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遞交招股書:運動科技"獨角獸"到底是不是"偽成長股"

Keep遞交招股書:運動科技"獨角獸"到底是不是"偽成長股"

導語:備受矚目、更備受質疑下,Keep能否踢到臨門一腳,還要等時間帶來答案。

出品丨數科社    作者丨檸溪

屢傳IPO消息之後,運動健身科技領域中的“獨角獸”Keep終於站在了上市門口。

根據港交所文件顯示,線上健身平台Keep已於近日遞交上市申請。公司招股書的曝光,也讓外界真正獲得了一次機會,那就是通過經營數據來“看清”這家一直不愠不火的創業公司的“裏子”。

諸如,以內容起家並將其定義為“壁壘”的Keep,過去三年來的會員訂閲及線上內容業務的收入佔比不過在三成上下,但包含智能健身硬件、服飾及食品等在內的自有品牌的產品收入,去始終穩佔公司總收入的55%以上。

再如,根據招股書,2021年前三季度,Keep經調整淨虧損為6.9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554.5萬元,虧損額擴大了4377%。儘管Keep對此給出的解釋是拉新和留存,然而令人唏噓的是,“燒錢”如此,市場中也未聽到過多Keep的聲量。

事實上,Keep衝刺IPO一事傳聞已久,去年5月就有媒體曝出,Keep曾計劃赴美IPO,籌資5億美元,但此後不久又傳出取消赴美IPO計劃。備受矚目、更備受質疑下,Keep能否踢到臨門一腳,還要等時間帶來答案。

01丨號稱“慢公司”,同樣是燒錢

根據公開資料,Keep成立於2014年底,這在運動健身大賽道中屬於入局較早的“玩家”。 

創立初期,Keep定位於內容和工具,並逐漸積累起一定規模的用户。隨後,在內容體系化基礎上,開始逐步進入到智能硬件、線下空間領域,並提出要打通線上和線下,圍繞“吃穿用練”為用户提供一站式運動解決方案。 

招股書數據顯示,Keep成立至今共獲得了9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願景基金、高瓴資本、GGV紀源資本、騰訊、五源資本、BAI資本等。 

在這9輪融資中,數額最大的一筆融資當屬Keep在2020年12月完成的3.55億美元F輪融資,這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業內最大的一筆融資。F輪融資後,公開報道稱其投後估值已達到了20億美元。 

但必須要看到的是,2020年之前的Keep並沒有獲得太高的市場關注。特別是2019年底,一名公司前員工撰寫發佈的一篇題為《Keep的困頓與終局》文章走紅網絡,其中有關Keep業務增長遭遇瓶頸、商業變現邏輯不清以及作者個人給出的一些建議,更是引爆熱議。 

加之彼時媒體曝出的裁員、業務線解散及一些線下門店關閉等消息,這更讓外界對Keep的唱衰不絕於耳。 

某種角度上看,突如而至的疫情可以説“救了”Keep。 

線下空間的封閉,讓人們居家時長不斷變長,因此,大量用户不得不選擇在家庭場景中解決建設需求,這讓Keep的營收穫得了爆發式增長:從2019年的6.63億元增長66.9%至2020年的11.07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進一步增長至11.59億元,同比增長41.3%。 

與此同時,在2021年Keep的3440萬月活躍用户當中,約有74.1%年齡在30歲以下。此外,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的用户佔平台總用户比例多達52.2%。可以看出,Keep的主力用户多是那些來自一、二線城市的健身達人,以及年輕新貴一族。 

但即便如此,Keep也未能實現盈利。2019年、2020年,Keep經調整虧損淨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到了2021年前三季度,或許是出於上市準備等方面的考慮,Keep陡然加大了營銷力度來推動流量的拉新和留存。 

根據招股書,2021年前三季度,Keep經調整淨虧損為6.96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尚僅為1554.5萬元,虧損額擴大了4377%。對此,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策略性地增加了在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及挽留用户。” 

換一個更通俗的表述就是,Keep正通過“燒錢”來獲得新增和刺激用户活躍。當然,“燒錢”獲客在互聯網創業領域絕對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法子,一向號稱求穩的Keep同樣也嚐到了甜頭:平均月度訂閲會員數量由2020年的190萬,增長至2021年的330萬,同比大增73.7%。

只不過,Keep以虧損巨幅上升為代價,所換來的成績並不能稱得上優秀。

畢竟,營收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8.20億元上升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11.59億元,增長幅度也不過只有41.3%;以及,自有品牌產品、會員訂閲及線上付費內容、廣告和其他服務三大收入來源並未有一項出現爆破性增長等等。

02丨走入線下:必行or無奈之舉?

