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知名基金經理下一站曝光 離任的他們都去哪了
又見知名基金經理去向落定。6月28日,北京商報記者查詢中基協官網數據發現,中銀國際證券原基金經理白冰洋已入職富國基金。近日,另一位200億元規模基金經理孫偉的新東家也浮出水面。值得一提的是,年初以來,知名基金經理跳槽情況不在少數,整體來看,公募“舵手”迎來送往更明顯提速。截至6月28日,年初以來已有143位基金經理離任,較2022年同期同比增長20.17%。有業內人士表示,市場環境的變化可能導致基金公司對於基金經理的需求和策略進行調整,因此出現更多基金經理離任現象。此外,知名基金經理跳槽可能是想追求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或更高的薪酬待遇。
知名基金經理去向曝光
知名基金經理落地新東家。6月28日,北京商報記者查詢中基協官網數據發現,中銀國際證券原基金經理白冰洋已入職富國基金。
而就在4個月前,2月22日,中銀國際證券曾經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旗下基金經理白冰洋因個人原因離任,彼時也引發市場關注。此後,3月10日,中基協的證書狀態變更記錄信息也顯示,白冰洋的證書狀態為“註銷”。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離任前白冰洋在管產品包括中銀證券優勢製造股票A/C、中銀證券健康產業混合等6只產品(份額分開計算)。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其在管規模為12.9億元。作為基金經理,2022年白冰洋曾因中銀證券價值精選靈活配置混合的出色表現而受到關注,彼時其收益率達13.08%,在二級分類下的2143只基金中排名第11,相比之下,同期同類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則僅為-15.71%。從任職回報來看,中銀證券聚瑞混合A/C、中銀證券價值精選靈活配置混合、中銀證券健康產業混合的任職以來收益率均超過45%。
值得一提的是,除白冰洋的去向“靴子落地”外,近日,另一位200億元規模基金經理的“下一站”也浮出水面。據悉,6月3日,東方紅資管“七年老將”基金經理孫偉宣告離任,一日之內卸任東方紅睿澤三年定開混合、東方紅睿滿滬港深混合等多隻在管產品。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其下一站去向為泉果基金。
以孫偉在任代表作來看,東方紅睿滿滬港深混合任職總回報已達125.25%,遠超同期同類基金平均收益率60.44個百分點。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起,孫偉的在管規模曾一度加速攀升,僅一年後的2021年二季度末就達到了335.09億元的歷史高點。不過,此後孫偉的管理規模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約為220.42億元。
整體來看,年初至今,知名基金經理跳槽的情況不在少數。公開信息顯示,開年之際,就有恆越基金百億基金經理高楠宣佈離任,中基協數據顯示,其現已入職永贏基金。2月10日,同為百億基金經理的何以廣從長城基金離任,而僅一個月後的3月9日,其中基協從業機構已更新為興證全球基金。此外,於2023年3月末因個人原因辭任的知名基金經理湯戈,現也已加盟方正富邦基金。
需密切關注“舵手”變動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有公募市場人士表示,轉戰至新東家的基金經理需等待至少半年的靜默期,才能正式履新。正如他所言,202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顯示,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不得聘用從其他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離任未滿6個月的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從事投資、研究、交易等相關業務。
這也意味着上述年初以來離任並透露新去向的知名基金經理,均在離任半年後才能從事公募基金投資管理等相關工作。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離職熱”並不僅僅侷限在知名基金經理範圍內,2023年以來,公募“舵手”迎來送往呈現整體加速的態勢。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6月以來,基金經理離職公告頻發,離任基金經理數量已達23人。此外,年初以來更已有143位基金經理離任,較2022年同期同比增長20.17%。同期,新聘基金經理也已達252位,同比增長15.6%。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指出,2023年以來基金經理迎來送往加速的原因可能包括幾個方面。首先,市場環境的變化可能導致基金公司對基金經理的需求和策略進行調整,因此出現了更多的基金經理離任現象;其次,隨着公募基金行業的競爭加劇,基金公司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也會對基金經理進行更多的調整和優化。而知名基金經理跳槽的原因,也可能與想追求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和更高的薪酬待遇有關。此外,從離職基金經理的自身角度看,他們可能會認為與新團隊、新策略能更加匹配,以此更好地發揮自身才能。
“基金經理的離任對基金公司和投資者都有一定的影響。對於基金公司而言,可能會導致基金產品的業績不穩定或流失一部分投資者。對於投資者而言,‘舵手’離任也可能會影響其投資決策。”江瀚提示稱,“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基金經理的變動情況,並對其進行評估,以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也指出,如遇基金經理離任,投資者則需要觀察新任基金經理的接任銜接能力,包括投資組合、投資風格可否有效銜接,這對基金業績表現的影響不可小覷。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陽 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