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擴張模式破滅?海底撈的岔路口:41.63億虧損後,如何轉型?

近日,海底撈發佈2021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約411.12億元,同比增長4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約41.63億元,為近五年來首次虧損。

  值得關注的是,海底撈在業績報告中表示,基於公司餐廳總體經營情況,年內,海底撈決定調整擴張策略,關閉部分餐廳並計劃適當減少未來資金投資。

  這意味着海底撈將改變以高速擴張驅動業績增長的發展邏輯,轉而採取相對謹慎的策略,以優化存量店鋪及減慢擴張步伐。增長邏輯為何轉向?具體如何轉向?轉向之後,海底撈業績表現又將如何?

  戰略失誤:高速擴張模式由發展到破滅

  海底撈的營收結構較為單一。數據顯示,近五年來,火鍋餐廳經營單項業務佔公司總營收比例均超95%。

高速擴張模式破滅?海底撈的岔路口:41.63億虧損後,如何轉型?

  因此海底撈的業績增長主要由火鍋餐廳經營驅動。再具體一些,2020年之前,海底撈的業績增長主要由快速擴張火鍋餐廳數實現的。

  海底撈每家餐廳人均銷售金額逐年上漲,翻枱率保持高位,等候的客人大排長龍……此時,對於海底撈而言,每多開一家餐廳都意味着業績增長,多開更多的餐廳則意味着更大規模的業績擴張。

  首先,是顧客人均銷售金額逐年上漲。數據顯示,2017年,海底撈顧客人均銷售金額為97.7元/位,至2020年,該數據已達110.1元/位。

  其次,是翻枱率保持高位,餐廳持續火爆。雖然新開餐廳翻枱率不及同店翻枱率,但這兩項指標與總翻枱率始終維持在高位。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海底撈總翻枱率均達5次/天,2019年,總翻枱率略有下降,亦達4.8次/天,遠超同類餐廳翻枱率水平。

  由此,海底撈開啓了頗有聲勢的高速擴張之路。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公司新開火鍋餐廳數分別為:200家、308家、544家、421家;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擁有火鍋店1443家。

高速擴張模式破滅?海底撈的岔路口:41.63億虧損後,如何轉型?

  此外,在城市策略上,海底撈不斷下沉,在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加速佈局新開火鍋餐廳。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海底撈在二線城市淨新開餐廳數達87家、125家、167家,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淨新開餐廳數達48家、77家、257家。

高速擴張模式破滅?海底撈的岔路口:41.63億虧損後,如何轉型?

  從結果來看,海底撈2020年之前的高速擴張策略是相當成功的。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海底撈分別實現營收106.37億元、169.69億元、265.56億元,同比增速為36.23%、59.53%、56.49%;實現淨利潤10.28億元、16.46億元、23.45億元,同比增速達39.84%、60.16%、42.44%。

高速擴張模式破滅?海底撈的岔路口:41.63億虧損後,如何轉型?

  然而,當增長鏈條的重要環節斷裂,持續的業績高增長也將不復存在。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但海底撈依然堅持原有的高速擴張模式,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嚴重傷害。

  數據顯示,雖然2020年海底撈顧客人均消費金額延續增長態勢至110.1元,但2021年即降至104.7元,低於2019年105.2元同期水平。

高速擴張模式破滅?海底撈的岔路口:41.63億虧損後,如何轉型?

  另,海底撈翻枱率數據出現大幅下滑。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不論是同店翻枱率還是新開餐廳翻枱率均出現大幅下滑,至2021年同店翻枱率僅3.5次/天,新開餐廳翻枱率僅2.4次/天。

高速擴張模式破滅?海底撈的岔路口:41.63億虧損後,如何轉型?

  存續時間較長的餐廳創收能力下降,新開餐廳收回成本的時間被拉長。結果是2020年海底撈營收增速遠低於往年水平,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86.81%。2021年公司營收增速雖重現較高增速,但淨虧損卻達41.63元,實現近五年來首次虧損。

高速擴張模式破滅?海底撈的岔路口:41.63億虧損後,如何轉型?

