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啄木鳥計劃”影響 海底撈預計上半年淨虧損超2億元

走出關店“風波”並實現盈利成了海底撈的當務之急。8月14日晚間,海底撈披露上半年財務數據,淨虧損預計為2.25億-2.97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還是9650萬元。這也與海底撈叫停快速擴張計劃,併為“及時止損”而制定的“啄木鳥計劃”大有關聯。事實上,除了門店經營上的創新,海底撈近期也一直在堂食之外尋找增長點。分析指出,海底撈不光面臨市場競爭,也需向資本市場證明自己,未來還需注意擴張節奏,並不斷創新從而實現盈利。

受“啄木鳥計劃”影響 海底撈預計上半年淨虧損超2億元

上半年虧損超2億元

關停門店所帶來的“蝴蝶效應”正威脅着海底撈的盈利狀況。8月14日晚間,海底撈發佈盈利預警。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6個月,海底撈預計收入不低於16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不超過 17.0%。海底撈表示,除了疫情影響外,還因“啄木鳥計劃”導致門店數量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

同時,海底撈2022年上半年淨虧損預計2.25億-2.97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9650萬元。關於預期虧損的原因,海底撈表示,其中部分原因是,因“啄木鳥計劃”所關停門店發生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約合人民幣2.55億-3.27億元。

另外,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隨着新冠疫情的逐漸緩和,2022年6月以來,海底撈在中國內地及其他地區的餐廳經營表現月度環比已經明顯好轉。海底撈將密切關注市場狀況並調整商業策略及運作以減少負面影響,並實施措施控制租金及其他運營成本,嚴謹管理運營資金並運用信貸融資和股本融資手段,確保現金流穩健及現金狀況良好。

據瞭解,去年11月,海底撈決定在同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海底撈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週期最長不超過兩年。彼時,海底撈也宣佈開展“啄木鳥計劃”,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門店,重建並強化部分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強化內部管理和考核機制,收縮業務擴張,以此來進一步改善公司經營狀況。

尋找堂食之外盈利點

從海底撈上半年的經營狀況不難看出,該品牌的虧損與“啄木鳥計劃”有很大關聯。海底撈自2019年開始了快速擴張策略,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分別新開308家、544家、299家門店,截至2021年6月31日,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達1597家,的確拓展迅速。

但不到三年,海底撈便選擇“及時止損”。據當時海底撈方面透露,即將關停的門店主要表現為部分新開門店選址不合理、內部組織架構變革讓各級管理人員“無法理解且疲於奔命”、優秀店經理數量不足、過度相信“連住利益”的KPI指標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這也是啓動停業整合行動後所要解決的問題。

不僅如此,據海底撈發佈的2021年全年業績公告,海底撈全年虧損41.6億元。對於虧損原因,公司表示其中由於2021年閉店計劃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以及管理層採取審慎態度計提的減值損失超過36.5億元。如今看來,由海底撈閉店計劃所帶來的連鎖反應仍在繼續。

自“啄木鳥計劃”以來,海底撈也在尋找新的增長曲線。門店經營方面,海底撈在去年8月推出了小酒館新店型,並在去年底宣佈加快上新,保持全國至少一年兩次的上新節奏。在堂食之外,海底撈今年3月開啓了燒烤食材外送業務,同月宣佈推出盲盒和數字藏品等周邊產品,今年6月,海底撈更是宣佈成立社區營運事業部,賣奶茶缽缽雞,發力預製菜,探索更多餐飲消費需求。

資深連鎖產業專家文志宏指出,正如海底撈所言,除去疫情影響,因“啄木鳥計劃”所關停門店的資產處理確實為海底撈帶來了較大影響。無論是關停門店、創新門店模式還是售賣周邊產品以及打造多元化的餐飲服務,最終目標都是更好地實現盈利。火鍋賽道競爭激烈,玩家與玩法層出不窮,海底撈的創新也是為了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綜合實力。

的確,火鍋賽道並不缺乏專業選手,隨着市場逐漸細分,撈王和七欣天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火鍋品牌也準備上市,投入資本懷抱。對於海底撈而言,不僅面臨市場的競爭,更是受到資本市場與消費者的監督。

文志宏進一步指出,雖然海底撈之前的擴張節奏導致近期的業績不佳,但依舊是賽道的頭部品牌,只要保持合理的門店擴張節奏和佈局,依舊存在發展空間。同時,海底撈具備一定的品牌影響力、消費者基礎和產業生態鏈,未來還需在產品結構和商業模式等方面再做創新,以此來提高盈利能力。未來,海底撈還可利用自身在資本市場的優勢,合理開展相關併購業務,從而促進品牌持續成長。

北京商報記者 郭繽璐 張天元/文並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8 字。

轉載請註明: 受“啄木鳥計劃”影響 海底撈預計上半年淨虧損超2億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