨平投資風險。從股市散户到基金投資,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身份轉換,更需要思維方式的及時轉換。

  作為金融機構,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基金的重要銷售通道商業銀行,不光是要“賣”出基金,更需要針對投資者不同需求和資金屬性,匹配定製出有個性特徵的基金投資方案,在幫助投資者建立長期投資觀念的同時,幫助其實現財富的穩健增長目標。基金是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特別在中長期資金配置方面不可替代。因此,做好投資者教育,對基金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實現投資者與財富管理機構雙贏的必由之路。但就目前來看,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江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7 字。

轉載請註明: 基金投資者教育亟待加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