高速擴張模式破滅?海底撈的岔路口:41.63億虧損後,如何轉型?

  誠然海底撈近42億元的淨虧損並非全部由高速擴張模式經營導致,公司在年報中表示,管理層採取審慎態度計提的減值損失超過36.5億元,但即使扣除該計提減值損失,公司淨利潤亦難逃虧損命運。

  轉型陣痛:啄木鳥計劃啓動 海底撈換帥變軌

  疫情較長時間內沒有徹底結束的跡象,疊加公司經營數據連續相對不佳,海底撈開始主動求變。

  海底撈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當年11月,公司啓動“啄木鳥計劃”。整體而言,“啄木鳥計劃”的主旨是減慢擴張步伐,變攻為守,由快速擴張火鍋餐廳規模轉向精細化運營現有存量火鍋餐廳,從向規模要增長轉為向運營要業績。

  具體措施上,海底撈擬關停若干火鍋餐廳,持續推進和打磨門店管理體系,重建及加強職能部門,強調企業文化、完善員工培訓、建立人才梯隊。

  數據顯示,自2021年11月“啄木鳥計劃”啓動至12月底,海底撈已關閉260家火鍋餐廳、暫時停業休整32家火鍋餐廳。其中,火鍋餐廳關閉的主要理由包括:由於部分商業區尚未達到成熟期,長期客流量相對較低;經營業績不理想,業績提升需要更長週期;附近的海底撈餐廳密度較高。

  關店為海底撈帶來了一次性虧損超過36.5億元,其中包括一次性長期資產處置損失人民幣19億元、減值損失17.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海底撈表示受影響的員工有機會繼續在集團工作,並未因餐廳關閉而裁員。近日,海底撈高管亦曾對媒體表示,公司關店不裁員。

  隨着海底撈擴張步伐的推進,公司員工數也在快速上升。2018年公司約有69,056名員工,員工成本約50.16億元,而至2021年底,公司已擁有146,584名員工,員工成本約148.75億元,佔營收比重約為36.20%。海底撈主動關閉260家餐廳,卻未裁員,公司或為此背上相應人力成本負擔。

  此外,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海底撈在官宣“啄木鳥計劃”後不久即官宣“換帥”。2022年3月1日晚,公司發佈公告,管理層人事任命公告,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運營官楊利娟調任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兼前首席執行官張勇將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楊利娟此次獲委任為首席執行官,負責監督集團的管理及戰略發展,並繼續負責“啄木鳥計劃”的落實與推進。

  據媒體報道,楊利娟現年43歲,在海底撈任職已經超過27年,而她幾乎可以作為“服務員逆襲”的代表——從服務員做起,是張勇手把手帶出來的大徒弟,19歲時便成為海底撈在四川簡陽第一家店的店經理,也是海底撈走出四川、開拓全國市場的關鍵人物。

  放眼未來,若疫情在短期內無法緩解,海底撈保守審慎經營的基本思路或不會發生變化,而若“啄木鳥計劃”得以順利推進,海底撈或仍需經歷陣痛期。

  若短期內海底撈關閉餐廳數不斷增加,新開餐廳數減少,存量餐廳翻枱率及人均消費金額無明顯改善,公司業績恐不會有較大改善。陣痛期過後,“啄木鳥計劃”成效如何,尚未可知。

  與此同時,海底撈的增長邏輯及發展邏輯亦將發生變化,或將無法回到前幾年的高增長狀態與水平。反之,若疫情在可見的未來有較大改善,隨着國內餐飲市場的逐漸復甦,海底撈或將再次啓動高速擴張戰略,重現業績高光時刻。

  近幾年,海底撈也在嘗試除火鍋之外的業務類別,比如自營品牌餐廳漢舍中國菜、十八汆麪館、五穀三餐及苗師兄炒雞,外賣燒烤、預製菜領域也出現了海底撈的身影。

  未來海底撈在多元化方面將佈局哪些領域、投入多少,又將如何處理相關業務與主營業務火鍋餐廳的協同問題,亦有待觀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8 字。

轉載請註明: 高速擴張模式破滅?海底撈的岔路口:41.63億虧損後,如何轉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