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埃及特約特派記者 鄭可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王逸】“中國續推19項穩經濟政策措施”引發外界關注。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政策措施,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路透社25日報道稱,中國政府決定在5月份公佈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增加19項新措施,包括提高信貸額度、支持發電企業、對抗四川地區乾旱等方面,但同時強調“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來”。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多位中國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表示,這次國常會出台的措施非常及時,也非常全面,很具有針對性。上半年政府推出的穩經濟措施努力推動經濟迴歸正常軌道,穩住了經濟基本盤。而目前的宏觀經濟發展急迫需要有針對性的一攬子政策。在國際局勢動盪導致世界經濟步履蹣跚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依然被看好。包括許多西方媒體在內的評論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仍然出現很多亮點,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19項措施涉及多個領域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延續6月份恢復發展態勢,但有小幅波動,恢復基礎不牢固。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抓住當前緊要關口,及時果斷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規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來。在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同時,再實施19項接續政策,形成組合效應,推動經濟企穩向好、保持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爭取最好結果。
中國官方媒體24日晚發佈的這一消息迅速引發西方媒體關注。路透社、彭博社、《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分別報道了會議提到的部分具體措施:在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項目的基礎上,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額度;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10月底前發行完畢。出台措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和投資,促進平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允許地方“一城一策”靈活運用信貸等政策,合理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為商務人員出入境提供便利。支持中央發電企業等發行2000億元能源保供特別債,在今年已發放300億元農資補貼基礎上再發放100億元。針對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等地區持續高温少雨造成的旱情,會議提出多項措施,其中之一是從中央預備費中拿出100億元抗旱救災,重點支持當前中稻抗旱。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政府宣佈對國內電力和農業產業提供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支持,這些行業正艱難應對史無前例的高温天氣和乾旱,產出已受到影響,許多工廠被要求減少運營。新措施表現出中央政府對相關問題的密切關注。
路透社25日的報道稱,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避免了收縮。經濟活動在6月反彈,但在7月放緩,加大了政策制定者增加支持力度的壓力。報道稱,中國24日晚宣佈的19項措施中包括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內容,它們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
《金融時報》24日採訪多名專家,分析中國最新推出的措施。報道稱,分析師認為中國最新推出的措施是漸進式的,而不是變革性的。一些投資者和經濟學家呼籲中國採取更積極的刺激措施,以支持經濟快速復甦。評論稱,中國政府正在艱難地把握平衡:一方面利用中央政府的刺激措施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來促增長,另一方面避免增加債務負擔。
“這些措施及時、全面、有針對性”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中國的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反映了經濟恢復基礎不牢固,主要數據與6月份相比出現回落,經濟復甦不穩。因此,在5月23日國常會出台穩增長33條之後,又迅速在8月24日的國常會上推出了穩增長19條接續性政策措施。這次國常會出台的措施非常及時、全面。他表示,8月份即將結束,2022年即將過去2/3,在經濟恢復過程中出現波動的關鍵時刻,必須堅決果斷出台措施,使經濟大盤在波動中企穩向好,穩住全年經濟大局。
蘇劍表示,這次國常會出台的措施涵蓋眼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各個關鍵點,既有金融工具,也有投資項目。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對民營企業的支持,這是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的關鍵。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2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以來,受到超預期因素影響,中國宏觀經濟增速出現下滑,特別是二季度增速回到0.4%的低位。下半年,受經濟本身需求回升以及多重刺激政策落地影響,經濟基本面出現一定復甦,但復甦本身還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國常會推出19項接續政策非常必要。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業內認為,這是近期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的加碼,重點是通過推動有效投資,刺激宏觀經濟總需求。主要措施符合市場普遍預期。
法新社25日稱,受中國推出經濟政策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就通脹問題發表演講影響,24日的美國股市和25日的亞洲股市普遍上漲,滬指漲近1%。“世界各地中央銀行都試圖在抑制通脹和避免衰退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報道稱,今年由於俄烏衝突,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這一挑戰變得更加複雜。
中國經濟依然被看好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15日在發佈7月份經濟數據時指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明顯,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一系列防住疫情、穩住經濟、保障發展安全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經濟有望恢復向好,運行在合理區間。這一判斷得到許多外媒認同。
彭博社19日以“中國經濟隱藏實力”為題報道稱,中國有很多經濟問題,其中一些源於它拒絕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對待新冠肺炎疫情,但其他一些原因是由於北京努力為臃腫的舊經濟領域降温,例如房地產。“中國經濟可能比看起來更健康。”報道稱。
針對一些西方媒體強調中國房地產行業出現的問題,英國《衞報》24日發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金刻羽的署名文章稱,中國經濟的短期壓力是真實存在的,但中國不會經歷嚴重的房地產危機。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家庭歷來擁有非常高的儲蓄率。這與2008年的美國或歐洲不同,當時負債累累的房主無法支付基本款項。
美國《福布斯》雜誌22日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賓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在做很多正確的事情——持續向有潛力的現代經濟領域進行大力投資,即使短期可能存在阻力,中國的中長期前景仍然非常好。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束珏婷25日表示,今年以來,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繼續增長,中國市場對外資依然保持較強吸引力。中國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穩定的社會大局、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等綜合優勢,為外資企業在華髮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埃及《金融報》18日説,雖然受制於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措施,中國國內部分地區需求疲軟,但中國的出口增長令人鼓舞,其中對歐盟、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尤其強勁,成為一抹亮色。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經濟韌性和內生動力不可小覷,這令人們對中國經濟未來充滿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