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京東一季報:往下「紮根」為產業「墊坡」

透視京東一季報:往下「紮根」為產業「墊坡」

文 / 七公

出品 / 節點財經

1936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經濟發展必然會經歷繁榮、恐慌、蕭條、復甦四個階段,並具有明顯的規律性。

一條上下波動的曲線,其真正考驗的是企業內在經營的韌性和彈性,以及面向未來超長線的佈局。

於當下承壓的市場環境中,我們看到京東集團正展現出這種特質,且逐步昇華為成長價值。

5月17號,京東集團發佈了2022年一季度業績報告。2022年Q1,京東集團淨收入為2397億元,同比增長18%,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經營利潤為47億元,同比增長32.8%。

作為域內代表性企業,窺一斑往往也能對板塊全貌知個7、8分。

近期,海內外知名基金,諸如摩根、富達國際、橋水、景林等機構,紛紛大手筆買入京東、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中國資產。釋放了什麼信號?

/ 01 /

京東的韌性和彈性

觀察一家公司,從來不是割裂地、局部地、靜態地來看待,而是關聯地、整體地、動態地做審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個體放置於所處的時代背景下。

客觀地講,一季度因疫情多點散發,物流阻隔,抑制了商品、服務需求,各行各業均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Q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社零總額)約為10.87萬億元,同比增長3.3%,若扣除價格因素,社零總額同比實際增長僅1.3%。

具體到3月份,社零總額34233億元,同比下降3.5%。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0560億元,下降3.0%。

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基本面”穩定,並把握大勢,提前從求“量”向求“質”轉變就顯得尤為重要。

透視京東一季報:往下「紮根」為產業「墊坡」

財報顯示,除了營收向上,截至2022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户數同比增長16.2%達到5.805億,Q1用户平均購物頻次創歷史新高,用户平均貢獻收入值(ARPU)接近三年最高,無論是用户質量還是用户黏性都有顯著提升。

但由於對基礎設施、技術研發、員工薪酬福利的持續投入,以及全力支持上海等多地抗疫保供,全面支持合作伙伴減少疫情的影響和讓利給消費者,京東本期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30億元。

橫向看,目前市場預期阿里、拼多多和美團2022年Q1收入增速分別為7%,-5.9%、22.5%,該三家公司上年同期增速分別為64%、239%和121%。相比較而言,京東的定力最足,也為全行業的增長貢獻了較大力量。

進一步地,透過數據表象,我們洞悉的是京東背後抗擊打的“韌性”和吸收風險後恢復再生長的“彈性”。

瞬息萬變的商業場,大多數時候,企業都在風浪中顛簸行駛,區別只在於浪大浪小。這就決定了“韌性”和“彈性”是長久存活,持續成長的必備條件。

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美國大約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存活達到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在中國,一般集團公司平均壽命為7-8年,小企業只有2.9年。

基於此,拉長視線,才能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經營質量。

2012年-2021年,京東營收從211.29億元增長至9515.92億元,期間每一年增速都在20%以上。盈利雖有所起伏,但在技術、消費都日新月異的競速跑中,外界看到了京東“抬頭追光”,前瞻性投資的姿態。這固然會讓短期利潤和增速沒那麼好看,卻能在長期的維度上放大“頭雁效應”。

放眼到資本市場,那麼,投行們又是如何評價京東一季報的?

東吳、美銀等多家券商均給出了“優於大市”的評價。

事實上,摩根大通的旗艦中國基金在一季度大舉加倉京東,加倉幅度高達1253%。更有今日(5月17日)午後,港股京東大漲7.4%。

/ 02 /

長跑型選手

深挖供應鏈“動態護城河”

於不佳的市場環境中,京東體現出一家成長性企業所具備的“韌性”和“彈性”,即沒有被拉斷,也沒有陷入停滯。

我們不妨從第一性原理入手,探究京東的彈韌性是如何煉成的。

近幾年來,伴隨着人口紅利消失,流量趨於見頂,中國互聯網零售行業告別過去無序擴張的“莽荒”期,結束高速增長的神話,變的冷靜和理性,一併的,還有商業邏輯生變,競爭越來越迴歸到本質。

就像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其《價值》一書中所提及的“動態護城河”,與傳統護城河理論強調企業有限的生命週期不同,張磊認為,未來的商業邏輯中,企業必須從求贏變成不斷追求新的生長空間,從靜態博弈到動態共生。

對此,京東給出的答案是:做一個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服務公司。

其實,早於2007年,當同業選手博弈舊週期正酣,新週期朦朦朧朧時,京東就開始投入重金自建物流。彼時,市場不乏燒錢質疑聲。

今天看來,十年長跑,千億研發,京東沉澱出的是完善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和一整套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解決方案。

