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斷舍離”:5年“砍”199個子品牌,長痛不如短痛

茅台的“斷舍離”:5年“砍”199個子品牌,長痛不如短痛

茅台集團(以下簡稱“茅台”)於2017年開始的“瘦身減肥”計劃仍在持續。6月23日,記者從天眼查獲悉,貴州茅台酒廠(集團)白金酒有限責任公司已更名為貴州白金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金酒”),同時,貴州茅台酒廠(集團)保健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健酒公司”)已退出其股東行列,由原股東北京白金至尊酒業有限公司接手其股份。

據茅台集團透露,截至今年1月份,其已累計縮減酒類品牌198個、產品2694款,加上目前已經出局的“白金酒”品牌,至今,茅台已砍掉199個酒類品牌。

另據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雲官網顯示,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技開公司”)擬轉讓天朝上品酒業(貴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朝上品”)51%股權,當前該交易仍在進行中。如果天朝上品的股權轉讓成功的話,那麼,茅台5年中砍掉的酒類子品牌將達到200個。

茅台再度“瘦身”

據瞭解,保健酒公司與技開公司均為茅台旗下子公司。近幾年,茅台持續開展“瘦身”,從2017年宣佈施行“雙十”品牌戰略,要求每家子公司保留的品牌數不超過10個,每個品牌的條碼數不超過10個;到2018年開啓“雙五”規劃,目標將子公司品牌數縮減至5個左右,產品總數控制在50個以內;再到2019年發佈《茅台集團關於全面停止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業務的通知》;2021年督促子公司打造大單品、逐步淘汰業績低下的品牌、控制品牌產品數量等,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停用集團LOGO工作......

“這是茅台維護企業長期品牌形象,也是維護企業自身產品聲譽以及維護消費者利益所做的必然舉措。”酒業人士、知趣諮詢總經理蔡學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作為茅台旗下子公司與外部資金合營的產品線,“白金酒”與“天朝上品”常被業界視作“貼牌酒”品牌。以天朝上品為例,因頭銜“茅台”光環一度受到消費者青睞,並於2012年正式走向國際市場,進入貴州白酒出口大軍的行列。

但好景不長,在茅台持續不斷的“瘦身”中,天朝上品、白金酒等因“茅台”而身貴的日子將被宣告結束。

“茅台砍掉天朝上品、白金酒這樣的貼牌酒,雖損失了短期的營收,但是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做了重要鋪墊。”白酒專家、武漢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竹青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

上述交易平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天朝上品實現營收、淨利潤分別為3.01億元、4508萬元,截至2022年4月30日,天朝上品實現營收372.91萬元,淨利潤已陷入虧損,為-78.31萬元。同天朝上品一樣,白金酒亦深陷虧損,截至2021年11月30日,白金酒實現營收1.27億元,淨利潤為-343.47萬元。

肖竹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年茅台的貼牌酒通過誇大宣傳等方式招商,稀釋了茅台這一“金字招牌”,市場影響惡劣,“茅台砍掉這些貼牌,是為自身長期發展負責”。

“貼牌酒”何去何從?

在茅台愈發珍惜自身羽毛、不斷清理子品牌的背景下,如何辯證看待貼牌酒的雙刃劍現象,以及“斷奶”後的子品牌如何求生?

“貼牌酒本身只是一種生產方式,並無好壞對錯之分,甚至其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對壯大、豐富中國整個酒水行業品類,做出過積極的貢獻。”蔡學飛指出,很多企業憑此快速做大做強,並實現盈利。

在蔡學飛看來,貼牌酒的存在具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於茅台這樣的知名白酒企業而言,因管控不力等問題,也會出現虛假宣傳等亂象,對茅台等主品牌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肖竹青亦向《證券日報》記者舉例稱:“當年五糧液通過發展金六福、瀏陽河等這樣的貼牌酒,更好地提升了自身的市場覆蓋率,也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但現如今我們看到茅台、五糧液這些主流酒廠卻都在清理貼牌,代表着中國酒業進入理性發展時代,不會為短期效益犧牲掉長遠發展。”

對於“斷奶”後的子品牌生存問題,蔡學飛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短期內沒有了集團的直接背書,必然會影響消費者對其產品的接受程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銷量,但是長遠看,‘斷奶’也有利於子公司發展自己的特色,獨立發展壯大。”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茅台砍掉“貼牌酒”短期內會對子公司的整體業績帶來不利影響,但從中長期看,這屬於手術前的“陣痛”,伴隨着整個醬酒行業的高速發展、增長、擴容,子公司將自主品牌做起來,其實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是時間問題。

來源:證券日報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户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3 字。

轉載請註明: 茅台的“斷舍離”:5年“砍”199個子品牌,長痛不如短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