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銀行還是香餑餑?三季度被調研名單擴容 16家銀行上榜 盈利能力、財富管理最吸睛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萍)訊,財聯社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三季度,截至發稿,共計有16家銀行獲得機構調研,被調研數量遠超去年同期水平,亦高於一季度、二季度的10家和14家。其中,蘇農銀行、常熟銀行獲得機構扎堆調研。

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機構調研銀行數量同比、環比增多,機構對該板塊的關注度可見一斑。目前銀行板塊估值仍處於低位,且銀行板塊盈利狀況與資產質量改善趨勢明顯。

獲調研超5次銀行數明顯增多

根據Wind統計,相較於今年一、二季度,三季度獲得機構調研超過5次的銀行數量增加明顯。今年三季度,共有4家銀行被調研總次數超過(含)5次。其中,蘇州銀行被調研次數最多,為11次;常熟銀行、蘇農銀行、張家港行被調研總次數分別為10次、7次、5次。

相比於二季度,三季度有4家銀行新進入機構調研的名單。分別為常熟銀行、瑞豐銀行、西安銀行、廈門銀行。其中,瑞豐銀行系在二季度(6月25日)剛剛登陸A股。有“新人”進,亦有“舊人”出。在二季度獲得機構調研的平安銀行、鄭州銀行則未出現在三季度機構調研的名單中。

整體來看,被調研的銀行中,農商行佔據半壁江山,16家銀行中有9家是農商行。財聯社記者發現,除剛剛在8月19日上市的滬農商行尚未有機構調研外,其他上市農商行均在三季度機構調研的名單之中。

就機構參與情況來看,蘇農銀行、常熟銀行獲得扎堆調研,三季度分別吸引56家、53家機構前來調研,參與調研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合計分別為34家、24家。張家港行獲得機構調研數量也居於前列,機構參與家數為36家,其中參與調研的證券公司10家,基金公司15家。

“三季度機構調研的銀行家數環比增加,可見機構對銀行板塊的關注程度。”一位券商人士表示,雖然從以往機構調研案例看,機構調研對相關股價不一定達到“立竿見影”效果,但至少對相關板塊個股影響偏暖,並可能隱含機構投資風格、策略變化的一些苗頭。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稱,目前來看,銀行板塊盈利狀況與資產質量改善趨勢明顯,估值整體處於低位,相對來説處於攻守兼備的位置,對於穩健、價值型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淨息差、財富管理成高頻關注詞

淨息差、財富管理等成為機構調研銀行時關注的重點問題。常熟銀行、青農商行等銀行被問到息差變化趨勢問題;蘇農銀行、張家港行等被問及財富管理相關規劃和目標問題。

近日,普華永道發佈的《2021年半年度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顯示,今年上半年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農商行淨利差、淨息差普遍呈收窄趨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述三類銀行淨息差分別為2.03%、2.19%、2.07%,上年同期則分別為2.11%、2.33%、2.16%。

“銀行業當前普遍面臨息差收窄的現狀,後期的發展趨勢因而也成為市場關注的問題。”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淨息差收窄意味着此前單純依賴放貸賺息差的盈利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銀行的經營發展需要。財富管理業務可以推動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還可以成為帶動對公業務、零售業務等其他業務的協同發展。“如何把握財富管理大趨勢,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成為銀行面臨的考題。”

除一些共性的關注問題,張家港行還被機構單獨問及經營貸情況。“去年以來,貸款利率持續下行,而張家港行近年來加碼個人經營性貸款。”參與調研機構提及,在這一情況下,張家港行如何有效控制這一業務的風險。瑞豐銀行則被問到房貸集中度新規對該行的影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