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和大消費萎靡不振、部分TMT(科技、媒體和通信)個股大幅跳水的情況下,本週一機構重倉股普遍承壓。
截至5月29日收盤,儘管A股全天成交9228億元,為近10個交易日最高,北向資金亦小幅加倉近15億元,逆轉了連續3日的淨流出,但是創業板指盤中失守2200點,還是讓投資者渴盼市場能注入一針強心劑。
面對近期A股市場的震盪走勢,不少證券研究所紛紛給出定心丸——“不必悲觀,市場底部特徵正在顯現”。多家券商研究所指出,無論是歷史經驗還是基本面,均提示當前市場已進入底部區域,投資者可考慮從防禦思維轉向佈局思維,重點關注中特估+AI(人工智能)的主題演繹。
釋放哪些底部信號
從行情走向來看,當前滬深300、全A等關鍵指數均已跌至年初低點,5月24日上證指數則跌破年線。從月K線來看,全A已經出現“四連陰”(2月~5月)。“歷史數據表明,月K線‘五連陰’情況較罕見,我們認為本輪出現的概率不大,6月困境反轉可能到來。”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如是説。
他還提到,近日市場連續回調,滬深300股權風險溢價重回7年90%分位上方,多數申萬一級行業PE(市盈率)/PB(市淨率)均已迴歸2010年以來25%分位以下,市場已迎來黃金佈局點。
“我們認為在當前位置對A股市場不必悲觀,中期市場機會大於風險。中國內需市場潛力大,政策空間足,後續如若政策應對得當,有望逐步改善當前投資者的悲觀預期。”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認為,在沒有出現明顯利好因素催化之前,短期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回落可能會繼續影響資產價格表現,但指數的快速回落已經引致部分指標初步提示偏底部特徵。
在李求索看來,A股已出現較多築底信號。比如,目前滬深300指數前向市盈率處於歷史偏低位,股權風險溢價上升表明當前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十年期國債利率近期跌至2.69%,已經接近去年10月底股市階段底部時期位置;近期兩市日成交額跌至8000億元以下,進入A股歷史換手率偏底部區域(1%~2%);近期新基金髮行遇冷,IPO也再度出現破發等。
國盛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峻曉表示,4月下旬以來,宏觀環境確認步入“信用、實體雙弱”與“貨幣趨寬”的組合,意味着一季度“宏觀低波動”狀態向下打破。從資產定價、長期支撐及配置價值等多角度看,A股都已進入了價值區間的下沿。
靜待市場反轉時機
儘管堅信A股已處於底部區間,但張峻曉仍提醒,市場反轉的時機取決於經濟預期勢頭的扭轉。二季度以來,經濟的弱預期、弱現實主要體現在環比層面,同比層面波動不大,使得從上到下對於經濟的解讀仍然難以統一,且對應增量政策的節奏、時點較難把控,市場需要多一些耐心。
中信建投證券近期針對白名單客户的一項調查也顯示,47.2%的參與者認為當前最擔憂的風險因子是國內經濟復甦力度不及預期,34.8%則最為擔憂增量資金問題和籌碼結構。
陳果表示,在短期國內經濟展望迷茫、增量資金不足且海外風險事件未止的環境下,A股投資者情緒低迷,市場仍處於快速波動狀態中。他認為,市場企穩或轉為上漲需把握的關鍵指標包括成交是否完全縮量、人民幣匯率變化以及庫存週期切換等。
申萬宏源A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傅靜濤認為,近期A股下跌反映了多方面的悲觀預期,包括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但政策難有及時寬鬆;外資流出,壓制了A股表現;前期數字經濟和中特估主題行情極端演繹,現在都進入了調整階段。
不過,後續也有着潛在的積極變化,比如存款利率下行帶來“資產荒”環境,正在支持市場基本熱度;經濟差疊加政策不寬,本身是過度悲觀的預期;風險事件催化後會有及時應對;海外風險的邊界正在變得清晰;數字經濟主題短期性價比已改善,股價彈性逐步恢復。
聚焦中特估和TMT
站在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認為,根據歷史全球大類資產輪動的經驗,全球股票+大宗商品共振大跌之後的一年,A股、港股正回報是大概率情形,中資股大底已現,預計港股走牛市,A股則是“修復市”。
他認為,政策反轉主線下的“中特估-央國企重估”與“數字經濟AI+”在完成估值填坑後,將逐漸進入業績確認階段,勝率因素變得更重要。其中,政策的進一步探索和企業經營效率的提升有望帶來後續的重估動能。而作為政策反轉與產業困境反轉的交集,AI產業催化劑密集出現,有助於緩和未來業績兑現度的分歧,預期可以開始樂觀。
前文提到的中信建投證券調研也顯示,37.1%的參與者認為前期強勢的中特估+TMT風格具備相對業績優勢/政策支撐,市場風偏重新企穩後,雙主線將依舊佔優;也有32.6%的參與者認為後續僅TMT能繼續佔優,綜合來看科技風格持續性的認可度最強。
華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鄭小霞也在最新研判中指出,6月可配置三條投資主線:一是泛TMT行業中挖掘結構性機會,資本開支增加和相關政策出台帶來現實驗證的電子和通信;二是在中特估情緒化交易退去後迎來較好佈局機會的中字頭建築建材等;三是存在潛在預期差的消費風格中的食品飲料和醫藥生物。
對於主線之爭,國金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艾熊峯同樣表示,TMT具備了成為未來2~3年投資新主線的所有特徵。其中,短期業績來自疫情衝擊後內生改善;中期業績來自疫情衝擊後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進程加速;長期業績來自AI對產業趨勢和生態的優化。
長期來看,AI應用落地,一方面取決於應用領域公司的投入度,另一方面也取決於應用領域的容錯率。參考經驗,本輪TMT主線的短期明顯調整或跟隨市場調整,也即宏觀因素對整體市場的衝擊或是TMT主線最大的風險。如今市場整體調整臨近尾聲,TMT行情短期也難言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