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的基金業:千帆競發 踏歌而行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

  對於中國基金業而言,2021年是推陳出新的一年。從公募REITs、FOF-LOF到北交所主題基金、增強型ETF,創新基金多點開花,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產品圖冊;行業人才輩出,朝氣蓬勃的“後浪”們走到了投資舞台的中央;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的入局,也為行業帶來了新氣象。

  2021年是積極變革的一年。基金投顧業務的規範,代銷機構保有規模的公佈,都意在解決“基金賺錢,客户不賺錢”的問題,引導基金持有人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以切實增進持有人的獲得感。

  新年伊始,我們以十大關鍵詞盤點基金業的2021年,並期待2022年基金業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規模新高

  行業跑出發展“加速度”

  中國基金行業正跑出發展“加速度”。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1年11月底,公募基金規模首次突破25萬億元,再度創下新的歷史紀錄。私募基金規模同樣屢創新高,截至11月底,整體規模逼近20萬億元。

  和2020年年末相比,公私募基金規模與數量實現了雙升。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數量從2020年年末的7913只增長到9152只,規模也從19.89萬億元增長至25.32萬億元。從私募基金來看,截至2021年11月底,存續私募基金數量達12.15萬隻,管理規模高達19.73萬億元,較2020年年末大幅增加了3.76萬億元。

  受益於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公募基金規模在全球的排名也穩步提升。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數據,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國公募基金全球排位較2020年底再進一位,升至第4位,僅次於美國、愛爾蘭、盧森堡,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

  關鍵詞:發行大年

  爆款基金頻現

  火熱是2021年基金髮行市場的關鍵詞。2021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髮行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私募基金備案新產品數量也超過3萬隻。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31日,2021年成立的公募新基金髮行總規模為3.02萬億元,這也是繼2020年後,公募基金年度發行規模第二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成立的公募新基金數量超過1900只,創下新的歷史紀錄。

  從新基金類型來看,權益基金佔據半壁江山,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發行規模合計超過2萬億元。爆款基金更是頻頻出現,2021年共有超過140只新基金一日售罄,頭部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展現出強大的吸金效應。其中,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混合型基金髮行首日認購資金逼近2400億元,在公募基金歷史上可謂“天量”。

  私募基金備案也迎來熱潮。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2021年以來新備案私募基金數量達到3.61萬隻,其中證券投資基金備案數量為2.83萬隻。

  關鍵詞:創新迭出

  產品版圖“開疆拓土”

  2021年,公募基金在產品創新領域大放異彩。公募REITs“破冰”,北交所主題基金誕生,以及首批FOF-LOF、首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首批增強型ETF和首批存單指數基金的相繼問世,為市場資金提供更豐富投資品種的同時,也在為公募基金的產品版圖“開疆拓土”。

  6月上市的首批9只公募REITs產品備受關注。首批公募REITs上市以來受到市場熱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9只產品上市以來較發行價全部實現溢價,平均漲幅超過20%。

  2021年11月,首批4只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分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從滬深兩市互聯互通標的中選取50只股票作為指數樣本,聚焦中國核心優質資產。

  其他創新產品也為市場投資者提供了不同方向的投資機會:北交所主題基金可以有效地幫助中小投資者突破資金門檻限制,參與投資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同分享中小企業成長紅利;首批FOF-LOF的問世打通了FOF的場內和場外交易機制;首批增強型ETF則為被動型產品插上了一雙“主動”的翅膀,基金經理可以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通過主動選股來獲取超額收益;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具有周期短、風險低和流動性高的特點,在貨幣基金規模整體下行的背景下,可以作為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有效補充。

  關鍵詞:中流砥柱

  賺錢效應激發投資者入市熱情

  2021年以來,隨着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公募基金的話語權也在不斷提升。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為57215.01億元,這一數額佔A股總市值比例為7%,相較於2020年年底的6.29%進一步提升。

