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在多個行業蔓延,廈企加快國產替代

“缺芯”在多個行業蔓延,廈企加快國產替代

特約記者 李曉平

從汽車行業開始,由疫情導致的“缺芯”問題正在向多個行業蔓延,廈門汽車、家電、手機等領域的供應鏈、企業產能也相繼受到影響,但大部分企業積極採取措施應對,紛紛加快國產替代步伐。業內人士指出, 芯片從原材料到應用端,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很難有企業能獨善其身,且影響不會是短期的。同時,受益於國產替代,廈門半導體企業持續滿產運轉,供不應求。

1供應鏈緊張,汽車行業缺芯尤其突出

汽車行業受到的影響是首當其衝的。“隨着汽車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芯片廣泛應用於汽車的儀表、控制器、控制閥等零件上,缺芯對這些零部件影響較大。”廈門金旅採購部孫姓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幾個月供應鏈日趨緊張,多個供應商都反映資源比較緊缺,供貨期都不同程度地延長。因為缺芯導致的供不應求,目前個別零配件正在醖釀漲價。

“對發動機、控制器、電池管理系統的影響比較明顯。”金龍客車生產車間相關負責人徐姓經理告訴記者,缺芯正對他們商用客車的正常生產帶來一定影響,例如柴油發動機,最近供應就比較緊張。他説,從目前看,缺芯的情況正在擴大,下半年新能源控制器和電源管理系統的芯片供貨週期都在變長,可能出現短缺現象。

“缺芯從去年底開始,目前已經威脅到全球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安全了。”廈門從事汽車控制模組的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汽車芯片短缺是由於疫情在全球蔓延,造成上游晶圓廠產能吃緊,中國汽車行業持續復甦,市場表現好於預期,芯片需求量不斷加大,造成供不應求。

據介紹,汽車芯片主要由汽車電子Tier1(一級供應商)從半導體芯片供應商處採購,汽車缺芯首先影響的是汽車電子的一級供應商,進而影響到汽車主機廠。目前短缺的汽車芯片最主要的是功能芯片MCU(微控制單元),MCU在汽車電子核心部件中被大量使用,如發動機控制系統(ECU)、車身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P)等汽車必備的配件。

日前,中汽協相關負責人指出,預計芯片短缺對中國第二季度汽車生產的負面影響將大於第一季度。

2供貨期拉長,電子元器件產能受制約

當下,缺芯已蔓延至多個行業,手機、電腦、家電等各類消費電子的芯片供應也日趨緊張。連日來,記者從廈門多家電子元器件企業瞭解到,芯片的短缺正在制約企業產能。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往年同期,企業都是滿產的,但今年受缺芯影響,他們的訂單同比減少了近10%。“缺芯對產能的影響從今年一季度開始逐漸加大,一季度產能同比減少了5%-10%。”廈門冠捷李姓負責人説,他們的芯片主要用在電視信號控制上,目前他們正在積極對接供應商。

億聯網絡中國區負責人林小盛告訴記者,最直接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供貨期拉長了,以往通用芯片大部分交貨期是8-10周,現在基本都要16周左右;核心芯片原本16周左右,現在基本要延長到40周左右,而且隨時還可能有調整。二是成本普遍提升,和芯片相關的物料全線上漲,行業成本普遍提升10%-20%,如果需要緊急調貨,價格還要更高。“現在明顯是賣方市場,且賣方都很強勢。”他説。

5G時代的火爆間接加劇了芯片的短缺。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銷售了2.13億部5G手機,2019年僅為1670萬部,研究機構Gartner預計2021年全球5G手機銷量將達到5.39億部,較2020年增長超過150%。

3國產替代步伐加快,半導體企業業績創歷史新高

面對缺芯這個全行業問題,廈門相關企業紛紛採取應對措施,除了積極和上下游供應商對接外,紛紛尋找替代方案,尤其加快國產替代的步伐。“我們正尋找通用模組來替代。”雲知聲東南總部總經理陸陽説,缺芯對他們語音交互產品在成本和週期上都有影響,目前正在進行國產替代,並進行重新產測。

林小盛表示,從去年開始,億聯就啓動了國產替代,現在一個機型都有兩到三種的應對方案,大大緩解了他們對單一芯片的依賴。由於中國疫情控制得最好,經濟復甦得最快,相對於進口芯片,國產的貨源不會那麼緊張。

隨着國產替代步伐加快,國產芯片需求量急劇上升,廈門半導體產業鏈企業更是持續開足馬力,產能不斷加碼,無論是產能還是淨利都刷新歷史新高。在廈門設有重點項目的士蘭微最新年報顯示,2020年,子公司士蘭集成公司基本處於滿負荷生產狀態,總計產出芯片237.54萬片。另一子公司士蘭集昕公司總計產出芯片57.13萬片,比上年同期增65.69%。其一季度淨利潤更是大增77倍,創下歷史新高。

士蘭微董秘辦工作人員稱,士蘭微目前以8英寸為主,5、6英寸的產能也比較大,產線都24小時連軸轉。

士蘭微只是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的一個代表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通富微電,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產線滿產,供不應求,預計今年封測行業整體景氣度將維持高位。2019年,通富微電集成電路先進封測產業化基地(一期)在廈門正式投產。數據顯示,通富微電繼去年淨利潤翻近17倍後,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0.85%,淨利潤同比大增1430.49%,雙雙創歷史同期新高。國內多家高端芯片企業的材料供應商——恆坤股份總經理王廷通説,今年將延續去年高增長態勢,產能有望繼續翻番。

4業內人士:“一塊試金石,也是一面照妖鏡”

對於缺芯的原因,業內普遍認為,都是疫情“惹的禍”。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青年專技組專家陳建成指出,一方面,由於疫情在全球蔓延,海外不少工廠無法正常運轉,導致產能下滑,供應鏈失衡;二來,雲辦公、雲學習、雲購物等,促進消費電子的需求急劇攀升,同時隨着數字化進程加快,汽車、手機、家電等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自然離不開智能化的大腦——芯片。同時,去年開始,多個大廠預見到這一情況,紛紛大量囤貨。多種因素下,導致芯片產能供不應求。

缺芯在影響多行業的同時,加快了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進程。“這是芯片行業二十年一遇的機會。”士蘭微董秘陳越在朋友圈感嘆:“這一次芯片荒是一塊試金石,也是一面照妖鏡,只看這個公司搶到了多少份額的貨就行。在芯片荒的大背景下,一個公司的綜合能力全部都體現在這個單一指標上了。”在他看來,凡是宣稱因為半導體缺貨導致業績大幅下滑的,都是市場幫忙挑選出的棄子;能夠搶到足夠多貨的企業,就是半導體產業所認可的。

“缺芯”在多個行業蔓延,廈企加快國產替代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74 字。

轉載請註明: “缺芯”在多個行業蔓延,廈企加快國產替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