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這類遊走在違規邊界的“魔方業務”,實則消耗了消費者的信任,也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消費者投訴。

記者丨孟凡霞 李秀梅

“您有一份百萬醫療保障待確認”“您的賬户醫療保障已經到達,不驗證自動作廢”……你是否經常收到這樣的短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看似福利滿滿的贈險活動,實際是精心設計的陷阱。消費者點擊“免費領取”或購買低價保險後,將會被引誘購買高價保險,而次月生效的扣費規則,甚至讓後續扣費都不知不覺。

目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已經叫停了這類“魔方業務”。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樣的手段似乎並沒有消失,甚至一些大型保險中介平台也樂此不疲。

“魔方業務”遭一地監管叫停

公眾號、短視頻、小程序……隨着互聯網保險銷售渠道的不斷擴展,新興渠道增多,保險銷售的“亂象”也花樣翻新。

“您有一份百萬醫療保障待確認”“您的賬户醫療保障已經到達,不驗證自動作廢”……短短一週時間內,王凡(化名)已經收到了四五個領取保險的短信。

天上掉餡餅了?保險公司平白無故送保險?帶着將信將疑的態度,王凡點開了短信中的鏈接,但要得到這份保險,需要進一步激活。王凡點擊了其中一條短信的鏈接,進入了某保險中介平台的微信小程序,輸入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碼等,成功領取了一份保險。不過,領取成功的同時,頁面提示“您的醫療保障有待完善”。

就這樣,王凡點擊了“完善保障”並在頁面指引下同意自動續費,完成了所謂的“完善保障”。本以為是一次正常不過的廣告福利,但半年後王凡發現,自己的賬户多了好幾筆付款,每月19元,累計扣款已達到了上百元。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實際上,此類業務在行業內通稱為“魔方業務”,也就是部分機構通過免費贈險或以低保費、低保額、高免賠保險等方式吸引客源,進而引導客户“升級”投保常規百萬醫療險或其他保險。

目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已經明確叫停了此類業務。7月3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內獲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近日向轄內各財險公司發佈《關於個別短期健康險業務中存在問題及相關風險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通報》指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非現場監管發現,轄內個別財險公司為發展短期健康險業務,將低保費、低保額、高免賠的醫療險、重疾險或免費贈送的低保額、高免賠重疾險作為“引線”保險方案進行獲客,進而引導其“升級”投保常規醫療險或重疾險。

《通報》明確要求,為規範轄內財險市場健康發展,轄內財險公司不得開展任何上述或類似模式短期健康險業務。已開展的公司要進一步自查整改、嚴肅內部問責。

贈險陷阱“一鍵中招”

監管叫停的“魔方業務”到底有哪些陷阱?又是哪些平台在開展?

北京商報記者實測發現,“魔方業務”存在誘導營銷、信息披露不當等問題,甚至在未清楚瞭解保險內容、保費繳納等情況下,就完成了投保。並且,這種“魔方業務”模式不僅僅存在於健康險的銷售環節,一些意外險銷售也採取了類似的套路。除了“魚龍混雜”的中小保險中介,一些大型保險中介平台也樂此不疲。

點擊王凡提供的短信鏈接,記者進入了一個名為“度小滿保險經紀”的微信小程序,在其首頁確實發現了免費領重疾險的入口——“免費重疾險,可領88000元”。隨後,記者填寫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並點擊“免費投保”,頁面顯示領取申請已提交。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圖片來源:度小滿保險經紀微信小程序

不過,該頁面的大部分位置被“您的醫療保險急待完善。重疾保障8.8萬升級至醫療保障600萬”佔據。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圖片來源:度小滿保險經紀微信小程序

記者在頁面指引下點擊“立即投保”,閲讀了投保提示、免責條款和健康告知後,便進入了開通自動續費環節。記者開通自動續費後,頁面便提示“投保成功”,投保產品為“華泰百萬醫療險全能版(互聯網專屬)”,每月保費22元。

免費贈送的重疾險作為“引線”,引導“升級”投保常規醫療險,這不與《通報》所述一般無二?某互聯網保險公司內部人士表示,這就像是過去“首月0元”的升級版,核心目的不是為了銷售這一單保險,這種贈險其實是為了和客户建立聯繫的“鈎子產品”,方便繼續拓展其他保險產品銷售。

一些平台銷售意外險也採取了類似的引流思路。根據王凡提供的線索,記者又進入了一個由廣東眾康永道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運營的、名為“好效保”的微信小程序,該微信小程序首頁便彈出了兩款保費不到2元的保險產品,產品類型分別為“全能保綜合意外險”和“補充醫療保險”。

記者點擊了第一款“全能保綜合意外險”後,進入投保頁面,輸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後,投保提示、費率表、信息告知等內容只需一鍵勾選便進入了付款和簽約自動續費頁面。完成了2.61元的保費付款和自動續費後,頁面立即顯示“升級至280萬意外保障”。

記者在投保完成後進入小程序查詢繳費信息才發現,後續需要繳納的保費是19.60元,並非2.61元。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圖片來源:好效保微信小程序

問題出在了哪裏?記者回溯發現,與佔了頁面“C位”的升級後保障方案相比,“升級後保費19.60元/月 (次月生效)當月按原方案扣費,下一個繳費日按升級後方案扣費”等支付信息被置於頁面中下方,且字號變小。

互聯網思維並不完全適配保險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的《通報》,這類“魔方業務”存在四方面主要問題和風險,包括產品開發管理不合規、營銷宣傳不規範、業務經營管理粗放、費用問題極為突出。

