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盤運動火了,但距離成為一項穩賺不賠的好生意還差得很遠。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眾多飛盤俱樂部看似會員眾多,可每場飛盤活動的可進賬收益也僅有1000元左右。更有從業者直言:因為要租賃足球場地,俱樂部忙活一場像給球場打工。不僅如此,消費者想要買到一個安全合格的飛盤產品得靠運氣,不知名網店銷售的飛盤多使用成本更低且易碎的PP材料,而非安全係數更高的PE材料。當前,飛盤雖火但仍舊是小眾運動,能夠藉此跑出來的新品牌更是少之又少,看似紅火的需求背後實則是一個難做的生意。
產品:混入低成本的易碎材質
你手裏的飛盤可能並不安全,也不符合標準。
北京商報記者在淘寶中看到,某品牌售價39.9元名為“兒童遊戲飛盤”的產品,在商品詳情頁面,主體面料中標註“60%低密度聚乙烯,40%聚丙烯纖維”,聚丙烯纖維就是大眾熟知的PP材料。對於產品有PP材料這一原因,該商家客服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時,只表示頁面詳情標註了“硬飛盤”。
一位不願具名的飛盤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仔細看各大飛盤品牌的材料配比,其實都只標註了PE即聚乙烯,並沒有PP,但一些小廠家為了減少成本會加入PP材料。”
Europa飛盤的創始人李凱旋解釋道:“按國際標準,極限飛盤採用的材質應為聚乙烯(PE),飛盤高爾夫採用的材料是聚丙烯(PP)。”上文提及的兒童遊戲飛盤就屬於極限飛盤。李凱旋強調,PP材質非常硬,並不適合極限飛盤,且抗風化能力相比PE材料要弱,運動中也更易碎,但價格只有PE的一半,“所以一些並不熟知行業質量標準的商家可能會去選擇PP材質。”
北京商報記者在獲得國際標準認證的飛盤品牌艾克飛盤和翼鯤飛盤的相關產品材料表中看到,其材質僅有“進口PE”一項。
飛盤的構造看似簡單,均價也僅幾十元,聯名款售價一般為100多元,但作為競技體育用品,實則也有較為嚴格的質量標準。翼鯤飛盤聯合創始人徐穎峯介紹,世界飛盤聯合會(WFDF)制定了重量175g、直徑27cm的飛盤標準。
北京商報記者在拼多多平台搜索極限飛盤字樣,出現的前30個產品中有三分之一的標註材質或克重不符合國際標準。例如拼多多中一款宣稱為專業極限飛盤的產品,材料則顯示為“工程PP輕料”,還有的商家給出的產品介紹則強調“為適用於兒童,因此採用了更為柔軟的PU或橡膠材料”。
飛盤業內人士王先生直言,“國內現階段的飛盤產業並未成體系,加上新手消費人羣眾多,大家在購買的時候缺乏基本的鑑別能力,所以也讓不夠專業的產品有了生存空間。”
收益:2小時25人收入僅1000元
在小紅書中搜索飛盤,俊男靚女們打卡這項運動的帖子數不勝數;北京某飛盤俱樂部的活動羣內,門票早早就被搶購一空……即便如此,能賺錢的飛盤俱樂卻是寥寥無幾。
以北京為例,一場飛盤活動的人均收費在2小時100元左右,新手活動大約有25人蔘與,俱樂部按照人頭計算,收入可達2500元。但是極限飛盤深受場地條件制約,俱樂部還要為會員租賃足球場等場地。
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一足球場地負責人處瞭解到,一般室外足球場地按面積不同劃分,2小時僅租金約為1000元。此外,俱樂部還要支付教練、器材、打車、提供飛盤、手套、攝影等服務的費用。按此粗略計算,一場飛盤活動的淨利潤1000元左右。
如果一週平均四場活動,一個俱樂部每月的收入約在2萬-3萬元之間不等。但是這並非個人收入,而是整個組織團隊的收入,這也讓飛盤運動很難與高收益畫等號。
“有種在給足球場打工的感覺”,北京市一傢俱樂部的相關負責人稱,對於近期新生的一些小型飛盤俱樂部來説,因為參與人數較少,人均收費僅幾十元,除去場地費用就所剩無幾了。
此外,組織活動的前期準備,後期修圖出片等,耗費的時間週期很長。作為一開始只是把飛盤當作愛好的 Steve就表示,“自從組織了自己的俱樂部kool kids,又身兼教練,我每天有8個小時都放在飛盤這件事上了。”在Steve看來,“現階段大家參與飛盤運動更像是打卡潮流趨勢,距離成為一項真正意義上的大眾運動,還需要時間。”
發展:市場小眾認可度低
飛盤市場看起來日益紅火,現階段跑出來的新品牌只有零星的幾個。“這兩年新生的飛盤類品牌的確很少,主要原因是飛盤的成本和技術門檻並不低,雖然暫時火了,但大家對於這項運動是否能夠大規模展開還存疑,都在觀望狀態,在三四線城市甚至還沒看到有俱樂部。”Europa飛盤創始人姚楠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給出了上述理由。
北京商報記者瀏覽飛盤相關博文時也注意到,飛盤運動的火熱基本均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在三四線城市的關注度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飛盤的人越來越多,並未催生一眾飛盤裝備類新品牌。天眼查信息顯示,北京市近一年內新註冊的與飛盤相關的企業僅有一家。李凱旋也表示,“我們粗略統計過,2020年中國飛盤行業的市場規模只有1000萬元左右,又有不同的品牌去分蛋糕,實際上市場體量是非常小的。”
現階段,飛盤運動仍未走出小眾的圈層。李凱旋表示,飛盤在中國仍處於初級階段,初高中也基本只有國際學校有飛盤隊,在大多數學校體育教育方面暫未形成規模也無相應課程,部分家長對於孩子參與飛盤運動的認可度不高。大學裏只有一些關注度較低的友誼賽,並沒有全國規模的錦標賽出現。
同時,大眾對於飛盤這項運動的認知還比較模糊,該情況制約了飛盤發展。李凱旋講述了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事件,“之前有一對情侶來參加活動,男孩想買個飛盤,女生則強調:'又沒有狗,買什麼飛盤‘,所以還是有部分人聽到飛盤運動時,就直接把人排除在考慮範圍內。”
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 藺雨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