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募資規模僅6.53億元,十年來最低
在被動投資理念和股市結構性行情催生的市場需求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進入發展“快車道”。今年以來新成立的ETF產品數量已經達到194只,刷新曆年紀錄。
不過,由於ETF批量發行,產品同質化嚴重,新發ETF平均募資規模僅有6.53億元,為該類產品近十年的最低水平。
年內成立ETF194只
創歷年最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今年以來已發行ETF產品194只,幾乎是去年全年的兩倍,創出歷史新高。
談及ETF的快速增長,廣發基金指數投資部負責人羅國慶認為,新發ETF數量猛增,一是受益於近兩年結構性行情中指數投資的快速發展,各家基金公司更加重視指數業務及ETF產品佈局;二是指數基金新規於今年正式推出,去年積壓的產品密集獲批;三是投資者對指數投資的接受度不斷提高,產品佈局越來越豐富,細分行業佈局也越來越多,不少熱門賽道都有多家公司同時參與。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認為,今年新發ETF數量遠超去年,極大地豐富了ETF產品線。ETF產品具備高效便捷的交易機制,在今年結構性突出行情中可以快速跟上市場,成為有效的配置工具;另一方面,在股票數量超過4000只,選股難度很大的背景下,通過配置行業ETF獲取細分賽道機會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選擇。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表示,ETF的大爆發是公募基金髮展日趨成熟的重要標誌,反映了專業資金和理財資金對工具化產品的配置需求不斷提升。“對於基金公司來説,市場要什麼就做什麼,更容易實現規模和收入目標。佈局ETF的好處在於,熱門主題產品比較好賣,短期就能兑現規模;另有一些主題產品,即使發行規模不大,但一旦賽道風起,較早佈局的產品會先“分到一杯羹。”
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年末國內首隻ETF產品誕生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ETF的發行都不起眼,到2009年之前,每年新發ETF數量都只是個位數。2010年~2017年每年,新發產品數量也只有幾十只。
然而,在2018年熊市期間,股票ETF“越跌越買”,激發了基金公司佈局該類產品的熱情,當年新發ETF數量達到34只。在2019年~2020年科技股行情和權益類基金大發展中,ETF發行數量快速增長。
平均募資規模6.53億元
近十年最低
然而,從單隻產品角度看,ETF的平均發行規模卻每況愈下。今年新成立的194只ETF平均發行規模為6.53億元,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發行規模不足5億元的ETF多達131只,佔比68%。
“平均募集規模偏低的根本原因還是發行數量過多,產品同質化也是不可規避的事實。ETF銷售主要依靠券商,投資客羣的增長速度不及產品佈局的速度。”上海一位中型公募市場部負責人表示。
羅國慶從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首先,跟蹤同一標的的指數基金有多家公司同時佈局,導致單一產品的營銷難度加大;二是很多基金公司手上都有多隻產品批文,單隻產品新發資源分配有限;三是有些ETF及指數產品屬於補形態的品種,市場上已有規模較大的同類產品,導致新發產品對於銷售端客户的吸引力不大;四是今年市場投資機會更多在於結構性行情,投資者對熱點板塊的關注度更高,例如電池ETF、芯片ETF等,對於不在“風口”或者已有較多同類產品的新發指數興趣不大。
不過,在新發ETF同質化的佈局中,各家公募已經開始重點培育公司產品線的差異化特色和前瞻性佈局能力,以獲得在這一市場的競爭優勢。
“在產品佈局時,基金公司需要不斷提升產品研究能力,儘量做到提前預判市場‘風口’。”羅國慶舉例稱,今年廣發基金佈局的電池ETF、基建50ETF、中概科技ETF等產品,都是市場第一批跟蹤相關指數的產品,通過前瞻性、創新性佈局,可以不斷為市場提供差異化投資標的,為投資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投資工具。
上述上海中型公募市場部負責人也提到,對於基金公司來説,ETF產品線從無到有,涉及一筆不菲的系統投入和運營投入。一旦開闢了ETF業務,就需要以規模效應來覆蓋這些成本。
“很多巨無霸ETF產品的形成和發展都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可以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該市場部負責人認為,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唯有不斷搶佔新的熱門主題和細分領域,投入足夠的資源做大規模,保證產品有充裕的流動性,才是運作ETF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