這是京東扎的“根”和墊的“坡”,雖不能直越青雲端,但他足夠深,足夠長,可以源源不斷地為各業態輸送養分,然後確定無疑地助力京東實現規模化和永續性的增長,促進整個行業和上下游實體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財報顯示,自2017年初全面向技術轉型以來,京東不斷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底層技術,以及智能物流、智能供應鏈、售後服務等應用領域的投入。截至目前(2017年至今),京東體系用在技術上的累計支出超800億元。

2022年Q1年,京東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接近平台及廣告服務收入,在自營商品超過1000萬SKU的基礎上,京東的庫存週轉天數繼續下降至30.2天,紮實的供應鏈更低不僅強化自身優勢,也為推動了全產業鏈效率的升級和社會共創奠定深厚功底。

就在上個月末,於匯源集團創辦30年之際,筆者走訪了匯源果汁密雲工廠。這家老牌企業表示,為了更好地適應直播帶貨等新商業模式,以及提升消費者體驗,他們和京東物流達成一體化供應鏈物流合作。

京東將匯源全國10個核心工廠納入到生態倉業務範疇,並進行WMS等先進倉儲系統賦能,以及個性化匹配,合作一月,匯源整體物流成本就下降20%,當日達和次日達的比例上升了80%。

透視京東一季報:往下「紮根」為產業「墊坡」

上圖是新消費品牌“認養一頭牛”和京東由軟、硬件及系統集成三位一體供應鏈技術深度合作而建的自動立庫,採用雙伸位堆垛機和多層料箱的密集存儲,提升儲位數量,不僅解決了“認養一頭牛”原倉庫存儲空間不足的難題,且改變其原有的人工出入庫與揀選作業模式,實行貨到人揀選,實時自動抓取倉庫設備運行數據,在大幅提升揀選效率與揀貨準確率的同時,降低人員作業強度。

類似的還有2020年武漢疫情、2021年鄭州暴雨、2022年上海疫情等,京東供應鏈打通保障救援的關鍵卡口,發揮了新一代基礎設施的突出作用,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從中不難看出,京東供應鏈踐行的是怎麼幫助客户實現全局最優,乃至行業最優、產業最優。

換句話説,京東的供應鏈“護城河”護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客户、行業、產業,追求從動態共生到動態共贏,為全社會創造價值。

這樣的企業,他的肌裏決定其會不斷打開新天窗,也會得到市場的犒賞,商業價值遲早和社會價值碰撞出“火花”。

/ 03 /

“以實助實”,做難而正確的事

“不確定性”是近幾年出鏡頻率很高的一個詞。來到2022年,這個詞又多了幾分沉重感。

一方面,俄烏戰爭導致大宗原料供應緊缺,原材料價格上行,國際供應鏈混亂甚至斷裂。另一方面,奧密克戎帶來的新一輪新冠疫情反覆,不少企業被迫停產停工,資金鍊承受巨大壓力。

而中小企業囿於規模小,自我造血能力差,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受到的衝擊也最大。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4月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8.7,連續四個季度下降。8個分行業指數全部下降,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社會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軟件業和住宿餐飲業指數,均處於景氣臨界值100以下。

如何讓中小企業走出生存困境?作為既有實體經濟基因,又有數字技術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京東從2020年起,聯合工信部發布幫扶中小企業的“滿天星”計劃,推行已有兩年多時間。

4月15日,北京市“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全面啓動,京東是重要參與者之一。

透視京東一季報:往下「紮根」為產業「墊坡」

從對大量實體業務的支持賦能案例來看,“以實助實”已成為京東融貫全身的特徵。

2021年雙11,京東通過16項扶持舉措,降低中小商家的開店成本和參與雙11的門檻,為中小商家節省78.5%的基礎運營成本,助力新客轉化率平均提高4倍、庫存週轉天數平均同比下降4.2天。

活動期間累計下單金額超過3491億元,有4.3萬個商家成交額增長2倍以上,其中4萬個來自中小企業。

剛剛結束的2022年京東618商家大會上,京東再次表示將重點關注中小商家,並正式發佈了30項“三減三優”商家扶持舉措,包括“減少成本、減少考核、減少風險、優化規則、優化效率、優化服務”,最大限度為中小商家減壓釋負。

後疫情時代,京東悉心呵護着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清障開道,為整體經濟環境注入活力,雖難卻正確。

現如今,我們或許可以説,京東十年前埋下的“供應鏈”種子,早已不止是一條包含各個環節,打通上下游的鏈條,而是對“眾行者遠”信念的堅守,對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深刻理解:即格局觀、不斷顛覆自身、重塑產業、為社會持續創造價值。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64 字。

轉載請註明: 透視京東一季報:往下「紮根」為產業「墊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