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0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上市公司2019年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情況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在19日出爐。這份《藍皮書》是一份詳細的“體檢報告”,透視了滬深兩市約3800家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康”程度。《藍皮書》發現,某些內部控制缺陷屬於“多年頻發”。
受到疫情因素影響,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披露有所延遲,因此《藍皮書》也姍姍來遲,但絲毫不影響這份《藍皮書》極強的參考價值。財政部與證監會組織專家工作組,對滬深兩市3794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2019年度內部控制報告進行了系統分析,並以專家組名義發佈《藍皮書》。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分析視角還囊括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與金融、醫藥製造、互聯網等特定行業的上市公司。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審計系教授袁敏解釋,“內部控制規範體系”是與國際接軌的、一種幫助建立投資者信心、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制度安排。袁敏説:“構成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一般來説,內部控制的基本要素有5個,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簡單來理解就是,公司只要有某一方面的業務,就會有某一方面的風險,那就要有相應制度。”
那麼,約3800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康”程度究竟如何?
《藍皮書》指出,2019年度,共有364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總體披露佔比95.99%,其中,3513家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為“整體有效”,佔比96.46%。共有282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佔比74.51%,其中,2677家審計意見為“標準無保留意見”,佔比94.69%。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在上市公司範圍內實施情況良好。
《藍皮書》還顯示,近五年來,資金活動、財務報告和關聯交易一直是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的高發領域,對外擔保、資產管理及銷售業務領域的缺陷也比較突出。例如,資金活動相關的缺陷主要表現為大額應收款項未能回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存在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等。
作為財政部、證監會專家工作組成員之一,普華永道中國風險與控制服務合夥人武瑤用“穩中有升”和“多年頻發”幾個關鍵詞來概括這次《藍皮書》裏呈現出的部分情況。
武瑤説:“披露數量和披露佔比穩中有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跡象。從上市公司整體對於合規和內部控制相關的態度來看,積極正向的趨勢較為明顯。多年頻髮指的是,從近幾年內部控制缺陷的集中領域來看,沒有發生明顯改變,大部分上市公司仍要持續關注資金活動、財務報告、關聯交易等方面的問題。”
強有力的內部控制是幫助企業持續加強經營管理的有利“武器”,也是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真實可靠的合理保證,是投資者權益的重要保障。業內觀點普遍都指出,提高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管理水平,關鍵在於“以評促建”,也就是以評價來促進建設。
武瑤説:“以評價來促進建設,從風險、業務、合規等角度出發,從而最終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通過風險、業務、合規等這幾個維度來牽引內部控制,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有的放矢、擲地有聲、行而有效。”
袁敏認為,要把“以評促建”落到實處。“要以目標為關注點,包括戰略目標、運營目標、財務目標等;要以風險為導向,比如常見的資金活動、對外擔保當中的風險等;正視存在的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將整改落到實處,切實通過內部控制的建設過程來提升管理水平和上市公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