  多年來,外資與公募基金對A股話語權的爭奪,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2017年以來,外資流入加速,持有A股市值與公募基金之間的差距也不斷縮窄。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兩者之間的差額僅為2621.08億元,公募話語權一度“岌岌可危”。

  此後,基金的賺錢效應激發了投資者的入市熱情,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擴張,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與外資再度拉開了差距。僅僅在2021年三季度,公募與外資持股市值差距就增加了4230.05億元。據統計,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境外機構與境外個人合計持有A股市值為35607.43億元,外資持股市值佔A股總市值比例為4.35%。

  實際上,2021年以來,外資流入A股市場的趨勢並未放緩。數據顯示,截至12月31日收盤,2021年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4321.7億元人民幣,創歷年新高。

  關鍵詞:“後浪”奔騰

  年輕基金經理“初生牛犢不怕虎”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管理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包括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的老基金以及四季度以來新發基金規模)的基金經理合計270位,與2020年底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的200位基金經理相比,增長了35%。

  其中,不少年輕基金經理憑藉突出的業績表現得到市場認可,管理規模迅速超過了100億元。數據顯示,上述270位基金經理中,有79位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少於3年,42位擔任基金經理時間少於2年。

  年輕基金經理展現出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2021年業績領跑的前海開源基金崔宸龍、寶盈基金陳金偉、華夏基金鍾帥等,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均不足兩年。

  除了年輕基金經理,2021年不少“年輕”的基金公司也獲得了市場認可,管理規模增長明顯。成立三年的睿遠基金,展現了強勁的品牌影響力,旗下第三隻公募產品睿遠穩進配置兩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獲得千億資金認籌。該基金以99.51億元的成立規模,帶動了睿遠基金管理規模的大增。再加上睿遠成長價值、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的基金規模341.37億元、159.35億元,睿遠基金僅公募產品管理規模就已超過600億元。

  關鍵詞:外資“破冰”

  良性競爭激發行業活力

  2021年6月,貝萊德獲頒公募基金業務許可證,貝萊德基金在上海正式開業。作為首家獲批成立的外資獨資公募,貝萊德基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7月,貝萊德基金上報了第一隻公募產品——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基金;9月,該基金宣告成立,首募規模近67億元,認購總户數超過11萬户;12月,貝萊德基金的第二隻產品——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混合基金獲批,並擬於2022年1月發行。

  2021年8月和9月,富達和路博邁相繼獲證監會批覆,核准其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目前,還有範達基金、聯博基金、施羅德基金等多家外資機構在排隊申請公募基金牌照。

  外資公募的成立會給當前國內公募行業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擁有豐富海外投資經驗的外資機構能夠為境內投資者帶來相對成熟、完善的投資體系,以及更加多元化的產品,從而與本土機構形成良性競爭,提升行業整體活力。

  關鍵詞:量化潮起

  新生力量崛起

  2021年,量化私募迅速崛起,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截至2021年底,量化私募整體管理規模突破1萬億元,聚寬投資、天演資本、衍復投資及啓林投資等27家量化私募均進入百億級私募梯隊,相比於2021年初的10家增長170%。

  從備案情況來看,量化私募2021年新產品備案頗為火熱。據統計,2021年量化私募基金備案數量接近9000只,較2020年的5671只環比增長近60%。其中,百億級量化私募2021年備案數量超7000只,是量化私募備案的主力軍。

  不過,在量化私募迎來史上最大增長浪潮的同時,挑戰也隨之而來。2021年9月下旬以來,規模的快速擴張疊加市場環境的變化,使得多家量化私募業績出現明顯回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由於量化私募行業規模擴展太快,策略同質化問題逐步顯現,整體操作難度顯著增加。

  在此背景下,頭部量化機構掀起“封盤潮”。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共有幻方量化、聚寬投資、靈均投資、啓林投資、衍復投資等11家量化私募發佈過產品封盤的公告,其中9家為百億級量化私募。與此同時,多家頭部量化私募目前紛紛將工作重心放在策略迭代上。

