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歐洲能源危機的大贏家:美國經濟”(深度觀察)
——美國如何從烏克蘭危機中攫取戰略利益②
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歐盟追隨美國對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產品實施禁運或限價,引發明顯反噬效應:歐洲多國能源供給緊張、通貨膨脹加劇、民生受到衝擊。與此同時,美國卻藉機向歐洲出口高價天然氣,美國頁岩氣快速佔領歐洲市場,歐洲能源自主乃至碳中和目標面臨新的挑戰。
法國能源經濟學家讓—雅克·尼維亞特撰文表示,在西歐努力為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而尋找替代方案時,美國卻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一。“歐洲的能源依賴仍舊存在,只是換了受益者。”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直言:“歐洲能源危機的大贏家:美國經濟。”
美國藉機大發能源財
今年1月14日,在德國東北部梅前州的港口小城盧布明,一座在幾個月內匆匆建成的浮動式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正式啓用。而離儀式現場僅40米處,就是“北溪—1”天然氣管道接收站。自2022年8月以來,該設施一直處於停運狀態。另一側的“北溪—2”接收站,則從未被啓用過。
“北溪—1”管道於2011年建成,是俄羅斯對歐洲主要輸氣管道,東起俄羅斯維堡,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盧布明,再經德國境內兩條連接管道傳送至德國各地及其他歐洲國家天然氣管網。據盧布明市政府統計,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每年有大約550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經由“北溪—1”管道被輸送至德國及西歐國家,給盧布明帶來超過200萬歐元的税收。相比之下,新建成的浮動式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每年至多接收52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並且接收站給當地帶來噪聲污染,還因穿過自然保護區而引發環保團體抗議。
根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21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1550億立方米,約佔其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5%,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為220億立方米。但到2022年,歐盟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佔比已不到25%,自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增至560億立方米——這幾乎與“北溪—1”的年輸送能力相當,短短一年時間增加了1.5倍。
美國能源信息局數據顯示,主要受歐洲需求激增提振,2022年上半年,美國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出口量較2021年下半年增長12%。2022年1月至9月,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收入飆升至350億美元,而2021年同期為83億美元。同期,美國頁岩油氣企業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盈利達到13億美元,而在2020年該公司一度申請破產保護。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美國能源公司只需要花6000萬美元就可以將一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裝滿,而歐洲的收購價卻高達2.75億美元。除去運輸等成本,每艘船可以賺超過1.5億美元。
法國《世界報》的文章認為,美國試圖從烏克蘭危機長期化中漁利,而歐洲為此承受了沉重後果,平均每月要花費幾十億美元進口液化天然氣,幾乎是此前年份的10倍。受能源價格衝擊等因素影響,多個歐盟成員國物價持續高漲,今年一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僅增長0.1%。
“從美國進口價格高昂的液化天然氣,既對美國形成了能源依賴,又造成自身民生與經濟成本高漲,歐洲能源安全面臨嚴峻形勢。”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認為。
歐俄能源合作遭破壞
2022年9月26日,“北溪—1”和“北溪—2”幾乎同時發生爆炸。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公開爆料稱,“北溪”管道遭破壞與美國情報部門及美軍有關。美國情報部門2021年12月就開始策劃破壞“北溪”管道。經過數月謀劃,美國海軍多名潛水員去年6月潛入海中安放炸彈,挪威海軍的飛機9月投擲聲吶浮標後引爆炸彈。
面對赫什的爆料,西方國家及其媒體幾乎一致保持沉默。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引述一名歐洲外交官的話説,“不要談論‘北溪’,如今已成為北約和歐盟決策者開會時的不成文規定。”
雖然“北溪”被炸真相眾説紛紜,但美國政府反對歐俄能源合作的態度卻明確而堅決。“北溪”管道被炸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事件“終歸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有利於歐洲“一次性徹底擺脱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前,歐俄之間有相對較強的經濟互補性,來自俄羅斯的能源提高了歐洲製造業的競爭力,同時歐洲工業品大量進入俄羅斯市場。如今,歐俄能源脱鈎令歐洲陷入自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最嚴重的能源困境。
“歐洲工業發展曾基於豐富而廉價的俄羅斯能源,但這種模式結束了,未來歐洲能源將比過去更加昂貴。”國際能源署執行幹事法提赫·比羅爾認為,這將對歐洲工業的競爭力帶來巨大壓力,因為能源佔工業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匈牙利民主者》雜誌記者部主任薩爾馬·久爾吉對本報記者表示:“‘北溪’管道被炸燬,嚴重破壞了德俄能源合作。某些域外勢力煽風點火,正在利用戰爭破壞歐洲向上發展的動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田德文認為,歐俄能源合作曾是戰後歐洲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如今俄羅斯與德國的能源合作卻被切斷。“失去俄羅斯穩定的能源供應,歐洲‘工業化’進程會受影響。美國藉助能源供給又進一步影響歐洲經濟、防務等事務。”
歐洲能源安全面臨挑戰
烏克蘭危機直接影響歐洲能源安全版圖,對歐洲經濟復甦形成挑戰。法國總統馬克龍在2022年10月參加歐盟峯會後公開指責美國在國內低價賣油、對歐洲高價倒貨的做法,稱美國從地緣政治爭鬥中獲取超額利潤,賣給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比美本土市場售價高出3至4倍。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23年經濟預測報告稱,如果能源危機持續惡化,歐洲將面臨非常嚴峻的經濟形勢。德國《圖片報》披露的一份歐盟委員會文件顯示,高昂的能源價格給德國中小企業帶來越來越沉重的負擔。1/4的受訪德國中小企業考慮將生產線遷往國外,能源密集型行業尤其如此。
為應對能源短缺問題,歐洲一些國家解除了水力壓裂技術禁令,用於支持頁岩氣和頁岩油的開採。據新聞調查機構“歐洲調查”的數據顯示,僅2022年歐洲企業就簽署了10份美國液化天然氣合同。與此同時,德國、捷克、保加利亞和意大利等國已相繼開始考慮暫停淘汰煤炭。2022年,德國的煤炭發電佔比創下了近年來新高。
嚴峻的能源危機,不僅直接影響歐洲能源轉型的市場信心和民意基礎,也加劇了國際社會對歐洲碳中和能否按期推進的擔憂。德國世界經濟理事會主席彼得·紐鮑姆對本報記者表示,烏克蘭危機凸顯能源安全是歐洲能源政策的關鍵,歐洲必須制定新的能源戰略。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西格弗裏德·魯斯武爾姆認為,不斷上漲的電力和天然氣價格有可能壓垮經濟,這種情況將迫使企業在實施氣候中和計劃上打折扣。法提赫·比羅爾表示,歐洲必須萬分小心地避免這一問題——因為地緣衝突影響應對氣候變化進程。
歐洲分析人士指出,從歷史上看,歐洲陷入能源危機均源於地緣政治危機的外溢效應,其根源在於美國長期通過地緣政治來操控全球能源格局。“缺乏真正的能源戰略,將導致歐洲民眾和企業承受沉重負擔。”讓—雅克·尼維亞特強調。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31日 第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