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0日,全球三大化妝品巨頭之一的美國雅詩蘭黛集團公佈截至6月30日的2020財年和第四財季業績。據悉,截至2020年6月30日,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淨銷售額為142.9億美元,同比下降4%,淨收益則為6.8億美元,同比下降62%。
雅詩蘭黛將其淨銷售額的下降原因,歸結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普及導致零售店關閉。財報發佈後,雅詩蘭黛股價大跌近7%,市值蒸發約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9億元)。
雅詩蘭黛第四財季虧損4.59億美元
雅詩蘭黛財報顯示,公司第四財季淨銷售額為24.3億美元,同比下降32%;毛利為16.63億美元,同比下降40%;營運支出為22.06億美元,同比下降13%。
第四財季淨虧損4.59億美元,上年同期錄得淨利潤為1.58億美元;攤薄後每股虧損1.28美元,上年同期每股盈利0.43美元。
2020財年淨銷售額為142.9億美元,同比下降4%;淨利潤為6.8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7.9億美元,淨利大跌約62%;攤薄後每股收益1.86美元,上年同期為4.82美元。
2020財年運營活動提供的淨現金流為22.8億美元,同比下降9.5%,主要是由於淨銷售額的下降。全年資本支出為6.23億美元,同比下降16%。該公司繼續投資於電商、供應鏈的改進和信息技術,同時減少零售和辦公空間升級的支出,以應對衞生事件。
雅詩蘭黛計劃重組
關閉15%獨立門店 裁員近2000人
在披露財報的同時,雅詩蘭黛集團也公佈了一項為期兩年的重組計劃,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分銷格局和消費者行為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重組計劃包括:調整公司的分銷網絡;關閉一些獨立商店和撤銷某些百貨公司櫃枱;加強數字投資,積極向在線銷售轉變。這一計劃將於2021財年第一季度開始,並在2023財年結束前完成。這最終將導致約至多15%獨立門店關閉,大約1500-2000銷售點員工和相關支持人員失去工作。
集團預計,重組計劃相關費用的總額大約在4億至5億美元,包括員工相關成本、合同終止、資產註銷和實施這些舉措的其他成本,而一旦全面實施,重組計劃將產生税前3億至4億美元的年收益。
歐萊雅、露華濃、愛茉莉太平洋等也遭疫情重創
不僅雅詩蘭黛,愛茉莉太平洋、歐萊雅等國際化妝品企業業績都受到疫情的影響。7月31日,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公佈的財報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其今年上半年銷售總額為130.7億歐元,同比下降11.7%,淨利潤大跌21.8%至18.2億歐元。
韓國化妝品集團愛茉莉太平洋最新公佈的2020年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業額下降24.7%至1.2萬億韓元,營業利潤下降67.2%至362億韓元。整個上半年,該公司營業額下降23.4%至2.5萬億韓元,營業利潤下降幅度與第二季度基本持平,約為67%。
美妝集團露華濃(Revlon)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期內總銷售額達4.53億美元,同比下降18.1%;淨虧損為2.14億美元,去年同期淨虧損為7510萬美元;營業虧損為1.86億美元,去年同期營業虧損為2330萬美元。
按品牌分,核心品牌露華濃銷售額跌幅最大,大跌26.5%至1.81億美元;伊麗莎白雅頓(Elizabeth Arden)下滑14.5%至9520萬美元,香水業務則減少14.6%至6600萬美元。此外,品牌投資部門銷售額下滑6.1%至1.1億美元。
科蒂(Coty Inc.)公佈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2020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公司淨營收15.28億美元,同比下降23%;銷售成本為6.17億美元,同比降低16.7%;淨虧損2.72億美元,上年同期淨虧損1210萬美元。攤薄後每股虧損0.36美元,去年同期每股虧損0.02美元。
國際化妝品集團集體發力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的衝擊下,國際品牌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並未改變。雅詩蘭黛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雅詩蘭黛集團在中國市場都保持強勁增長,“公司已經啓動參展第三屆進博會籌備工作。”
“有關裁員,中國市場不受影響”,雅詩蘭黛中國區相關負責人針對雅詩蘭黛集團此次裁員消息,如此回應記者,在回應中,其還強調雅詩蘭黛集團在中國市場保持強勁增長,並稱中國是雅詩蘭黛集團全球最大國際市場,雅詩蘭黛將在中國市場繼續加大投資。
歐萊雅在其財報中也強調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該公司表示,在全球市場銷售額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市場銷售額在第二季度增長30%,今年上半年增長17.5%。其首席執行官讓·保羅·安鞏表示,雖然受到疫情衝擊,歐萊雅上半年表現韌性十足,“歐萊雅在中國的業績表現是‘決定性’因素,同時,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強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線下銷售渠道被關閉的影響。”
“疫情對化妝品企業影響很大,國際品牌更甚。目前中國是全球經濟復甦最好的,電商發展也最完善,所以國際品牌自救唯一確定的方法就是押注中國市場。”日化行業專家、賽恩資本合夥人夏天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際品牌的競爭也主要體現在天貓等優質電商資源的爭搶,預計今年國際品牌會把大部分預算向天貓、京東等傾斜。
網友評論
來源:綜合中國基金報、央視財經、網友評論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