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2019年,蔚來創始人李斌被 貼上“最慘的人”標籤,外界為這個造車男人惋惜。
但沒想到的是,春天來的很快。
2020年,藉助新能源崛起熱潮,蔚來強勢上漲,於2021年年初總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00億以上),一度成為全球第四大車企(按美股市值計算),李斌實現逆襲。
潮起潮落,蔚來2022年又遇冷。
二級市場上,蔚來的市值已經被理想反超。截至11月29日美股收盤,蔚來、理想、小鵬的美股總市值分別為169.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10億)、17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71億)、59.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5億),蔚來位居第二且相較高點蒸發超5800億。
伴隨着股價回落,李斌的財富已大幅縮水。胡潤百富榜顯示,2021年李斌的身價為450億,2022年變為195億,身價合計蒸發255億。
現在的蔚來,一方面有雄心壯志,豪言稱實現盈利的時間會比特斯拉短;另一方面,又面臨着尷尬的現實:盈利持續虧損、銷量掉隊。
近日,有消息稱蔚來手機或在一年內上市。從生態鏈佈局角度看,發展手機業務可能是為了實現人、車、手機交互體驗。不過,當前消費電子行業低迷且手機品牌競爭激烈,蔚來手機進入的是一片紅海市場,不確定性較大。
李斌,急不急?
銷量掉隊,卻豪言比特斯拉更快盈利2022年,資本市場波動較大,科技股、新能源等表現較為低迷。市場上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上市破發、“造車三劍客”蔚來、理想、小鵬年內接近腰斬,重倉新能源汽車的投資者和機構損失慘重。
在此背景下,李斌公開表示“希望在2024年盈虧平衡”,此前他還豪言稱蔚來實現盈利的時間會比特斯拉短。
2020年,是新能源車企的轉折點。彼時,特斯拉在苦等16年後終於首次盈利51.8億元。此後,特斯拉又在2021年、2022上半年分別盈利396.6億元、162.3億元。
與之相反,“造車三劍客”依然處於虧損泥潭。其中,蔚來虧損金額最高,2020年-2022年上半年分別虧損56.11億元、105.72億元、45.7億元。
蔚來成立至今約有九年時間,如果能在2024年實現盈利,將超越特斯拉的記錄。
目標看似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上游原材料漲價、研發費用持續投入是造車新勢力虧損的主因之一。公開數據顯示,近兩年,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漲幅超過9倍。
過高的經營成本需要對等的銷量轉化,由於蔚來的銷量未能實現爆發,使得收入規模較難大幅增長,導致企業難以實現盈利。
銷量數據顯示,2022年1月-10月份,蔚來賣出了約9.24萬輛汽車,落後於哪吒、小鵬、理想、零跑。蔚來2022全年的銷售目標是15萬輛,前10個月實際銷量佔目標銷量比例不到62%。
蔚來銷量掉隊,原因一是它走的高端路線,旗下產品售價超過40萬元,一定程度上給消費者設置了門檻。
蔚來聯合創始人秦力洪曾表示,“特斯拉要做電動化時代的福特T型車,而蔚來要做電動化時代的奧迪奔馳寶馬。”李斌在接受採訪時,強調過蔚來與特斯拉之間品牌定位和受眾羣體的差異,表示“不能讓五星級酒店都按照連鎖經濟酒店去思考問題”。
2022年前9月新能源廠商銷量排名顯示,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銷量位居中國市場前二,而蔚來連前十未能進入。中國消費者的特性是看中性價比,比亞迪和上汽通用五菱抓住了這點規律實現產品熱銷。
蔚來下一步擬推出大眾化子品牌,即價格低廉的小型汽車。在中低端市場,五菱宏光、奇瑞汽車等品牌已經佔據了部分市場,留給蔚來的機會還有多少,需要進一步觀察。
原因二是產能爬坡緩慢。
據瞭解,蔚來的策略是用更豐富的車型去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顧客對車型進行個性化選擇,蔚來負責按訂單生產。而在疫情反覆出現背景下,上述策略短板明顯,蔚來較難做到將新車集中在一期交付。
進一步看,蔚來缺乏自建產能,以前比較依賴代工模式,若遇到特殊情況,被動性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參與者越來越多,蔚來面臨的競爭壓力在加大。特斯拉稱得上新能源行業的“價格屠夫”,它已率先降價。
特斯拉降價的底氣來自其單車毛利較高。今年三季度,特斯拉汽車業務的毛利率為27.9%,在汽車行業屬於較高水平。
在經營成本飆升背景下,國內新能源車企要麼保持價格不變,要麼被動漲價。在自身成本控制能力方面,特斯拉更勝一籌。但對於蔚來等造車新勢力來説,特斯拉的降價行為帶來更多挑戰。
造手機是冒險行為?李斌最新表示,“我們現在的研發投入比較大,主要在芯片/手機/子品牌/電池.......希望多賣車去分攤研發成本”。
在研發這塊,蔚來比理想、小鵬更捨得投入。
2020年-2022年上半年,蔚來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4.88億元、45.92億元、39.11億元,同期小鵬的研發費用為17.26億元、41.14億元、24.86億元,理想的研發費用為11億元、32.86億元、29.06億元。
正如李斌提到,蔚來在手機業務上有研發投入。據最新報道稱,蔚來手機或在一年內上市。另有網傳消息稱,蔚來手機售價或超5000元,瞄準是高端市場。
一個車企跨界去造手機,意圖是什麼?
從生態鏈佈局角度看,發展手機業務可能是為了實現人、車、手機交互體驗。還有觀點認為,李斌的野心是試圖通過手機這個移動入口,掌控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實現多個產品之間互聯互通。
實際上,跨界手機面臨的挑戰也不小。
首先,手機行業競爭格局基本穩定,新進者參與難度較大。
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上榜前五位分別是vivo、榮耀、OPPO、蘋果、小米,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0%、17.9%、16.3%、15.1%、12.7%,合計佔據了82%的市場份額。
在高端手機市場,蘋果公司稱霸,一度佔據了70%的市場份額。蔚來手機即使正式出售,消費者對於這個新品牌是否認可是個疑問。
格力是個典型案例,當初董明珠公開表示要發展格力手機,多年過去了,格力手機並未在市場內形成較大影響力。
其次,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行業,目前處於低迷時期。
2022年1-9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1.96億部,同比下降21.1%。據IDC數據預測,202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或下降6.5%。
我們關注到,以立訊精密、藍思科技、歌爾股份為代表的消費電子企業早已開始轉型,新能源汽車、光伏、VR是三大主流方向。連代工企業都看懂了趨勢,李斌卻把蔚帶進手機行業,是不是在冒險?
大家對蔚來造手機一事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