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有效投資穩增長

  春節以來,一些地方重大項目陸續開工,旨在及早抓投資、上項目、穩增長。在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形勢下,各地重視發揮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值得肯定。

  2021年,我國外貿實現快速增長並創歷史新高。不過,隨着一些國家逐漸走出疫情影響,經濟逐步恢復,外貿訂單有可能迴流,今年穩外貿面臨不小挑戰。近些年,消費已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但是,消費是個慢變量,與居民收入、社保水平、發展預期等密切相關,短時間內難以大幅提振。相比之下,投資對於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值得期待。

  更好發揮投資作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一是,投資的乘數效應大,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而且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特別是有效投資可以優化經濟結構,帶動消費市場拓展。二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因此,在千方百計穩外貿、促消費的同時,各地把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是一個務實之選。

  需要指出的是,抓投資必須精準有效,絕不能盲目上項目、搞低水平重複建設,要釐清“項目往哪投”“錢從哪裏來”等關鍵問題。

  基礎設施是有效投資的一個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近年來,我國基礎設施面貌得到極大改觀,但仍有一些短板亟待補齊,交通、能源、水利、環保、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新型基礎設施尤其是發力重點。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代表着下一步經濟發展趨勢,可滿足經濟結構升級、城鎮化及消費升級等帶來的相關需求,值得加大投入適度超前佈局。從實踐看,2022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普遍提及“新基建”,並明確發力重點和方向,給予有關政策支持。

  此外,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城市更新與管網改造、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民生領域事項,都有待加大投入力度,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上述領域投資過程中,尤其要抓好重大工程項目。這是因為,重大項目是投資的基本盤,抓住了這個基本盤,就有利於完成穩投資穩增長的目標任務。當前,各地各部門須落實好中央要求,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和專項規劃重點項目的落地實施,加大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有效投資。各類投資主體應緊扣國家發展戰略,立足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選準投資領域和項目。

  發力有效投資離不開資金支持,這既需要政府投資的精準發力,也離不開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一方面,應發揮預算內投資的引導與撬動作用,並注意提高項目建設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眼下,各地尤其需要抓住提前下達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的時機,發揮好專項債的穩增長作用。另一方面,應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資力量,不斷完善社會資本參與機制、推進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完善投融資合作對接機制、優化營商環境等,多措並舉提振社會資本投資信心。

  任何投資都會考慮回報,社會資本投資更是如此。有關方面應積極完善相關制度設計,依法依規保障社會資本投資合理收益,穩定和增強社會資本投資預期,形成投資的良性循環。預算內投資也需要統籌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處理好穩投資和防風險的關係,更好保障與改善民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洪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1 字。

轉載請註明: 聚焦有效投資穩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