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現金支付遭歧視?央行:拒收現金 罰
近期,有關老年人去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個別商鋪掛出“不收現金”標識,引發了社會對於“數字鴻溝”問題的關注。
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2020第18號公告,進一步普及現金收付規範要求,其中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實際上,央行2018年發佈的第10號公告就明確了維護人民幣的法定地位。經過幾年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問題總體得到緩解,但仍有一些商户、機構等主體存在不願意收取現金等現象。特別是今年疫情又對現金收付環境產生了新的影響,拒收現金問題有所反彈。
央行在答記者問中指出,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以及普通生活消費等領域由原本的“面對面”線下場景逐步變為線上辦理,有的甚至取消了現場服務;另外,“非接觸式”等新消費模式很多沒有考慮現金收付需求,造成部分羣體特別是老年人消費及支付障礙;一些商户服務人員熱衷於引導顧客安裝APP、關注小程序,容易產生歧視、排斥現金的情況。
“一些機構明確標識‘不收現金’,是一定要處罰的。對一些沒有現金會寸步難行的場景也會重點關注。”在當日的媒體吹風會上,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強調,今年9月以來,央行各地分支行開展集中整治,目前正抓緊時間梳理,以判別是否需要開具罰單。
為何現金投放逐年增加,“拒收現金”卻越來越常見?
一個矛盾的現象是,近年來,電子支付業務量持續增長,不過,現金投放也同時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在此情況下,“拒收現金”卻越來越常見。
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業務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全國銀行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000.57億筆,金額1043.2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47%和12.66%。
與此同時,移動支付業務量保持增長態勢,三季度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649.77億筆,金額696.44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242.44億筆,金額551.6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6%和11.29%;移動支付業務344.95億筆,金額116.7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48%和35.57%;電話支付業務0.73億筆,金額4.1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9.35%和62.70%。
隨着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約有1.76億人,從年齡結構、生理狀況、習慣偏好等方面看,部分老年人仍然較難適應電子支付;而從智能手機用户來看,一部分沒有智能手機的羣體也需要使用現金。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稱,根據人民銀行現金使用抽樣調查結果,中國大約有13%的居民主要是通過現金進行支付,而非電子支付方式。
此外,近年來,流通中M0(流通中的貨幣)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2015年到2019年,M0年均增幅為5.1%,截至2020年11月末,流通中的現金達到8.16萬億元。今年,央行開展人民幣現金收付與流通環境調研,對近8.5萬名公眾的現金攜帶習慣、支付習慣、使用場景進行初步調研。結果顯示,83%的受訪者表示隨身攜帶現金少於500元;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習慣非現金支付;65歲以上的受訪者使用現金支付較多。
為何現金投放逐年增加,但拒收現金卻越來越常見?對此,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現金流通規律發生了很大變化,初步判斷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流通中的現金總量還在上升,但流通中現金佔GDP比重穩步下降;二是,國家現金使用上也有結構、區域特點,原來傳統使用現金較多的區域是廣東、浙江等,基於區域協調發展政策,一些中部地區用現量也增長較快;三是,隨着非現金支付發展,現金流通速度、週轉速度在減慢。
“基於不同行業場景,深入觀察使用者、提供服務者之間,現金如何順暢使用,未來一段時間需要特別研究,解決現金支付體驗的問題,也同時解決現金流通的綜合效率問題。”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強調。
拒收現金?罰!
央行有關負責人在吹風會上表示,今年9月以來,央行各地分支行開展了集中整治,目前正抓緊時間梳理,以判別是否需要開具罰單。
人民銀行表示,將堅持持續整治,強化日常監管,通過暗訪巡查等多種方式,開展摸底排查。此外,堅持治疏並舉,暢通投訴、舉報各類渠道,及時回應公眾反饋;對涉及公共服務、民生以及公眾關注度高、影響範圍大的拒收現金主體,要嚴肅整治。
“一些機構明確標識‘不收現金’,是一定要處罰的。對一些沒有現金會寸步難行的場景也會重點關注。”央行有關負責人在吹風會上表示,目前來看,整治拒收現金、對違法行為依法處罰的確存在難度,涉及到公眾如何舉證,監管取證確認等一系列問題。公眾要依法維護好自身的權益,如果現實生活中遇到此類情況,希望公眾有視頻等相關證據,對場景還原。
公眾應如何配合做好整治拒收現金工作?央行在答記者問中稱,一是依法維權,公眾或消費者發現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應妥善保留相應的證據或線索,通過城市政務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及時處理;二是正確維權。拒收現金問題與消費模式緊密相關。公眾在維權時,既要關注拒收現金問題,更要注意維護自己的消費權益;三是自覺維護人民幣形象。公眾應培養良好的現金使用習慣,自覺愛護人民幣、維護人民幣形象。
“整治”不是一刀切
“開展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工作並非‘一刀切’,而是圍繞公眾各類日常生活需要,堅持分類管理與普遍適用,針對不同情形提出不同的要求。”央行有關負責人稱。
央行第18號公告聚焦公眾日常生活消費的高頻場景,明確了行政事業性收費、基本公共服務、交通運輸、大中型商業機構、小微經濟主體以及線下無人銷售、線上網絡經營等不同現金收付主體、不同場景、不同支付方式下的現金收付要求,進一步釐清了拒收現金行為邊界。
公告稱,因對外提供商品、服務或依法履職、管理需要,存在收付行為的各類主體應遵守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規定,自覺規範現金收付行為。
例如,鐵路、道路客運、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港口客運站、輪渡碼頭等經營主體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或提供轉換手段。出租汽車經營者或駕駛者,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其中,現金收付通道是指由人工或自助現金機具提供收取現金、找零服務的物理場所;提供轉換手段是指相關經營主體在不具備直接接受現金條件的情況下,為接受客户現金而採取的變通措施。
實際上,自2018年起,央行就開始了拒收現金的集中整治行動。近期,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明確要求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不得拒收現金、強化支付市場監管。
“拒收現金是數字鴻溝的最終表現形式之一。”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稱,將持續關注研究,界定現金、電子支付、數字人民幣怎樣共存,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去走,去探索。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