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了“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在500強榜單中,國家電網以2.97萬億元的收入位居榜單之首,而在國家電網之後的依然是“兩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別位列500強榜單的第2、3位。
從榜單可以看出,國內排名靠前的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不過,在一眾國字開頭的能源、銀行、基建企業包圍中,也有一家企業,雖然不是國有企業,卻以1.18萬億年營收赫然排在第7名,它就是中國平安。
這早已不是中國平安第一次“突出重圍”了,2020年,它以1.16萬億年營收排在中國企業500強第4名,2021年,以1.32萬億年營收排在第5。
可以看到,中國平安的實力還是很強的。近兩年受疫情影響,企業生存困難。但依託壽險改革的推進和綜合金融的帶動,保險巨頭中國平安的業績依然實現了穩定增長,超出了市場預期。據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國平安管理的資產總額達10.7萬億元,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2.73億元,同比增長3.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為853.40億元,同比增長4.3%。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的長期回報可觀,其上市以來的分紅率達到27.11%。2021年的分紅率更是高達42.45%,每股現金分紅2.38元;假設2022年仍維持當前分紅率,對應當前股價的股息率高達5.3%,安全邊際較高。
説起中國平安,大眾最熟悉的就是它的保險業務,但是除此之外,平安集團旗下涉及的業務是非常多的,比如銀行業務、信託和基金等等。後期還開發了綜合理財平台陸金所、平安好醫生、平安惠普、汽車之家等知名產品。
截至到2020年,平安旗下的用户量超5.89億人,中國人壽用户量在今年才超1億。中國平安藉此一舉超過同行,成為了行業第一。此外,平安集團每年的納税額佔中國税收總額的近1%,佔深圳市税收總額的近7%。
前面已經説過,中國平安並不是國有企業,那麼它是不是跟華為、騰訊一樣是民企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平安不是民營企業,每年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也並沒有它。那麼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性質的企業呢?
上世紀80年代,我國保險業恢復,但當時全國只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有資格提供保險服務。而作為開放重地的深圳,經濟發展迅速,大量外資湧入,一家保險公司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察覺到這一市場需求,1988年,工商銀行和深圳虹口工業區招商局集團共同投資4200萬創立了平安保險公司。平安誕生後,又憑藉人壽險、健康險、財產險,養老險等滿足不同人羣需求的保險類型逐漸壯大。
截至2021年9月,平安已經有2.25億個人客户,相當於每10個國人就有1.6人買過它們的保險。
成立之初,中國平安是純正的國企,股東只有工商銀行和招商局集團兩家,但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引入了投資者,除了國有資產,甚至還有大量的外資。而就在平安集團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工行和招商局兩大原始股東相繼退出。
而在外資中,英國匯豐銀行率先出手,成為平安的第一大股東。2002年,英國匯豐銀行耗資6億美金買入平安10%的股份,成為當年國內金融業最大的一筆外資收入。隨着平安市值一路高漲,匯豐也獲得了豐厚回報。然而,在2012年,匯豐又高位拋售套現,移除了在平安的全部股份。此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平安反向購買了匯豐的股份,最後反成了匯豐的最大股東。
與此同時,來自泰國的卜蜂集團也在不斷增持中國平安。最終,卜蜂集團持股約7%,成為中國平安的第一大股東。
卜蜂集團,又被稱為“正大集團”。正大集團雖然是一家外資企業,但其創始人其實是從汕頭澄海“下南洋”的華人。上世紀初,謝氏第一代謝易初遠赴泰國賣油菜籽,開創基業;第二代謝國民深耕農牧行業,全球拓展正大集團業務;目前已是由謝氏第三代謝吉人管理。正大集團始終關注着中國的發展並早已深入國內,多年來累計在國內投資數千億。
近年來,正大尤其重視投資生物醫藥行業,創立中國生物製藥、正大天晴等多家市值百億的藥企,又入股科興中維,在疫苗賽道賺得滿盆黃金。而成為平安的大股東,或許也與平安不斷往醫藥領域轉型有關。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曾表示:金融是平安的現在時,醫療是平安的未來時,要讓健康醫療成為中國平安的增長新引擎。
不過由於最大股東卜蜂集團持股比無法控股,所以中國平安目前處於無控股股東的局面,並且股權較為分散,外資、央企、私企和個人均有參股。因此,平安的身份實際上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即國有資本、集體資本、民營資本和外資共同參股組建而成的新型企業形式。早在2017年,中國平安就在公告中寫道,公司連續10年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榜單,蟬聯中國混合所有制企業第一。
來源:天下潮商、商媒體 、侃見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