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PPI終於出現了拐點 宏觀面積極變化引領股市上揚

  三大宏觀數據及貨幣政策工具變化本週“扎堆”亮相,由此觸發了A股的上漲行情。

  這三大變化是:1、高企堅挺了一年之久的PPI觸頂回落,CPI和PPI剪刀差收窄;2、前11個月進出口數據出爐,同比增長22%,人民幣匯率創三年半新高;3、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流動性1.2萬億元。

  宏觀數據的變化及央行全面降準更多釋放的是積極信號,資本市場也一改之前的牛皮盤整格局,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滬指一週漲1.63%,深成指漲1.43%,上證50漲4.1%,滬深300漲3.14%;而創指和科創50分別跌0.32%和0.63%。

  特別是滬指,已連漲5周,且連破3500點與3600點兩大關口;熊了一年的上證50和滬深300也終於迎來了久違的上漲。

  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這三件宏觀大事。

  首先是本週二(12月7日),央行宣佈從12月15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從8.9%下調至8.4%,可釋放流動性1.2萬億元。

  但當日股市反應平平,滬指僅上漲0.16%,深成指還有所下跌。在筆者看來,之所以沒有引發大漲,原因是央行降準主要是讓實體經濟受益,股市固然也可能有活水,但最多隻是“零頭”而已。

  接着,本週三(12月8日),海關總署公佈前11個月進出口數據:以人民幣計價,我國進出口總值35.39 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比2019年同期增長24%;按美元計價,前11個月進出口總值5.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1.3%,比2019年同期增長31.9%。當日滬指大漲42點,漲幅為1.18%。

  顯然,進出口大增的背後是人民幣升值,同時也説明外需還比較強勁,內需也有所回暖。

  果然,次日(12月9日、週四),媒體報道稱,截至12月8日16∶30日間收盤,在岸人民幣兑美元匯率收報6.3535,創三年半新高;人民幣一籃子匯率指數也處於2015年“8·11匯改”以來的最強勢水平。而正是人民幣不斷走高,才引發外資不斷進入A股市場。

  有媒體報道,今年以來至11月30日收盤,外資通過陸股通合計淨買入A股3431.77億元,已超去年全年的2089.32億元,“新老藍籌”則是未來加倉方向。

  最重要的還是國家統計局於週四發佈的11月CPI和PPI數據:其中CPI重回“2”區間,上漲2.3%;PPI從上月的13.5%回落至12.9%,二者剪刀差由上月12個百分點收窄至10.6個百分點。

  筆者一個多月來多次撰文認為,PPI不斷創歷史新高是A股難以走強的首要原因。我們的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從今年1月的1%,以少見的強勁和堅挺走到10月的13.5%,工業品購進價格指數更是從今年1月的1.4%,走到10月的17.1% 。 上游原材料成本大漲13-17%,下游消費品價格只漲1-2%,這讓絕大多數的中下游企業利潤從何而來?企業盈利下降甚至虧損,股市又如何漲得起來?如今PPI終於出現了拐點,股市上漲的最大威脅終於離我們而去,這當然是好事!於是,滬市在週三上漲42點後,週四再漲35點(最高漲50多點)。

  問題是,接下來會怎樣?筆者注意到三個現象:一是儘管本週滬指和深成指漲幅均逾1%,但兩市4550只交易個股中,上漲股約佔48%,下跌股倒要佔52%;而且滬市的周成交量約比上週增加10%,深市的周成交還是下降的。二是170只總市值千億元以上的大盤股中,上漲股與下跌股的比例約為75: 25;而1000來只流通市值20億元以下的小盤股中,漲跌比約為30:70。三是自10月底上市的成大生物破發之後,並無新股破發,而本週新股破發又起,週五上市的尚未盈利的科創板新股迪哲醫學,發行價52.58元,收盤41.1元,破發幅度21.83%;而本週跌幅最大的正是數家次新股:12月3日上市的潔雅股份,周跌幅23.86%;12月2日上市的喜悦智行,周跌幅18.82%,以及C觀想C邁赫等。當然都是小盤股。

  這三個現象是否説明沉寂了一年多的“茅指數”或大盤股行情,會不會捲土重來?目前尚不能確定。但至少本週貴州茅台重上2000元整數關,收盤2090元,周漲幅達6%,“茅指數”中如中國中免漲12.56%,海康威視漲10.54%,通威股份漲 10.14% , 萬華化學漲7.98%,五糧液漲7.65%;甚至連被稱為“三傻”的平安、美的、格力,也蠢蠢欲動。還有如伊利股份增發120億元受到眾多大機構的追捧。再看看今年北上資金持股市值前十,還是茅台、寧德、美的、招行、隆基、中免等股票,所有這些不能不引起投資人的關注。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6 字。

轉載請註明: 賀宛男:PPI終於出現了拐點 宏觀面積極變化引領股市上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