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操作,分析人士驚呼:後果吉凶難測
繼半個多月前簽署1.9萬億美元經濟救助計劃後,美國總統拜登3月31日宣佈2.25萬億美元基建計劃。如果付諸實施,這將使得白宮近一年來累計出台的刺激計劃規模飆升至空前的約8萬億美元。
新華社資料圖
美聯儲以“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配合白宮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分析人士驚呼,時下美國財金政策組合,實屬現代經濟治理的“實驗性舉動”,其後果吉凶難測。
人們不禁要問,被美國當局奉為“良藥”的強刺激措施,是否真能治癒美國經濟沉痾,其全球影響幾何?
從應對危機角度看,短期成規模刺激措施確實有助於美國經濟從危機中快速復甦。然而,持續強刺激勢必加劇美國財政危機和市場亂象,非但無助於解決美國經濟深層危機,反而會使問題積累和惡化。
美財政部數據顯示,2020財年美財政赤字已達創紀錄的3.13萬億美元,公共債務達到21萬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2%。沉重的債務壓力,難免制約美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同時,刺激計劃帶來的貨幣超發風險,可能造成美國經濟過熱和通脹壓力上升,並讓更多資金流向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吹大資產泡沫,鼓勵市場投機,而非實體經濟增長,進而加劇美國經濟長期存在的脱實向虛趨勢和貧富分化局面。
去年以來,疫情衝擊下,美國大量實體企業宣告破產,金融市場卻不斷刷新歷史峯值。今年初,美國三大股指齊創收盤新高。新一輪刺激計劃預計將進一步推高美國資本市場估值,給富裕階層帶來豐厚回報。市場觀察網站專欄作家雷克斯·納丁撰文指出,美國經濟復甦將呈現“K型”曲線,在不同人羣中分歧明顯。他認為,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前1%的富裕人羣已掌握美國三分之一的財富。
由此可見,大規模強刺激堪稱美國應對危機的一副猛藥,卻算不上固本培元的良藥。由於缺乏結構性配套改革,這副猛藥無法根治貧富懸殊、產業空心化等美國經濟沉痾,對其過度依賴還有惡化病情的副作用。對此,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勞倫斯·薩默斯批評説,當前美國宏觀經濟政策可謂40年來“最不負責任”。財政、貨幣政策兩大因素共振可能加劇通脹。如果美聯儲屆時對寬鬆貨幣政策“猛踩剎車”,可能將經濟推向衰退。
美式強刺激的溢出效應同樣不容忽視。作為國際最主要儲備貨幣美元的發行方,美國在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方面握有特權,鉅額債務可透過體量巨大、流動性超強的美債市場實現轉嫁,借貸成本可通過美聯儲的持續寬鬆不斷壓低,強刺激措施引起的通脹壓力將被轉移到其他經濟體身上。
近期,由於美聯儲持續釋放寬鬆政策信號,市場對通脹和經濟過熱的憂慮高企,拉動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漲至1.7%以上。這導致國際資本加速回流美國,給不少債台高築、儲備不足的新興經濟體造成資金外流、債務違約等風險。
國際金融協會近期發佈報告,今年3月第一週,新興市場近半年來首次錄得資金淨流出,每日資金流出約2.9億美元。讓人不免擔憂,今後美聯儲政策一旦轉向,甚至僅透出意欲縮表的口風,都可能引發可怕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給新興市場經濟體以沉重打擊。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艾格華指出,美國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行事,並不關心全球市場波動對其他經濟體可能產生的影響,“不管怎樣,對發展中國家來説都很難”。事實上,面對美國通脹預期重壓,包括巴西、俄羅斯、土耳其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開始出於挽留資本、遏制本幣貶值、舒緩通脹壓力等目的,被動提早加息,儘管這樣做可能不利於經濟復甦。
勢如累卵的局面下,無休止的美式強刺激,正給世界經濟安全帶來更大隱患,但這些似乎並不是美國所關心的。一如美國前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所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
對此,飽受美元霸權之苦的各國不得不防,包括美國的盟友在內。
新華社記者 傅雲威
來源:北京日報轉自新華社
流程編輯:u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