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今日社評
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國內疫情防控不容放鬆。儘管困難挑戰不少,但只要我們抓住關鍵,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政策力度不減,加快把財政支持和減税降費政策實施到位,就能完成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重要任務,努力實現就業擴大、居民收入增加、物價平穩等各項民生目標,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國家統計局3月27日發佈今年前兩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顯示,工業生產銷售增長加快,企業收入、利潤加速恢復,盈利水平回升明顯。九成以上行業利潤增長,近六成行業利潤翻倍。今年前兩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140.1億元,同比增長1.79倍,比2019年同期增長72.1%,兩年平均增長31.2%,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
今年前兩月工業企業效益狀況改善明顯,是在多種積極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首先是低基數疊加“就地過年”推動利潤較快增長。去年1-2月份,受疫情衝擊影響,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大幅下降38.3%,拉低了基數。今年春節期間,由於倡導就地過年,企業開工時間明顯延長,有力促進了工業企業生產加快、效益提升。另外,隨着國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以及外部市場需求穩定恢復,帶動國內工業生產銷售增長加快,盈利明顯增加。
儘管工業企業效益狀況總體上呈快速復甦態勢,但也要看到,各行業效益改善還不平衡,工業經濟全面恢復的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以原材料製造業為例,在投資回升帶動、下游需求增加、金屬類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等因素推動下,1-2月份,包括石油、鋼鐵和有色金屬企業在內的原材料製造業利潤同比大增3.46倍,幅度遠超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但是,原材料製造業盈利能力快速增加,讓其他行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着原材料漲價壓力。當前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還處在相對低位,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引發的從上游向下遊傳導的潛在通脹,可能為經濟全面恢復帶來隱憂。
因“缺芯”而持續引起廣泛關注的汽車製造業,則是工業企業利潤數據表中的另一個“隱憂”。1-2月,我國汽車製造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為25.3倍,雖然成績亮麗,但與2019年同期相比,利潤仍下降9.3%。汽車製造業實現利潤同比呈迅猛增長,但與2019年同期相比小幅下降,這一現象表明汽車行業受“缺芯”困擾依舊嚴重。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因素影響,全球車市低迷。然而在全球汽車產銷逐步恢復之後,全球芯片的供應調配又出現困難,這讓越來越電動化、智能化的新一代汽車製造業產能深受其擾。近日,國內某知名車企宣佈,因芯片短缺,其部分產能生產將被迫暫停5天。當前國內汽車製造業在芯片和電子元器件方面仍嚴重依賴進口,短期生產問題可以通過協調供應鏈資源予以解決,但長期供應和發展情況仍不樂觀。
今年前兩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所反映的情況,與當前我國總體經濟形勢是吻合的,均表現為增長較快,同時困難挑戰不少。當前各地各行業經濟運行穩定向好,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快,環比總體平穩,為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國內經濟運行中遇到的困難挑戰,主要來自就業壓力較大、部分行業恢復較慢以及外部勢力干擾。
近期,美西方敵對勢力持續打着人權的幌子,不顧事實真相,製造各種謊言,炮製各種議題,意在破壞我國社會穩定及相關產業鏈安全穩定。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國內疫情防控不容放鬆。儘管困難挑戰不少,但只要我們抓住關鍵,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政策力度不減,加快把財政支持和減税降費政策實施到位,就能完成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重要任務,努力實現就業擴大、居民收入增加、物價平穩等各項民生目標。
做好這些工作,我們一定能夠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