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楊宏彬證監會發布的一系列資本市場利好政策,讓整個股市沸騰,房地產板塊更是受益頗深。8月28日,A股市場所有上漲的板塊中,房地產板塊的漲幅排在首位。中南建設、迪馬股份、榮盛發展、金科股份等20只個股高開直接封上漲停板。港股漲勢不如A股強勁,不過多隻內房股截止午間收盤也漲超10%。剛剛復牌的恆大,顯得與熱鬧的資本市場格格不入。8月28日復牌後,恆大暴跌78%,而後虧幅一度擴大至85%,最後股價定格在了0.35港元/股,跌78.79%,總市值46.22億港元。股價暴跌是中國恆大對利空延遲消化。不管怎樣,恆大還是在最後期限前完成復牌,暫時擺脱了退市風險。而在復牌前一日,恆大披露了2023年中期報告,展示上半年經營成果。期內,恆大收入1,281.8億元,同比增長43.6%;毛利為98億元,同比增長38%。淨虧損為392.5億元,較2022年中期的虧損861.7億元有明顯收窄。從經營數據來看,恆大似乎在慢慢好起來。而資產方面,截止2023年中期,恆大的總負債為2.39萬億,較2022年末減少2%;而總資產為1.74萬億,較2022年末減少5%,資產縮水速度快於負債,意味着恆大資不抵債的情況還在加劇。虧損縮小從2023年中期的財務報告來看,恆大的經營確實有了一些起色。此前恆大披露2021年及2022年業績,其中2021年虧損高達6862.19億元,其中物業計提減值3736.8億元稱為最主要虧損原因。不過,在進行充分計提減值後,該類目對於恆大之後業績影響縮小。2022年恆大物業計提減值將為16.9億元,恆大的虧損也縮小至1258.14億元。2023年中期,恆大的物業計提減值為21.61億元,期內虧損為392.5億元。今年上半年,恆大仍呈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經營方面的原因。恆大營收在1,281.8億元的情況下,毛利僅有98億元,再刨去行政費用37.6億元、財務費用197.3億元及銷售及營銷成本30.7億元等費用後,恆大已經虧損173.8億元。除去經營性因素外,恆大還有218.7億元的虧損,其中來自法律訴訟有關的虧損、土地被收回有關的虧損、股權處置的虧損及其他虧損的數額達到121.5億元。截止2023年6月30日,恆大目標金額人民幣3,000萬以上未決訴訟案件數量共計2,229件,目標金額總額累計約5,349.92億元。資產及債務方面,期末恆大持有現金總額133.8億元,借款總額6,247.7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123.8億元,其中列為流動負債的借款為5818.11億元,鉅額債務將在一年內償還。復牌指引需要恆大出具可以支撐經營的數據。截止2023年6月末,恆大土地儲備為1.9億平方米,參與舊改項目78個,其中大灣區55個(深圳34個),其他城市23個。恆大目前已經實現732個保交樓項目全面復工,2022年累計交樓30.1萬套。2023年上半年,恆大實現現合約銷售金額334.13億元,合約銷售面積511.5萬平方米,累計銷售回款271億元。復牌後仍未解決的問題恆大達成復牌指引,除了補充披露未按時披露的業績外,還有一些要求是市場較為關注的,如與恆大物業之間的百億挪用案的解決、清盤呈請的駁回、以及前核數師留下的相關財務問題披露等。然而,恆大即使達成復牌,但上述問題仍有部分未獲得解答。關於恆大與恆大物業之間的百億挪用事件,聯交所要求恆大公佈調查結果並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去年3月,恆大物業稱,在審核財報過程中發現134億元存款,為第三方提供的質押保證金,已被銀行強制執行。經過將近一年的調查,恆大給出了結論:134億元的鉅款進了自己的腰包。獨立調查委員會認為,恆大存在內控問題,即交易的批准者、恆大的高級管理人員存在問題,具體為許家印、夏海鈞、柯鵬、潘大榮四人。而最終的處理結果是,參與該質押擔保的人士夏海鈞、柯鵬離職,潘大榮被調任至恆大培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擔任普通員工。至於許家印,調查顯示其簽署相關質押擔保文件只是走個流程,其並未審閲這些文件,因為沒有人特別提醒他注意這些文件。調查結果及人員處置已公佈,但怎麼補救恆大物業的損失,中國恆大沒有給出答案。核數師亦表示,恆大暫未與恆大物業達成償還方案。其次,聯交所發出的復牌指引還包括,要求恆大解除關於公司的清盤呈請,但直至復牌,恆大的清盤呈請仍未撤回。呈請聆訊將於2023年10月30日舉行。恆大稱,已與境外債權人小組就境外債務重組達成支持協議,目前正在推進重組協議安排法庭程序。
恆大歸來,已然成“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5 字。
轉載請註明: 恆大歸來,已然成“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