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拉響債務警報 新興經濟體恐陷入泥潭?
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加息將使資金在一段時間內流出新興市場,就像1980年代債務危機的劇本......
許多國家面臨日益嚴重的債務危機,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英德米特·吉爾(Indermit Gill)呼籲採取新措施,如評估國債可持續性時考慮該國的國內借貸條件。
吉爾向外媒表示,G20主要經濟體為幫助最貧窮國家而建立的“共同框架”進展緩慢,原因是沒有考慮發展中國家61%的外債由私人持有,這一比例遠遠大於幾十年前。該機制在2020年底疫情高峯期間建立。
只有贊比亞、乍得、埃塞俄比亞和加納根據G20機制申請債務減免,其中,只有乍得與債權國達成了債務減免協議,但不包括實際減免債務。不過IMF預估超60%的低收入國家正處於債務困境或風險敞口大。
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加息將使資金在一段時間內流出新興市場,就像1980年代的劇本,吉爾本週在接受採訪時説,這將導致新興市場面臨“更多問題”。
在週三世界銀行開始債務問題研討會之前,吉爾説:
“債務水平已經開始損害前景,並進入惡性循環。許多國家已經陷入債務危機,像埃及這樣的國家正值水深火熱之中。”
吉爾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共同框架,“不是正確的機制,應該被取代。”
加納約三分之二的外債由私人持有,但共同框架的重點是巴黎俱樂部的官方債權國和較新的債務國,如當前擁有全球最多主權債權的中國。吉爾補充説,共同框架還缺乏處理各國債務的共同規則。
重新考慮布雷迪債券?
吉爾説,為解決債務減免過程中的挑戰,設立了一次新的主權債務圓桌會議,吸引了債務國和私營部門的參與,但會議成果有限。
IMF官員説,中國和其他與會者達成共識,即多邊開發銀行可以向有需要的國家放貸撥款,而不是接受債務“減免”。但因為會議並不打算成立一項決策機制,吉爾認為中國可能不認為該共識有約束力。
吉爾指出,發行布雷迪債券(以美元計價並由美債支持的主權債務證券)或許能像1980年代債務危機中一樣奏效。他補充説,布雷迪債券已基本退市,表明它們很成功。
IMF和世界銀行如何評估各國的債務可持續性仍然是一個關鍵問題。同時,還要排除可能掩蓋高借貸水平的國內借貸。吉爾説,各國債務的不確定性部分歸咎於發展中國家已經建立了國內的金融部門,但沒有相應的可持續財政框架。他説:“突然間,假定這些國家只能借外債的評估工具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