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降準”與否現分歧 但一致認為四季度貨幣政策工具不會“缺席”

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國內限電限產和房地產調控給經濟帶來的壓力,與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等引發的通脹擔憂,正令市場對四季度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預期出現一定程度的分歧。

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四季度資金缺口較大,且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宏觀政策將進一步轉向適度穩增長,貨幣政策有望邊際寬鬆,年內再次降準仍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也有市場人士指出,在日益加大的通脹壓力下,新一輪全球加息週期已經悄然而至,國內央行貨幣政策料將受到掣肘,全面放鬆流動性的可能性不大,預計在貨幣政策工具選擇上,將繼續以結構性工具為主。

看“降”派:經濟增長需求及流動性缺口將成為“降準”觸發器

出於對四季度經濟增速的擔心,以及疊加而至的流動性缺口,成為部分分析人士認為四季度降息預期可能增加的主要理由。

央行今日發佈的2021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34.28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72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從上述數據看,7月降準對信貸和社融的提振作用較為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四季度降準的可能性。

王青並認為,降準與否的關鍵決定因素是穩增長需求的大小,以及CPI與PPI剪刀差擴大對下游小微企業帶來的經營壓力。他認為,目前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會較突出,因此央行需選擇適當的政策工具對沖。

國泰君安宏觀首席分析師董琦則認為,導致11、12月降準概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四季度流動性缺口較大,10-12月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量合計2.45萬億元;另外四季度地方債發行提速,對流動性吸收效應較強。但他認為,主要可能以置換MLF方式實現降準。

不過,王青認為,資金缺口不會是降準工具運用的決定性因素,最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降準的時機。

全面降息可能性甚微,不排除定向降息可能

儘管市場對四季度的“降準”概率存在分歧,但對不會“全面降息”則幾乎看法一致。

董琦預計,四季度央行或將通過“降準+適度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的政策工具維持流動性邊際寬鬆,不排除定向降息的可能,但全面降息的概率當前來看依然較小。

王青亦認為,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力度偏弱,不足以應對經濟全面下行壓力。降準可能是當前局面下的適當選擇,且降準還可能推動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下調,以市場化降息替代政策性降息,而且政策力度整體上也會比較温和。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預計,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可能還是量寬價平,即數量工具保持合理充裕,價格工具依然謹慎。雖然總量上貨幣易松難緊,但央行仍會把好貨幣總閘門。

東吳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陶川對財聯社表示,當前通脹壓力下,可能使得央行更加註重結構性工具的使用。國內央行可能在10月或11月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進行流動性支持和定向降息。

綠色再貸款或將推出,央行定向工具將擴容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央行召開專項再貸款政策視頻會,擬出台專門的貨幣政策工具,用於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

陶川認為,面對經濟下行、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壓力,降準等總量性政策有效性可能下降,結構性工具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

陶川預計,綠色再貸款在操作對象上將更加“開放”,可能面向符合要求的大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更偏向以金融機構合格綠色貸款的存量數額來確定准入標準;而且在操作形式上可能參考“直達實體”的形式:按一定比例購買銀行新增的合格貸款,並委託放款行管理。

在利率上,再貸款工具可能主要以1年期為主,利率可能低於支小再貸款的2.25%,但高於扶貧貸款的1.75%。相應的金融機構發放綠色貸款的利率將低於5.5%,發揮定向降息的作用。在數量上,新工具在今年餘下時間約能投放6,500億元流動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3 字。

轉載請註明: 市場對“降準”與否現分歧 但一致認為四季度貨幣政策工具不會“缺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