  關鍵詞:投顧疾馳

  進一步解決行業痛點

  隨着破剛兑、去通道、理財產品全面淨值化的推進,財富管理機構迫切需要從賣方銷售模式向買方投顧模式轉型。作為財富管理機構轉型的重要抓手,基金投顧業務也在2021年迎來了快速發展和深刻變革。

  從監管來看,相關部門正着力完善行業法規體系,促使基金投顧朝着規範化、清晰化、透明化方向發展。2021年11月初,京滬粵三地證監局下發《關於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拉開基金投顧監管的序幕。此後,相關監管部門陸續發佈《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服務協議內容與格式指引(徵求意見稿)》《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服務風險揭示書內容與格式指引(徵求意見稿)》《公開募集證券基金投資顧問服務業績及客户資產展示指引(徵求意見稿)》,對基金投顧監管體系作出進一步完善。

  與此同時,基金投顧業務正在加速推進,新的參與者紛紛入場。截至2021年12月29日,已有60家機構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其中基金及子公司25家,券商29家,獨立三方銷售機構3家,銀行3家。

  已有部分機構正式展業,並藉助三方與直營渠道同步推進業務。根據西部證券統計,已有22家機構共計上線219個投顧策略。其中,天天基金上線8家公司72個策略,螞蟻財富上線11家公司47個策略,京東金融上線5家公司32個策略,直營渠道9家機構上線68個策略。剔除各個渠道中重複的投顧策略,最終合計186個策略上線。

  關鍵詞:業績分化

  “黑馬”成色十足

  2021年,新能源板塊表現強勢,金融、地產、家電等行業表現慘淡,結構性行情極致演繹之下,權益類基金的業績出現巨大分化。

  從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業績表現看,領頭羊的收益率接近120%,墊底者則虧損約30%,首尾相差約150個百分點。

  領跑基金中,前海開源基金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和前海開源新經濟基金,全年始終重倉新能源行業,業績表現遙遙領先,均實現了翻倍的年度回報。長城行業輪動、金鷹民族新興、平安策略先鋒、信誠新興產業等年度回報超過70%的基金,同樣重倉佈局新能源板塊。

  行業配置較為均衡的績優基金則包括寶盈優勢產業、大成國企改革、廣發多因子、大成新鋭產業、華夏行業景氣等,這些基金展現了良好的選股能力。

  2021年也有部分基金未能把握結構性行情的脈絡,以負收益收場。其中,表現最差的主動權益類基金虧損幅度達到30%左右。從業績歸因情況看,部分產品收益不佳緣於輪動錯位、追漲殺跌;部分產品則由於配置方向表現欠佳,比如港股市場和醫藥板塊2021年表現較弱,相關基金業績自然欠佳。

  關鍵詞:渠道硝煙

  基金銷售打響流量爭奪戰

  2021年,萬億基金銷售江湖硝煙瀰漫,以螞蟻基金、天天基金等平台為代表的互聯網基金銷售渠道趕超勢頭兇猛,向銀行等傳統渠道發起了挑戰。

  自2021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逐季公佈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以來,螞蟻基金一直位列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的首位,三季度末規模已接近1.2萬億元;天天基金的非貨幣保有規模也增長顯著,截至三季度末,以5783億元攀升至行業第三。

  不僅是頭部機構,一些中小型互聯網基金銷售平台也在快速衝刺。在三季度末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排名較為靠前的機構中,環比增幅超過10%的多為互聯網渠道,騰安基金、基煜基金等機構的排名均有上升。

  隨着基金銷售機構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這一行業的優勝劣汰也在持續推進。數據顯示,截至12月29日,盈米基金已經超越天天基金成為代銷基金數量最多的基金銷售機構,代銷數高達6864只,天天基金、螞蟻基金等共計8家基金銷售機構代銷數超過6000只。然而,代銷基金數量僅為個位數的基金銷售機構也達到56家,2021年還有多家機構由於受到處罰、實力欠佳等因素被基金公司取消代銷合作。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47 字。

轉載請註明: 奔騰的基金業:千帆競發 踏歌而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