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暫寄夢中夢,世事如聞風裏風。歡迎關注,與我共看浮生百態。
如果説創辦了企業的人是“企業家”,那有這麼一位老人,他確實創辦了一家公司,但他的公司卻是最窮的,他是最不像企業家的企業家。
1994年,在天津火車站旁邊,出現了一個7平方米的小售貨亭。亭子上掛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白方禮支教公司。公司的經理,就是時年
81歲
的白方禮。
一
1913年,白方禮出生於河北滄州市滄縣白賈村,家境貧寒的他13歲起就給人打短工。
1944年,白方禮逃難到天津,流浪了幾年後,他成為了一個三輪車伕,每天起早貪黑,靠蹬三輪車餬口。那時的他經常挨欺負,收入也少,每天連飯都吃不飽。
解放後,白方禮依靠辛勤勞動成了為人民服務的“勞動模範”,他養育了4個孩子,其中3個上了大學。
他同時供養着自己20歲就守寡的姐姐,還支援侄子上了大學。而他本人,連一天學都沒有上過。
1974年,白方禮從天津市河北運輸廠退休了,隨後他在一家油漆廠補差,到了1982年,他開始從事個體客運三輪。
他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奔波,攢下了一些錢,一直到了1987年。
那一年,白方禮回到老家,發現很多孩子沒有上學,而是在家種地。原來,學生們家境困難,沒有錢上學,而學校也因為沒有老師任教,辦不下去。
辛苦了一輩子的他,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家鄉孩子們不能上學的境遇就像針一樣紮在了他心上。
所以
74歲
的白方禮決定,把自己的積蓄全都捐出去,捐給沒錢上學的孩子們。
二
每年蹬三輪車賺到的錢,白方禮都會捐給學校。據不完全統計,他在1987年到1994年間,共捐款三萬多元。
那可是出個“萬元户”都會轟動整條街的年代,白方禮,憑着兩條腿一輛三輪車,賺回了三萬多元,可以想象他是怎樣的工作強度。賺了錢他沒有自己用,而是全都捐給了貧困學生,可以想象他又是怎樣的大愛無私。
1994年春天,白方禮把整個冬天辛苦賺來的三千元錢交給了一所學校,校領導把全校教師和300名貧困生叫到了操場上,排列整齊,向他敬禮。
他回到家以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何德何能得到老師和孩子們的尊敬?
第二天一早,白方禮找到女兒,説:“我決定把我和你媽留下的兩間老屋給賣了,再貸點款辦個公司,專門支教。”
就這樣,在火車站旁,“白方禮支教公司”開張營業了。
那是一個7平米的小售貨亭,裏面擺着一些煙酒糕點等,他自己就是經理,他僱了一個夥計幫忙打理,自己仍舊去蹬三輪車。
他對夥計説:
“我們掙來的錢不姓‘白’,姓‘教育’。”
他認為自己去蹬車,一天總能賺回二三十塊錢,夠十來個苦孩子一天的飯錢了。為了在火車站附近拉活方便,他就在售貨亭旁邊搭了一個3平米左右的小鐵皮棚子,裏面的“牀”是用磚頭支起的木板,棚頂的接縫處都能看到天。
夏天,鐵皮棚子裏高温四十多度,冬天,鐵皮棚子裏滴水成冰,
而白方禮,就在這度過了81歲到86歲的5年時間。
從1994年到1998年,白方禮把他支教公司的收入和自己蹬三輪車的收入,全都捐給了天津的各個學校。
他捐助了紅光中學的200多名藏族學生,月月給他們補助,直到他們高中畢業。
他每個月向南開大學捐款1000元,總額近3.4萬元。有200多名南開大學的貧困生得到了資助。
……
據不完全統計,他的累計捐款總額達到了35萬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
1999年,天津火車站進行整頓,小商亭被拆除了,“白方禮支教公司”開不下去了,白方禮哭了。
2001年,已經
88歲
的白方禮再沒有力氣蹬三輪車了,但他放不下孩子們,所以他選擇在車站給人看車。
他把一角、兩角的零錢裝在一個飯盒裏,存了500元捐出去。他對接受捐款的老師説:
“我幹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
2005年9月23日,93歲的白方禮去世,他的賬户餘額,是0元。
三
為了能多攢點錢,十多年來,白方禮的衣衫鞋帽全都是撿來的,他從頭到腳,沒在衣着上花過一分錢。
他對記者説:“我從來沒買過衣服,你看我這襯衣、褲子都是撿的,鞋也是兩隻不一樣的,襪子也是撿的。今兒撿一隻,明兒撿一隻,多了就可以配套。”
他的一日三餐,也經常是饅頭加涼水。有一次他從果皮箱中撿一塊饃饃當午飯吃,女兒看到了很是心疼,他卻説:“這有嘛苦?這饃是農民兄弟用一滴一滴的汗換來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來吃了,不是少浪費些嗎?”
有人説,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輪車5毛錢計算,十多年間,白方禮相當於蹬三輪車繞地球赤道18圈,才換來了這麼多學生們的學費和生活費。
他生病躺在牀上,有記者問他:“你最高興的事是什麼?”他兩眼閃着光説:“最高興的,是捐錢。”然後他遺憾的説:“蹬三輪,蹬不了了。”
白方禮去世的那天,自發為他送行的人擠滿了馬路,市民們湧向靈車,更有人爬到樹上、房頂上、汽車上,就為了看老人最後一眼,送老人最後一程。他們當街痛苦失聲,而大多數人,與白方禮素昧平生。
正是他極端樸素的生活和捐出的35萬元善款形成了巨大反差,他九旬的年邁之軀與三百個學生的明媚笑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們的神經才會如此受到觸動,人們的情緒才會如此泛起波瀾。
白方禮去世後,有藝術家在天津為他塑銅像紀念,也有大學生為了紀念他專門開了一個網站,頁面上寫着:
“總有一種平凡,讓我們淚流滿面。”
白方禮老人去世了,但是他留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是我們新時代值得敬佩的最不平凡的平凡人。
白老,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