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只要我們看到一家企業獲得多家創投機構的投資意向書,就會覺得這筆投資相當安全。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它不再是我們作出投資決策的護身符。因為其中一家創投機構若突然撤回投資意向書,其他創投同行都會迅速跟進。”一位創投機構負責人趙誠(化名)向記者感慨説。這背後,是今年以來股權投資領域正呈現一個明顯的特徵,即創投機構紛紛高度關注其他同行的投資決策變化,作為自身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記者多方瞭解到,很多創投機構將這種新現象調侃成“一級市場的二級市場化”。
“究其原因,是今年以來行業監管趨嚴、企業赴美上市不確定性增加、相關部門持續嚴打資本無序擴張與反壟斷監管,都令創投機構擔心自身的投資決策或多或少存在着未知的盲點與漏洞,於是他們通過關注其他同行的投資決策變化,填補自身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一位國內大型股權投資機構合夥人告訴記者。這些創投市場新狀況的出現,還改變股權投資機構的很多投資決策邏輯——以往,股權投資機構都是根據自己所獲得的企業信息作出獨立的投資決策,如今,他們更關心聯合投資的創投機構能否給投資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務,尤其是如何規避政策風險的某些前瞻性建議。
此外,部分創投機構乾脆將投資決策後置——即便籤訂了投資意向書,他們也等到股權投資款交付的最後一刻,才作出最終的投資決策。
“這也給不少創業公司帶來新的股權融資煩惱。”趙誠向記者直言。此前一家2B端互聯網科技服務企業與多家創投機構簽訂C輪投資意向書,但到了股權投資款交付的最後一刻,兩家創投機構突然選擇“退出”,差點導致企業C輪股權融資夭折。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兩家創投機構主要擔心這個賽道盡管前景廣闊,但行業屬性決定了頭部企業將獲取大部分市場份額,鑑於對反壟斷監管的忌憚,他們才選擇放棄。”他透露。這些新現象的持續擴散,充分表明在行業監管與企業海外上市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創投機構的投資決策邏輯正在深刻轉變。
創投市場的三大新變化
近日,泰合資本合夥人梅林指出,今年以來一級市場的“二級市場化”,主要表現為三大特徵:
一是“基石投資者”效應凸顯,即不少股權投資機構在作出投資決策前,會高度關注聯合投資的創投機構有哪些,能否給投資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務,包括產業資源協同整合與規避政策風險的前瞻性建議等,從而消減自身對某些投資盲目的“不安全感”。
二是類似二級市場的“認購操作”開始增加。以往,創投機構的股權投資操作都是“一對一”定價,即創業
公司先敲定一家領投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價格,再與其他潛在跟投機構談判,且領投方與跟投方所獲得的企業股權差距很大。如今,越來越多參與領投的創投機構更願聆聽其他潛在跟投機構的“報價”,根據市場報價敲定最終的投資價格,且領投機構與跟投機構之間所獲得的企業股權也趨於均衡。
三是投資決策大幅後置,以往,股權投資機構在簽訂股權投資意向書後,會根據交易合同約定的股權投資款交付時間“打款”,如今,越來越多股權投資機構在股權投資款交付前的最後一刻,才作出最終的投資決策。
多位股權投資機構人士對此感同身受。
一家大型創投機構投資總監向記者透露,今年以來他們在多個項目作出投資決策前,要麼高度關注“基石投資者”的身份與全方位增值服務能力,要麼將股權投資定價交給“市場”,與其他潛在跟投機構共同磋商各自持股比例與最終股權投資價格。
“這背後,是行業監管加強、企業赴美上市不確定性增加、數據出境監管趨嚴、反壟斷監管力度增強等因素,令整個團隊對某些賽道未來發展前景(是否會遇到政策風險)、企業海外上市征途難度(是否會遇到未知的麻煩)感到心裏沒底,需要聆聽其他創投機構的投資邏輯與投資風險判斷邏輯,持續優化投資決策同時最大限度降低投資風險。”他直言。
這位大型創投機構投資總監表示,目前他們尚未將投資決策後置到股權投資款交付前的最後一刻。因為這會影響到創投機構自身的信譽。
“不過,我們碰到部分創投機構同行大幅後置了投資決策。究其原因,一是他們對某些賽道未來發展前景(是否會遇到政策風險)看不清看不透,二是少數創投機構的LP未能按時交付投資款,導致他們的投資款也相應延後。”他透露。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前一級市場的二級市場化現象正日益增多,表明在行業監管與反壟斷監管持續加強、企業赴美上市不確認性增加的共振下,創投機構在行業賽道選擇方面的分歧日益擴大——比如有些創投機構已戰略性地放棄某些行業賽道;有些創投機構則對部分行業賽道的投資策略極其謹慎;還有些行業賽道仍然受到創投機構廣泛高度熱捧。在這種情況下,創投機構在針對某個賽道企業作出投資決策前,必須聆聽不同創投機構的不同見解,才能全面洞察這筆股權投資的潛在風險與實際獲利前景。
企業股權募資難度驟增
記者多方瞭解到,一級市場的“二級市場化”,也令不少創業企業相當“頭疼”。
“如今,股權融資的難度明顯增加。”一家剛完成B+輪股權融資的2B端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他們只需獲得一家大型創投機構的投資意向書,就能通過財務顧問機構(FA)與其他潛在跟投機構談判,快速敲定最終的股權融資方案與創投機構名單。如今,他們不得不與潛在跟投機構逐一談判,甚至需要向後者如實告知領投機構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務(尤其是在規避政策方面的前瞻性建議),作為後者作出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
“最麻煩的是,股權投資價格也存在較大變數。”他透露。以往,只要領投機構給出一個股權投資價格,其他跟投機構都會按照這個價格投資。但現在,領投機構也更願聆聽跟投機構的報價,最終聯合磋商簽訂一個最終股權投資價格。有時個別跟投機構突然提出某些政策風險需要提防,就可能令股權投資價格“再下一個台階”。
所幸的是,多數創投機構都會想辦法幫助企業解決潛在的政策風險,令最終的股權投資價格設定在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範疇。
“最幸運的是,我還沒碰到創投機構在股權投資款交付前最後一刻才作出最終投資決策,否則在未來股權融資環節,我肯定不會接受這家創投機構的資金。”這位2B端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企業負責人直言。
但是,不是所有企業都如此幸運。一家涉足智能家居研發製造的企業創始人向記者透露,此前一家創投機構在企業B輪股權投資款交付前的最後一刻,突然決定撤回投資意向書與交易文件,令企業業務拓展資金安排一下子變得“捉襟見肘”。
“後來我瞭解到,這家創投機構之所以選擇最後一刻退出,是因為他們諮詢了其他創投機構意見,覺得市場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接受我們產品理念,且技術變革對這個賽道行業格局變化的影響相當大,權衡再三隻能放棄這筆投資。”他回憶説。他個人對此表示理解,但令他憤慨的是,自己此前婉拒了多家創投機構的投資邀約,突如其來的募資波折令他感到愧對這些創投機構的“厚愛”。
記者獲悉,當前這家2B端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企業已迅速啓動B+輪股權融資,儘快填補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
“目前我最希望的是,其他創投機構不會因它的突然毀約,改變對我們企業投資價值的判斷。這也是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化給創業企業帶來的最大負面衝擊。”上述2B端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企業負責人無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