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振濤
時隔14年,胡漢三又要回來了!
2月26日收盤,濰柴動力股價下跌3.80%,報22.05元,總市值為1749.42億元。
前一天2月25日晚間,濰柴動力發佈公告稱,擬分拆旗下子公司濰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火炬科技”)至創業板上市。
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利好消息沒帶動濰柴動力股價的上漲,卻引起了股民的注意。
有股民表示,那個“湘火炬”換個馬甲要回來了嗎?
“湘火炬”是誰,跟濰柴動力有什麼關係?
“湘火炬”原本為株洲火花塞廠。1993年改組為國有控股公司,更名株洲火炬火花塞股份有限公司,並在深交所上市。
1997年,湘火炬進行國有制股份改革,通過國有股份轉讓引入新疆德隆為第一大股東。就這樣,唐萬新的德隆系先後控股了新疆屯河、瀋陽合金和湘火炬這三家上市公司。這三家公司成了德隆系著名的“三駕馬車”。
2004年,德隆系崩盤,旗下的資產不得不進行出售。湘火炬被公認是德隆系“三駕馬車”中資質最好的一家,且是唯一一塊淨土。
“德隆一出事兒,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機會來了。”濰柴動力的董事長譚旭光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當時,湘火炬是中國最大的重型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生產企業之一,旗下擁有陝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陝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陝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
陝西重汽在我國15噸以上重卡銷量排行第二,2004年利潤總額為1.5億元;陝西法士特在全國齒輪行業名列第一,2004年利潤總額高達8.45億元。
可以説,誰控制了湘火炬,就意味着控制了中國盈利能力最高的重卡整車及零部件資產。
國內眾多汽車製造行業企業,包括一汽、二汽、三一集團等都對湘火炬虎視眈眈。
2005年8月8日 ,在最後的收購競拍會上,濰柴集團最終以10.23億元天價戰勝了最大競爭對手萬向集團,拍得了湘火炬股權。
濰柴集團進入後,通過發行新股吸收合併,將湘火炬變成了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濰柴動力的全資子公司,使其擺脱德隆危機陰影。
2007年,湘火炬換股吸收合併完成後,湘火炬退出了上市舞台。 而同年,通過對湘火炬的吸收合併,濰柴動力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一家“A+H”上市公司。
那麼現在濰柴動力分拆上市的火炬科技還是當時的“湘火炬”嗎?
據濰柴動力分拆預案,火炬科技的主營業務為火花塞及部件、點火線圈及部件和汽車水封及水泵等產品的設計、研發、製造和銷售。
之前“湘火炬”旗下控股參股的陝西重汽、陝西法士特齒輪、漢德車橋等已經分離,與火炬科技一樣成為獨立發展的子公司。
如今,雖還能在濰柴動力的身上,看到些湘火炬的影子,但就火炬科技業績來看,其佔比重已不大。
目前,濰柴動力的主營業務包括動力總成、整車整機及關鍵零部、以及智能物流三個部分。
據濰柴動力公告,2020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為1473.84億元,歸母淨利潤為71.06億元;
火炬科技,實現營業收入6.5億元,淨利潤6792.75萬元。
火炬科技營收及利潤佔濰柴動力的比重都不足1%。火炬科技已經是濰柴動力的非核心業務了。
分拆的預案也顯示,濰柴動力與火炬科技之間所屬子公司資產、財務、機構方面相互獨立、高級管理人員、財務人員不存在交叉任職。
目前,火炬科技的分拆上市議案還並未經過監管部門的審核同意,距離真的上市還有一段距離。
曾經,湘火炬意氣風發,成為德隆系“三駕馬車”之一,幫助濰柴動力完成A股上市。如今,湘火炬能以火炬科技的身份再度迴歸A股嗎?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