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深一度丨助力科技創新,金融體系如何做得更好?

  科技創新在我國發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為進行跨期資源配置的場所,金融市場和科技創新有着天然聯繫。如何更好促進科技創新?金融體系重任在肩。

  近期,中金公司發佈《科技與產業鏈發展研究報告》指出,一個有效的創新體系需要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形成激勵和扶持機制,我國金融體系應更好地為科技創新服務。資本促進創新的關鍵是通過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培育長期資金支持實體企業的研發和資本開支,而不是單純的金融投機。

財經深一度丨助力科技創新,金融體系如何做得更好?

2021中國國際半導體展上人們觀看進行作業演示的晶圓研磨拋光設備展品。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創新的不確定性與高風險特徵使得股權融資優於債權融資,因為債權的固定收益與創新承受的風險不匹配。但同時也要看到,投資科技創新期限長的特徵使得股權融資服務創新也有侷限性。

  他指出,風險投資預期的回報期限最長為5年到7年,公開市場投資者的耐心則更有限,但一些突破性的技術進步從開始研究到形成商業回報往往要15年到20年時間。

  “金融有能力支持創新,不意味着會自發投向創新。”在彭文生看來,助力科技創新需要政府政策、資本市場與銀行信用三方共同發力,平衡好金融穩定、公平發展與創新激勵的關係。

  報告認為,政府可以在創新金融方面發揮獨特作用。一個方式是對創新企業和項目的債權融資,比如政府提供的擔保信貸和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的項目融資。如修改完善後的《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旨在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勵商業銀行更加有效貫徹落實國家宏觀政策,更好服務微觀經濟、實體經濟,有利於促進銀行對科技創新與先進製造的貸款支持。另一個方式是產業引導基金,比如由工信部、財政部指導下成立的專門投資芯片產業的產業基金。

  銀行系統應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彭文生認為,應重視銀行系統支持科技創新的潛力。銀行系統應以“大銀行+大企業”合作為主,加速重點領域的產業鏈提升。“一方面,可以考慮以政府擔保的信用增進方式,來提升銀行對創新活動的支持意願;另一方面,大型銀行有必要在促進科技創新的國家戰略中承擔更多的義務,可以考慮借鑑推動普惠金融的經驗,以改革銀行考核制度的方式促進大銀行增加對創新活動的信貸投放。”

  資本市場同樣是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金融市場。中金研究院執行總經理謝超分析説:“在股票市場IPO方面,應進一步優化註冊制審核流程,提高審核效率和靈活性;繼續改革IPO詢價機制,構建更為市場化的報價機制。”

  同時,有效發揮金融服務創新的作用,一些基礎性的制度設計也很重要。報告指出,現有的會計制度建立在傳統經濟的有形資產管理上,對衡量土地、設備、庫存等實體資產的價值有成型的框架和準則,但新經濟下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越來越重要。研發費用應該資本化還是費用化?數據等無形資產的內涵和邊界如何確定、如何進行估值?如何建立碳排放權會計核算,加強碳排放信息披露?諸多問題都迫切需要解決。(記者劉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7 字。

轉載請註明: 財經深一度丨助力科技創新,金融體系如何做得更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