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砸重金入手光伏龍頭,投資者跟不跟?

近日高瓴資本持股隆基股份的消息引起熱議。

隆基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6%公司股份,高瓴資本成為隆基股份第二大股東。

其實今年以來,高瓴資本已經不是第一次佈局新能源板塊了,在隆基股份之前,剛剛入股了信義光能和通威股份這些光伏板塊個股,此前,高瓴資本還投資了寧德時代、恩捷股份等新能源龍頭企業。

高瓴為什麼要入股隆基?

今年以來,隆基股份股價已經上漲249%,在此之前2019年其股價上漲74.52%。連續兩年的估值飆升,使得隆基股份股價相較2018年底14.01元/股已經上漲超過5倍,市值超過3200億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光伏第一股。

隆基股份主要從事光伏產業鏈中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光伏電站的開發。可以説在光伏產業鏈中,除了硅料業務以外,隆基股份幾乎涉獵光伏全產業鏈,尤其是在單晶硅片這一塊。

2019年隆基股份單晶硅片出貨量為36GW。根據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19 年單晶硅片總體出貨量為90GW,隆基市場份額在40%左右。在組件上,隆基股份通過收購浙江樂葉實現佈局,通過硅片、電池及組件一體化路線,至2019年公司組件業務的出貨量達到9GW,位列行業第四。

入股隆基股份完善了高瓴資本對整個新能源板塊的佈局。

相較於10年前被外國承包的光伏產業鏈,如今,隆基和中環已經壟斷了70%左右的硅片產能,信義和福萊特同樣壟斷了光伏玻璃70%左右的產能,從硅料到硅片到電池片,再到組件,包括上游設備,光伏產業的所有核心環節幾乎集中在幾家龍頭公司手中,以國內的光伏產能和全球的經濟體量,光伏等新能源未來的應用市場必然十分龐大。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預計,至2050年光伏裝機將佔全球發電裝機的27%,成為第一大電力來源。

在機構看來,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對傳統石化能源的規模化替代成為政策鼓勵方向,而光伏、風電迎來平價時代,則有望永久性的改變未來世界的能源結構。

緊跟步伐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高瓴一入股,投資者就跟風買入的事情也屢見不鮮,不過這次隆基股份看起來,也還有些風險要注意。

一來是光伏行業中,技術迭代快,固定資產投資風險大,其中最大的風險是行業內部的技術路徑競爭,比如硅片尺寸標準,隆基股份聯合晶科、晶澳等光伏企業站隊182尺寸,而中環股份、天合光能等光伏企業站隊210大尺寸路線。

目前隆基股份的主要硅片產能在182上,對於未來尺寸的技術路徑變化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一旦182硅片推廣及應用不及預期,隆基股份將存在掉隊風險。

其次,從整個光伏行業來説,四季度將會迎來光伏旺季,太陽能玻璃市場的產能會於明年持續緊張,但至2022-23年預期市場將會有供應過剩的情況。

就全世界光伏產業而言,可再生能源諮詢機構GTM研究10月16日在分析了300多家光伏電池板製造商的基礎上發佈的報告估計,未來三年全世界光伏產品年均供應量將超出需求3500萬千瓦,產能過剩很可能導致180家光伏電池製造商在2025年之前破產或被兼併,亦即60%的企業退出。

光伏行業想要長足發展無非是提高利潤和降低成本。然而產能過剩帶來的問題從淨利潤上已經可以看得出來了。

今年上半年66家光伏上市企業淨利潤降幅普遍超過50%,毛利率均低於10%,10餘家光伏上市公司虧損。並且,由於中國光伏組件出口依存度極高,2010年之前98%的產品出口歐美市場,2011年這項比例仍然高達90%,美歐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雙反”又令其雪上加霜。

如果無法形成“市場擴大——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需求進一步擴大”的良性循環,則難以替代傳統發電。

不過因應產能擴張,以及科技的應用,預期新產能可有助收益率提升,以及有能力生產符合未來趨勢的較大型玻璃,公司可以維持高利潤的表現同時成本下降也有助太陽能電廠加快增加裝機容量,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根據“十四五計劃”,國家仍在對光伏產業大力扶持,光伏產業未來可期,但是近兩年可能經歷較大波動,尤其在那些已經產能過剩的板塊(例如光伏玻璃和光伏電池)上的上市公司,有可能面臨淘汰風險,投資者需要注意市場上需求量的變化,謹慎投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2 字。

轉載請註明: 高瓴資本砸重金入手光伏龍頭,投資者跟不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