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掃貨式”調研,消費股真要捲土重來?

  近期,消費股出現了基金掃貨式調研現象,多達20餘家消費股出現基金扎堆調研情況。甚至有此前調研科技賽道的基金經理,一月調研5家消費股,秒變消費行業的“調研勞模”。

  要知道,大消費板塊自2021年以來便整體表現不佳且投資者預期相對低迷。在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受到基金經理如此青睞,這會是消費股捲土重來的信號嗎?

  覆盤歷次大消費行情

  2008年以來,我國消費行業主要有三輪超額行情,分別是2009-2010年、2016-2017年、2019-2020年。覆盤歷史,推動消費板塊跑出優勢行情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是,政策方面。政策的刺激往往會對消費板塊起到直接提振作用,如家電汽車補貼等,激發消費者購買家電和汽車的消費熱情等,讓居民產生財富效應,進而推動消費行業基本面改善。

  其次是,週期角度。一般來説,温和的通脹環境更容易帶來消費業績的量價提升。而復甦期常伴有的一個特徵是,CPI底部緩慢上行,PPI依然還處於下行階段,PPI-CPI剪刀差不斷收斂。

  最後是,來自配置資金的抱團推動。如2019-2020年這一輪行情,就是受資金推動的。2020年疫情得到控制後,公募基金髮行逐漸火爆,加上外資穩定流入,把消費行情推向了高潮。

  總得來説,經濟增速上升是消費行情復甦的信號,PPI-CPI剪刀差收斂隱含了上下游利潤再分配的優化。隨着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行情的上漲邏輯也將從總需求的上升轉變為供給端的優化,即結構性的消費升級。

  此番為超跌反彈

  歷史不會重演,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參考此前三輪的大消費行情,從上述幾項因素來分析當前的消費板塊:

  從當前來看,10月PPI-CPI剪刀差較9月繼續擴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1%,環比上漲0.1%。1-10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漲2%。

  而國家統計局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3%,為2020年12月以來首次同比負增長。PPI結束了此前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的態勢,轉為上漲0.2%。

  PPI同比下行有助於改善上下游工業利潤結構,緩解部分中下游製造業生產成本,將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利好就業和消費。但相對正常年份,目前商品價格仍偏高,部分製造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仍不小。

  當前的消費仍處於低位,無論是和2021年的數據相比,還是從1995年來的數據相比,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均處於歷史低位。核心物價低迷,反映需求偏弱仍是經濟主要矛盾。

  由此可以看出此番消費板塊的反彈不是週期導致的,更不是消費行情起來,而是超跌反彈。

  過去幾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居民收入預期不確定性放大,收入波動加劇直接打擊消費者信心,使其傾向於提高儲蓄比例,延後釋放消費需求,影響了消費升級的進程。

  消費作為宏觀經濟的中後周期資產,過去和現在的基本面的確處於深度壓力期。經過2年多的估值與業績雙殺,消費板塊已積累了相當的反彈動能。從過往歷史驗證看,外部需求環境最差的時點普遍為食品飲料板塊股價最低點。

  伴隨着防控措施的優化,消費場景的制約有望明顯降低,進一步減少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利於提升居民的收入、消費的能力和意願。

  同時,各項“穩增長”政策也在加速落地,並有望託底經濟。11月中旬以來,降準、“金融十六條”、地產“第二支箭”延期擴容等政策寬鬆措施密集加碼,逐步形成經濟弱勢恢復的新穩態。

  由於消費中有很多場景類和服務型消費都和人口流動密切相關,因此在防疫政策優化下,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才有了消費股的超跌反彈。

  消費潛力仍有待釋放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疫情的影響只是壓制短期的需求,消費潛力仍有待釋放。

  一般來説,A股投資的主要有大消費、科技、週期、製造幾個大類。其中週期行業注重大宗商品供需關係下的價格變動,伴隨經濟週期劇烈波動,威力巨大卻風險環生。

  不同於週期和科技、製造板塊,消費行業具有極強的韌性,具有穿越週期的長期能力,被稱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無論處於什麼市場階段,總有一些細分賽道、個股能夠有所表現,能抗跌還易漲,可以給投資者帶來相對長期穩定的收益。

  梳理過往十年、二十年的數據來看,主流的消費板塊,如食品飲料等,都持續性的跑贏了大盤,且牛股頻出。在美股中早已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消費品公司,如可口可樂、蘋果等。

  顯而易見,消費板塊是一個長坡厚雪式的賽道。傑里米·西格爾就曾在《投資者的未來》中指出,過去100年來,能夠給投資者帶來超額回報的一是消費、一是醫藥的公司股票。

  另一方面,從整個國家經濟的構成來講,中國現在消費在GDP當中佔比才55%,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消費在經濟當中的佔比則高達70%以上,這也意味着我國消費領的成長性有很大空間。

  表 1. 主要經濟體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后,經濟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基金“掃貨式”調研,消費股真要捲土重來?

  資料來源:Wind,世界銀行,中金公司研究部

  長期來看,消費是一個非常豐富多彩的投資方向。疫情的影響只是壓制短期的需求,中長期居民消費升級的內在動力仍然存在,也就是長期的需求空間仍然可觀。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尤其是消費的韌性如彈簧持續被壓縮,一旦疫情、地產等因素有所緩解,我們預計前期增長受壓制的領域有望明顯反彈。具體可關注以下主線:

  1)受疫情影響且未來有修復空間的出行服務業,如餐飲酒店、旅遊、航空等;

  2)政策加力支持地產鏈修復,如家電、家居和消費建材等;

  3)股價調整相對充分、處於應對疫情的重要環節且中長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醫藥醫療和互聯網,配置時機需要等待政策預期變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7 字。

轉載請註明: 基金“掃貨式”調研,消費股真要捲土重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