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富通基金經理範庭芳詳解碳中和主題基金,除了新能源,還能佈局哪些領域?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隨着碳中和、碳達峯上升為國家戰略,公募機構在這一理念之下,開始了全方位佈局。首批碳中和主題基金也陸續獲批,目前已經有基金公司發行了“碳中和”基金。其中,海富通碳中和主題混合基金也將在9月6日正式發行。

近日,財聯社與海富通碳中和主題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範庭芳進行了交流。範庭芳是一位基於長期價值的成長投資型基金經理。工科背景出身的他,對電子通信、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具有天然的研究熱情。他目前管理的產品中,覆蓋的領域也大多來自上述行業。

而在談到未來管理碳中和基金和管理現在的基金有什麼區別時,範庭芳表示,碳中和與新能源並不能劃等號,從基金定義層面,碳中和是圍繞減碳的。從研究數據來看,碳排放主要來自四個方面,30%來自能源端;30%來自工業端,包括上游原材料和中游製造;還有百分之十幾來自運輸端,剩下的就是生活排放。

“可以看出,碳中和不只是新能源,哪怕是垃圾焚燒,如果全體替代垃圾填埋,也可以減碳上萬噸。”範庭芳強調。

他還舉例道,伴隨着在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張紅,減少了工業生產中的碳排放減少,屬於提質增效,也算是碳中和。在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中,每個生產環節加傳感器,會加大對高端芯片的需求,但同時減少了對碳的消耗,這也是符合碳中和的理念的。

以下是財聯社與範庭芳部分採訪實錄:

財聯社:碳中和主題基金未來建倉會覆蓋哪些領域?

範庭芳:我們當時和產品部討論業績基準時有幾個選擇,最後我們選擇了中證環保指數。因為中證環保指數里除了新能源,還有電力股、環保股等,覆蓋面比較廣泛,與主題的契合度也較高。現在監管層對主題基金關注度也很高,不能偏離太多,還是要有契約精神的。

未來碳中和基金會嚴格地圍繞這個主題管理,目前看碳中和主題所覆蓋的這幾個方向景氣度比較高,與我的選股方法論們選股方向比較契合,也具有長期價值。

其實,碳中和這個主題已經幫我選好了方向,我覺得樂觀看至少2060年前都不用太擔心行業大方向存在問題。當然行業上我們還是儘量希望做到分散,不太可能滿倉新能源汽車,會根據各個行業所處階段的景氣度變化,進行倉位調整。

財聯社:作為碳中和產業鏈重要賽道的新能源產業鏈,今年不斷被湧入,會不會覺得擁擠?

範庭芳:不是很看重這個方面。之前白酒、醫藥漲了五年,賽道擁擠並沒有影響到它的漲勢,不能單從資金湧入來判斷行業走勢是否被透支。

其實科技成長這幾年與前幾年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以前股價波動比較大,股價漲上去也會跌下來,但是現在最近兩年漲上去就很難跌回去。比如新能源車,以前預期是不斷變化的,可能補貼退坡後股價就會下跌。但現在就不同了,行業的景氣度是非常確定的。

再比如半導體,以前更偏向主題投資,現在有業績實實在在支撐着。比如某半導體公司,以前它的經營是有困難的,但它現在是非常典型的國產替代,業績也確實起來了,收入翻10倍,股價翻了20倍,確定性很高,這就是和2018年時候最大的變化。

關於賽道擁擠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以白酒醫藥為例,2017-2018年大家就覺得擁擠了,但行業還是繼續往上。是因為這兩個行業足夠大,能都容納較多的資金。以前半導體行業市值可能只有幾千億,但現在單個龍頭就達千億。幾個頂級賽道的容納量,是在持續增長的。

其實我們現在發行碳中和基金也是同樣的原因,就是契合產業邏輯的,屬於上升週期,能夠持續擴容的。而且在資金池比較寬裕的情況下,擁擠與否不是決定性因素。

財聯社:那您對估值怎麼看?

範庭芳:每個人對估值的定義不一樣,我們會喜歡估值穩定的,也就是估值可高可低,但是估值體系需要穩定。

如果把科技股的發展階段以滲透率來劃分0-10劃分,有些基金經理喜歡做0-1的階段,這個階段不確定性大,想象空間大,同時彈性也很大。有些基金經理喜歡做1-10,其中1-5這個階段估值最高,但不確定性小,彈性也相對小一些。

我更願意做的是1-10這個階段,尤其是5-10這個階段,行業格局相對確定,龍頭優勢已經比較明顯了,而且行業整體景氣度還是往上的。其實還是看風險與收益匹配度,我經常説,我們賺的是業績穩定增長的錢,而不是估值的錢。

在我的持倉中的比如新能源產業鏈中,我更看好主要集中在中游,而非上游很少。我覺得上游的不確定性太強。相對來説,中游的確定性強。再比如出現在我基金季報我們選擇的某牙科類龍頭公司,它的估值就是相對穩定的,估值向上和向下的空間都不大。

財聯社:介紹下您的投資風格

範庭芳:我的特色是基於長期價值的成長投資,突出兩個點:長期、成長。具體會體現出幾個點:自下而上,配置科技成長股、以及偏成長的消費股。

我的持股還是相對集中一些,代表產品海富通中小盤混合的前十大重倉股合計佔比50%-60%,但行業會適度分散,前十大重倉股至少覆蓋四個大行業。強制性的行業分散,能夠將回撤會控制的小一些,我還是比較注重淨值曲線的。

選股方面主要是看長期,構建組合時選行業最重要的是能夠看多長時間,我對長期的要求最起碼能看到3年,我喜歡長期都景氣的行業。像傳統週期股,就會與我的偏好天然相背離。

其實科技板塊挺難選的,因為它的魅力就在於變化,比如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光伏替代煤炭,投資邏輯都在於變化,投資科技股科技擇時要不斷在新方向上尋找機會。

但科技板塊裏面,新能源車、半導體、雲計算、光伏,這些行業景氣度也是至少三年內不會變的,它們是有長期價值的。以前大家會覺得科技的邏輯一直在變化,現在確定性在不斷增強。無論在科技行業還是消費行業裏,都去尋找有長期價值的,選股方法就對立統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