據瞭解,過去數年裏,Keep一直在想辦法推進自身的商業變現能力,這種“心思”在2018年後尤其明顯。 

當年3月,Keep舉辦了第一場戰略及新品發佈會,並宣佈Keep啓動場景化戰略,推出了面向家庭場景的KeepKit和麪向城市的線下健身空間Keepland。

從商業邏輯上,這絕對可以説得通:線上的內容建設,由線下空間及智能硬件作為承載,才能建立起一個完成的生態體系。更何況,如蘋果、小華、小米這樣的國內外科技巨頭,同樣也在加碼運動科技,其背後無不是線上+線下或軟件+硬件的體現。

作為線下佈局的重要一步,早期的Keepland,所有的門店都是直營店,由Keep自主運營。對於Keep而言,彼時佈局線下更多是出於戰略層面的考慮:假如單一聚焦於“家庭場景”,會在經營、用户、估值等多個層面自我限定,只有擴寬使用場景,才能講出更大的“故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疫情對於線下經濟的封鎖讓這個新的嘗試“出師未捷身先傷”。根據媒體此前的報道,疫情期間,Keep陸續關閉了位於上海等一線城市中的幾家Keepland,這一尚屬正常的收縮舉動,被外部解讀為“線下場景嘗試的失誤”。

很快,Keep帶着對線下的新“理解”捲土重來。不久前,Keep宣佈經過半年的成功試水,將與傳統健身房合作推出Keep優選健身館:Keepland目前已有的自營門店將繼續運營,但未來,公司會將戰略重點放在與傳統健身房合作打造更多的Keep優選健身館上面。

Keep所謂的與傳統健身房合作,其實就是派出專業的操課教練團隊入駐到線下健身房內,對其團操課室進行運營改造,然後與健身房按照約定比例進行階梯式分成,從而提高公司的營收。按照既定規劃,未來一年,Keep優選健身館的目標門店數量是100家。

Keep從自營keepland到與傳統健身房合作打造優選健身館,無論是從節流角度、還是從開源角度,想法還是明智的,但在繼續鋪設線下的過程中,Keep仍要面對這樣幾個問題——

一來,截至今日,國內疫情仍時不時地大面積反覆,線下活動階的段性受限必然會使線下健身房的經營情況整體受損,更何況進駐其中、目前只做團操業務的Keep了。

二來,傳統健身房的團操課大多是在用户預付一定資金後的附加服務,以“贈送”形式體現,因此這種課程並未得到用户們真正的重視,Keep以合作方式希望一方面能夠改善健身房坪效,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收入,但目前僅寥寥數家的佈局很難在短期內有實質性改進。

三來,Keepland自營店與合作店目前統一定價,都是每節課49元,且實行的是按次付費模式。但坦白講,運動健身需要用户擁有較高的自律意識,金錢綁定也是維持自律的一個有效方式,這種方式確實降低了人們的健身門檻,但可能也因高估“自律”而弱化人們邁入健身房的可能。

03丨強敵環伺,先發優勢能否保住?

國內看Keep,國外看Peloton。作為互聯網運動健身賽道中的海外平台,已率先上市的Peloton卻並未給Keep和其他“玩家”帶來什麼積極的感知。 

在最新的一個財季,Peloton營收增長僅6%,淨虧損達4.39億美元。這家公司崛起於疫情初期,順便還帶火居家健身賽道,但又在全球疫情常態化的環境下一落千丈。 

糟糕的業績讓資本市場開始質疑居家健身是“偽命題”,並對其商業模式逐漸失去了耐心,要求董事會解僱公司CEO,並討論出售公司的可行性。如今這家公司的市值已從歷史高點的500億美金跌至不到100億,縮水超過八成。

即便如此,Peloton的會員滲透率仍做得比Keep更好,畢竟,“用户”才是互聯網創業領域中賴以生存的要素。

Keep的訂閲會員從2019年的80萬增加到2021年的330萬,規模增長4倍以上。會員滲透率也持續上升,由2020年的6.4%增長至2021年的9.5%。Peloton在去年年底擁有277萬名聯網健身訂閲用户,其中付費數字訂閲用户為86.2萬,會員滲透率遠高於Keep。

當然,為了能讓自己持續獲得市場青睞,Keep也可以對外“設定”自己的高成長性。因為從價值投資範疇來看,成長性是評估一家企業“底色”的關鍵維度,高成長性的企業一般會擁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而更受投資者追捧。

但需要強調的是,比起那些在堅韌“基本面”上的穩步增長,不少企業説到底可能是“偽成長性”:比如,益於疫情這樣的環境影響而獲得營收的短期刺激;再如,通過外延並表等財務技巧,將財報“包裝”得更加漂亮等等。

內憂之外,外患同樣值得關注。

國內方面,於線上,同品類App有FitTime、每日瑜伽等;於線下,Keepland面對一眾超級猩猩、樂刻等專注線下門店的對手;在智能硬件上,Fiture、樂刻、咕咚在爭奪不説,連科技公司小米、華為也紛紛下場,在與健身企業合作的同時,更傳出要推出智能健身硬件產品等方面的消息。

來自於資本市場中的消息,除了已提交招股書的Keep,運動健身賽道的融資熱度不斷攀升。據第三方監測統計,截至2021年7月,發生在家庭健身、線下健身房和運動消費等領域的融資案例共23起。

國外方面,據彭博社不久前的報道,美國家庭智能划船機豪華品牌Hydrow正在與一家名為Sandbridge X2 Corp.的“殼公司”討論SPAC上市事宜,據悉,資產合併後的新公司估值有望超過10億美金。

整體上講,Keep是否“流血”上市其實並非核心問題,相比於此前已累計的虧損,如何在往後的日子中更好地經營用户,提升用户的APP打開率、付費意願以及復購意願,實打實增進企業的商業價值,才是Keep更應該花費精力去思考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49 字。

轉載請註明: Keep遞交招股書:運動科技"獨角獸"到底是不是"偽成長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