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抗疫成為常態,相關公司能否開啓新一輪行情?

當抗疫成為常態,相關公司能否開啓新一輪行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市值觀察,作者 | 關關,編輯 | 小市妹

每當歲末年初,各式“覆盤”提上日程,信息量密集釋放,重新審視投資風向及標的之際也由此到來。

近期關注到,“最牛A股”英科醫療動作頻頻,先是發佈公告稱,受疫情刺激,公司預期全年淨利潤達68億元-73億元,同比增長37-40倍左右,隨後順勢向港交所遞表,尋求“A+H”兩地上市。

行情方面,英科醫療曾以超14倍的年漲幅冠絕市場,近期雖然股價有所回調,但至今也已漲逾17倍;“英科轉債”去年漲近18倍後,於今年成為兩市史上首隻超3000元的可轉債。

同時看到,近期不乏疫情股接連預喜,板塊呈現出普遍化的趨勢。諸如,達安基因預計公司2020年盈利超20億元,同比增長20.70倍-22.87倍;東方生物預計公司2020年淨利潤達15.56億元,同比增長18倍左右。

而值得探究的是:疫情帶來的現象級行情背後,英科醫療們的“暴富神話”能否持續?抗疫板塊是否還存在機會?

抗疫常態化疫情+基本面雙輪驅動行情

時至今日,新冠疫情已肆虐一年有餘,抗疫管控趨於常態化,需求始終存在。

全球範圍內,累計確診病例數還在不斷上升,存量仍在高位。2020年6月28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1000萬;11月8日,這一數字超5000萬;至2021年1月27日,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1億,在不足三個月的時間內再次翻倍。截至發稿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1億1196萬例,現有確診病例超2463萬。

當抗疫成為常態,相關公司能否開啓新一輪行情?

近日,世衞組織衞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進行了大規模疫苗接種,新冠病毒仍有可能會繼續傳播很長時間,除非人們能夠遵守抗疫規定。

同時他指出,人們不應將消除這種病毒作為成功的標準,而是要在病毒變異、蔓延等複雜背景下降低致死率,阻止其影響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從真實數據和消息面信號來看,抗疫是重中之重,從中國抗疫常態化到全球抗疫常態化的過程中,醫療資源需求只增不減,預期釋放巨大的市場增量。

與此同時,全球化的過程勢必歷經本地化,市場增量還由當地變量需求,如節假日活動等驅動。中國為例,交通運輸部預計2021年全國春運期間(1月28日-3月8日)將發送旅客17億人次左右,相較於2020年增加超過10%,春運壓力較大。

反觀供給側,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率先全面復工復產,成為全球抗疫物資最大的供應國。數據顯示,2020年3月至同年年底,全國海關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4385億元,已面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抗疫物資。

基礎之上,海外疫情削弱了本地供應商的競爭力,市場份額得以重新分配,重構競爭優勢的節點隨之而至。

目前來看,疫情所改變的消費者習慣多不可逆,相當一部分中國抗疫企業把握住機遇,通過擴產產能、技術升級等增強了自身在海外市場的話語權,有望在更長遠的週期內攻佔市場,實現基本面的不斷優化。

整體來看,抗疫仍是“剛需”,且海外需求或遠大於國內供給,充分利好抗疫企業。不少抗疫企業的增長邏輯已轉為疫情+基本面雙輪驅動,業績或將得到持續的正向催化。相對應的,部分抗疫股將得到更強力的邏輯支撐,呈現相對樂觀的預期。

新局勢之中,高成長、高壁壘股更具關注價值

下一個問題則是:抗疫股涉及多個細分板塊,涵蓋眾多投資標的,究竟如何從中做出“取捨”?

首先,賽道維度上總是“勝於擇時、勝於選優”。

回顧一下抗疫股最初的輪動行情,率先拉昇的是防護類標的,口罩、防護服生產企業一時間股價飆漲;緊接着為治療藥物標的,隨着消息面的“風吹草動”花式異動;而後隨着防止傳染的共識達成,檢測類標的、疫苗標的依次啓動。

實際上看,行情的走向與人們對疫情發展的認知變化密切關聯,市場在不斷匹配人們的當下需求,也在逐漸趨向更具空間和壁壘的細分領域,提高安全邊際。

以2020年的中國市場為例,據相關數據,個人防護用品(包括口罩、護目鏡、防護服、安全帽等)市場規模預計約1031億元;POCT(即時檢測)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80億元。而不包括其他疫苗市場需求,僅新冠疫苗一項的市場規模預計即可高達840億。

同時考慮到,行業進入壁壘的問題。口罩為例,這類抗疫物資技術含量較低、供給跟進迅速,雖然在疫情初期衝上風口,但隨着各行各業的跨界生產改寫供需格局,口罩指數即相對波動較大。

當抗疫成為常態,相關公司能否開啓新一輪行情?
當抗疫成為常態,相關公司能否開啓新一輪行情?

來源:同花順iFinD

當然,這並非以偏概全,防護類標的也依然能跑出“最強A股”。只是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類標的“變量”更多,疫苗細分領域的後續行情或相對看好一些。

具體疫苗標的而言,或可把握幾條主線邏輯:

  • 新冠疫苗開發進度領先的企業,逐步進入業績兑現期

世界衞生組織WHO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初,全球研發新冠疫苗一共有238種,其中已獲准上市的疫苗有10種,分別源自歐美國家的輝瑞-BioNTech(已與復星醫藥達成合作)和莫德納、英國的牛津-阿斯利康、中國的國藥控股、國藥武漢和科興生物、康希諾生物等企業。

直觀來看,中國疫苗的評估進程處於非常領先的階段,產能相對充足,採購價格居於前列。

當抗疫成為常態,相關公司能否開啓新一輪行情?

目前瞭解到,世衞組織已派團隊前往中國考察相關設施,除國內市場需求外,中國疫苗的海外訂單正相繼落地,土耳其、巴西、智利、烏克蘭、印尼等均已開啓採購,對應打開巨大的增量空間。

而除已獲准上市疫苗,智飛生物等也已啓動新冠疫苗III期臨牀,候選疫苗方面,同樣不容小覷。

  • 正值業績預告期,基礎之上尋找績優股

隨着新冠疫苗的穩步接種,板塊可能迎來提前佈局行情,績優股預期相對較強。

目前,已有不少新冠疫苗相關上市公司披露業績預告,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其中多達數十家公司紛紛預增,萬泰生物、安科生物、金雷股份、遼寧成大、冠昊生物、瑞普生物等均預期淨利潤將翻倍。

  • 新冠疫苗外,未來1-2年同時有重磅品種放量或新品上市預期的標的

撇開疫情因素而言,基於巨大的受眾市場,隨着疫苗接種率的上升及創新品種的不斷面世,近年來中國疫苗市場得以持續擴張。

未來,那些市場空間大、行業競爭小,且能帶來明顯邊際效益的核心品種或尤有可期,有望創造更可觀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多家機構研究來看,沃森生物、智飛生物、康泰生物、華蘭生物等創新細分龍頭被多次推薦配置,或值得進一步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8 字。

轉載請註明: 當抗疫成為常態,相關公司能否開啓新一輪行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