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在創合匯聯合比利時列日大學HEC列日高等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在滬舉辦的“創合匯2021宏觀經濟講座”中,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全球副總裁朱民分享了他對中國經濟結構變化及未來投資機遇的思考。
他指出,2020年是劇變,2021年是開局,這兩年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現在對企業家來講,最關鍵的問題不能只看到過去一個線性的、波動的變化,而是要看到未來面臨的是結構的、面的變化,這個很重要。”他説,關於“中等收入陷井“有很多解釋的理由、理論,爭議也很多,但是這個現象很客觀,“我們該如何克服曾讓眾多新興經濟體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陷阱,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這成為關係國家發展命運的一個重大議題。”
他説,中國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時,將會面對老齡化、氣候變化和數字化三個不同於以往的結構性因素。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伴隨老齡化而來的將是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從2021年到2050年,他認為老齡化和長壽化會影響我國宏觀經濟相當長的時間,消費、服務、金融、房地產等行業都將發生深層次的供需結構變化。“但我們對老齡化的準備是不夠的。”朱民説。
此外,他認為“碳中和”也是未來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重點。他指出,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在2030年達到峯值,雖然發達國家承諾2050年實現碳中和,但是他們實際上享有50-70年的過渡期,相比之下中國的時間只有30年。“這個任務艱鉅而緊迫。”朱民説,2060年碳中和會在根本上改變中國經濟,它首先是改變能源,但更多地是改變未來的科技,“能源科技,能源投資,都是巨大的機會。”
從投資角度來説,朱民認為,未來最大的投資就是新基建,芯片、服務器,數據中心,雲服務等。“科技創新已經變成了全球的競爭,這是不可逆的。中國要能夠在世界上站起來,必須佔有這個市場,打贏這一仗。”朱民説。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