《通報》指出,上述業務中使用的保險產品在常規產品基礎上大幅擴大免賠額、賠付比例等費率調整係數的調整範圍,依據此制定的“引線”保險方案實際保障程度較低。對低保費條件下的免賠額、賠付比例等信息僅以較小字體説明甚至完全未説明,未清楚告知投保人“升級”後保險責任自“升級”次月後生效。

目前,只有深圳轄內的健康險“魔方業務”被叫停,包括度小滿保險經紀在內的一些全國性保險中介平台仍在開展相關業務。一些針對意外險的“魔方業務”也依舊存在,這樣的業務符合監管要求嗎?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佔軍表示,從形式上,所謂“魔方業務”是符合監管規範的,但部分保險機構、保險中介機構和互聯網企業,將表層的合規快速引入付費保險業務,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信息並不對稱,實際上並沒有充分知曉這種產品轉換尤其是付費的。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進一步分析,這種銷售行為並沒有向消費者充分披露“引子產品”的信息,同時淡化升級方面的重要信息,誘導消費者升級,有銷售誤導的嫌疑。這種銷售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同時也違反了《民法典》和《保險法》有關格式條款解釋説明義務的規定。

北京商報記者就銷售環節、產品設計等相關問題向銷售平台度小滿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廣東眾康永道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及承保方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發函採訪,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覆。

上述“全能保綜合意外險”承保方泰康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康在線”)表示,該產品是經原銀保監會報備的一款保險產品。客户可自主選擇是否於次月通過保險批改的方式升級保障方案,流程中對於升級方案的產品責任及收費標準均有清晰的告知。截圖所示為客户自主選擇升級保障方案後的結果。

泰康在線表示,公司一向高度重視業務發展的合規性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已要求合作機構對該產品進行下架處理。

可以看出,這些互聯網保險的營銷實際上是借用了常規的互聯網營銷手段。早期很多互聯網平台都是通過首單免費、首單0.01元等方式引流獲客。但是這樣的手段真的適合保險行業嗎?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有保險專業律師向記者分析,嚴格來説互聯網打法並不完全適用保險銷售,這是因為保險合同的訂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是在“魔方業務”中,“引線”產品投保流程非常簡單,甚至很多消費者對承保的保險公司的具體名稱都不知情,也不符合《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等規定。

2022年3月,原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佈的2022年首期風險提示也指出,在保險營銷中,保費繳納前輕後重、層層遞增等“套路保”行為也是以“優惠”之名進行誘導。比如片面宣傳“首月0元”“首月1元”“免費領取”,以“零首付”等套路給人優惠錯覺,實際上是將保費分攤至後期,消費者並未真正享受到保費優惠。有的消費者就因所謂“免費”“限時”等套路,被誤導投保了不需要甚至是完全不瞭解的保險產品。

不過,此前也有頭部保險公司對“魔方業務”表現出欣賞。某大型保險公司內刊曾撰文指出,與傳統百萬醫療產品不同,“魔方”產品將根據互聯網用户行為大數據、消費偏好、支付能力以及保險保障需求等因素對客户進行畫像,精準錨定目標客户後進行差異化推送,向客户提供與其實際情況相匹配的個性化百萬醫療保險保障方案,實現“千人千面”精準推薦。不過,目前該文章已經被刪除。

處罰力度應提升

這類遊走在違規邊界的“魔方業務”,實則消耗了消費者的信任,也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消費者投訴。記者查詢發現,在黑貓投訴等消費者投訴平台,關於“保險扣費”“保險扣款”等消費者投訴多達上萬條,多數指向了互聯網保險平台。

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表示,在實際中,由於消費者風險意識不足以及僥倖心理,消費者的保險需求遠遠低於合理水平。因此,保險公司為了業務量和盈利目的,不斷創新辦法,促使甚至引誘消費者購買保險。從早期的保險代理人的陌生拜訪、親戚朋友之間的推銷,到現如今電話推銷、網絡營銷甚至各種“違規”誘導營銷。其結果是消費者保險需求不足、忽悠式營銷、被監管處罰、消費者不信任、需求進一步不足、升級忽悠營銷……形成了惡性循環。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李文中也表示,保險公司採用免費贈險或者低價營銷的方式,既宣傳了公司品牌和保險產品,也獲得了消費者信息,進而進行進一步營銷。然而,良性循環的前提是免費或者低價營銷確實是讓利消費者,確實讓消費者體驗到公司的保險產品及其服務,且進一步營銷是徵得消費者的知情和認可。但現實情況更多是贈險和低價營銷的“套路”,且進一步營銷涉嫌濫用消費者信息、忽悠甚至欺騙消費者,甚至引起消費者反感乃至被監管處罰。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從行業角度來説,該如何規範此類遊走在違規邊界的業務?楊澤雲表示,此前監管機構已經先後出台了《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中國保監會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贈送保險有關行為的通知》等文件專門規範贈送保險活動,並明確“嚴禁以贈送保險為由,變相開展違法違規業務或者進行不正當競爭”。現如今來看,即便有規範,仍然屢禁不止、侵害消費者權益,損壞保險行業形象,這背後是處罰力度不夠,保險機構此類欺騙式營銷仍可獲利。因此,需要考慮加大處罰力度。

宋佔軍表示,建議監管機構不僅應加強對保險機構的規範,還應完善互聯網企業的銷售規則,及時處罰違規互聯網企業,優化互聯網保險銷售環境。

“保險企業之所以出現這方面的問題,背後是因為公司過度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輕視客户利益的經營理念。”李文中認為,保險企業需要轉變經營理念,重視客户關係和長遠利益,做好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平衡,真正實現公司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編輯丨汪乃馨

圖片丨北京商報、度小滿保險經紀微信小程序截圖、好效保微信小程序截圖、壹圖網、視覺中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53 字。

轉載請註明: 贈險活動暗藏陷阱,起底互聯網保險“魔方業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