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機構以前對於被投企業上市非常期待,在破發嚴重現象面前,對被投企業去上市,都抱有比較謹慎的態度”。9月3日,聯想之星合夥人陸剛在2022年服貿會“醫工轉化成果與投融資論壇”上直言。從2021年中期以來,醫藥健康領域的投資明顯降温,尤其創新藥領域,面臨募資難、二級市場遇冷等情況。這背後,創新藥研發同質化現象嚴重、適應症開發擁擠。通過暫停部分在研管線,已有一些創新藥企開始節流“續命”。而投資邏輯也在發生改變,陸剛表示,用時間可以換出空間,醫療賽道長期仍有很多看好的機會,早期投資的新機遇已經開始湧現。
擠泡沫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醫藥行業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遭遇寒潮。據醫藥魔方InvestGO數據庫統計,2022年上半年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融資趨勢整體放緩。整體看,2022年上半年,一級市場投融資事件數同比降低46.7%,環比降低45.9%;IPO事件數同比降低45.5%,環比降低55.2%。二級市場方面,以港股18A企業為例,截至2022年5月,超過90%的生物科技公司股價破發,平均跌幅達42.91%。
“這個寒冬的廣度很廣,從二級市場只要涉及醫療的板塊,不管是生物科技還是醫療器械,包括AI醫療、新的醫療服務相關的,這是整個大板塊的下跌。”陸剛提到,適應症開發極度擁擠、創新同質化非常嚴重、估值泡沫持續積累是下跌的主因,成為目前業內的共識。
“2021年開始中國IPO藥企破發比例大幅上升,資本退出路徑受阻,一級市場從2022年逐漸受到影響,投資事件數量下滑。”在畢馬威中國生命科學行業主管合夥人於子龍看來,中國企業創新藥研發靶點選擇相對集中,TOP10靶點佔據所有管線的19%,未來商業化競爭壓力大。
CDE(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政策進一步壓縮市場泡沫。2021年7月,《以臨牀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牀研發指導原則》政策發佈,CDE強調中國Me-too創新藥扎堆現狀,擠壓創新藥泡沫,減少Me-too創新藥的扎堆現象,為創新藥物的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
寒冬下,企業收縮戰線。2022年6月,於2021年10月登陸港交所的創新藥企業三葉草生物公告稱,為全力推進新冠疫苗成功上市,暫停一個腫瘤項目和兩個生物類似藥項目的繼續投入。同月,考慮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漸降低,未來的市場競爭將較為激烈,沃森生物決定終止用於預防因EV71病毒感染導致的手足口病疫苗的臨牀研究工作。
陸剛表示,重複的資產仍在出清,在這個過程中,有一批企業會把他們的管線賣掉。另外,跌到這種程度,優質公司的長期價值已經顯現,它們的耐力很不錯,一些管線的價值很有差異性,甚至在國際水平具備競爭力。
新機遇
資本寒冬過後,醫療創業和整個醫療產業發展未來的機會在哪裏?
“我們看到醫療行業在美國之前的30年,基本上是人均GDP和行業的增長是一直沿45度線走的。所以整體來講,醫療作為一個必要的消費服務,是跟着人均的GDP收入逐漸增長的,它一直具有一個非常穩健的增長趨勢。”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吳夏表示,在醫療行業,中國有很多優勢,其一是人口比較大,其二是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所以很多疑難雜症,比如癌症,北上廣加起來應該佔整個行業的60%-80%,大量的病人集中到北上廣,這對於醫療研究和科研是有非常好的優勢。
吳夏表示,圍繞發展國計民生的核心主題,如細胞治療賽道、血液製品、疫苗、康養以及生殖等是新常態下的醫療健康股權投資重點方向。“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人均壽命提高了很多。提高之後發生一些新的疾病譜的變化,比如説心腦血管疾病比例的提高,不是因為人的健康質量下降了,是因為人的壽命提高了。包括腦部的一些疾病,阿爾茨海默症等,這在全球都是難題,由於老齡化的到來,人均壽命的提高,它們現在是全人類的難題。”
老齡化加速、技術升級以及消費升級都是中國未來的需求。陸剛也認為,這不是短期的,甚至不是僅僅十年的需求,而是大的需求。陸剛進一步補充到,未來醫療新生態需要多環節創新鑄就,“好藥”先行,“好醫”跟上。在產品側,國民好藥,適合中國人用的,有療效、好用且便宜的藥是一大機會,全球創新和出海也是機會。
在服務側,陸剛表示,“怎麼提高支付的資源,怎麼能夠在有限的支付資源下提高一定的積極性,怎麼讓醫患矛盾降低,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
於子龍表示,差異化、多元化、數字化發展路徑是尋求突破的方向。差異化方面,探索藥物創新研發方向,差異化佈局新靶點,技術迭代以及開發策略改變,共同推進醫藥產業的發展。多元化方面,多元化佈局產品銷售渠道,探索海外市場拓展方式,同時通過更適合創新藥的DTP藥房把握院外零售市場新機遇。此外,多層次的商保體系有利於創新藥企業進行藥物上市,多元化的支付方式也進一步加強國家醫保外的創新藥物的可及性。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