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春之際,中國基金報邀請多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或知名基金經理展望新的一年投資前景和趨勢,供廣大基民和股民參考。
景順長城總經理助理、股票投資部總經理餘廣:國內將開啓新一輪經濟週期 對宏觀基本面展望積極樂觀
景順長城總經理助理、股票投資部總經理 餘廣
回顧2022年,國內經濟呈外強內弱,外需支撐經濟,疫情防控較好以及製造業的低成本優勢,前三季度外需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內需則在疫情反覆和地產出清下走弱,並受消費和地產拖累。四季度,國內經濟基本面仍然較為疲軟,經濟數據回落幅度加深。11月經濟數據顯示,僅基建維持高增長,工業增長放緩,地產投資繼續探底,消費持續回落,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出口壓力繼續顯現。
11月以來,市場迎來了地產融資政策的實質性利好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根本性調整。12月,國內防疫政策優化轉變,階段性對供給和需求端均產生了衝擊。市場交易的邏輯圍繞“後疫情”主線與經濟復甦主線,防疫鏈、地產鏈、線下消費、港股互聯網等板塊均出現報復式上漲,指數也從低位回升。
展望2023年,海外通脹大概率繼續回落,發達經濟體央行將於上半年結束本輪加息週期,但經濟仍將繼續承受下行壓力。而國內,隨着“後疫情”的經濟復甦,政策也將進入發力穩增長階段,國內將開啓新一輪經濟週期。我們對2023年宏觀基本面展望積極樂觀。
從絕對估值角度,A股主要寬基指數的市盈率均位於歷史最低三分之一分位數區間。從股債相對估值角度,股權風險溢價位於接近正一倍標準差的水平。在歷史估值底部區域,同時經濟重回上行週期,企業盈利逐步企穩反彈的環境下,預計中國股市整體將會經歷由估值修復到盈利改善的過程。配置方向上,看好業績確定性強的消費龍頭以及估值合理的具備中長期景氣度的優質成長品種。
投資策略上,我們將更加關注市場結構,配置上相對分散及均衡,繼續堅持自下而上精選優質個股,操作上更加側重選股,側重於長期因素,基於企業的長期基本面和估值,以長期持有的思路來堅持價值投資,重點選取基本面堅實、具備核心競爭力、資產負債表健康、業績具有穩定性的行業龍頭公司,買入持有,以期獲取長期的投資回報。
銀華基金業務副總經理、投資管理一部總監李曉星:重拾信心,聚焦成長
銀華基金業務副總經理、投資管理一部總監 李曉星
2022年過去了,國際局勢的風雲突變,奧密克戎的多點散發,一些灰犀牛板塊的預期波動,相信去年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説都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對於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更是如此。
回顧去年的市場,價值和週期板塊表現突出,消費底部反轉,基本處於市場中游,科技板塊整年表現不佳,電子、傳媒、計算機、國防軍工以及電力設備新能源都是墊底的幾個板塊。
從因子的有效性來説,困境反轉因子表現突出,在整體市場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市場參與者將絕大部分關注度都放在了邊際變化上,行業空間、競爭格局、業績持續性以及相對估值在股票定價體系中發揮的作用並沒有往年大。市場這樣的運行結果,跟前年底大部分人的預期是很不一樣的,這個也反應了市場的一致預期一般都很難兑現。
權益市場有個特點是往往今年的經驗就是明年的教訓,今年的教訓就是明年的經驗。當一個方法被所有人認同的時候,往往就是這個方法要階段性失效的時候。但如果基金經理可以長期堅持一個有效的辦法,那他長期業績也會是不錯的,每種投資方法都會有自己的高光時刻。
我們一直堅持的投資方法是景氣度投資方法,即選擇長期空間大、短期業績好且估值相對合理的優質公司,賺取業績增長的錢。景氣度投資方法在大多數年份都是有效的,但一般在經濟下行週期的末期會階段性失效,比如2018年和2022年。因為這個這時候往往伴隨着信心的喪失,業績兑現程度越好的公司,大家反而越會擔心未來會下行。
我們的持倉總體維持了“科技+消費”的均衡,組合整體表現並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我們持倉的標的基本面的業績基本都是兑現的,但估值下降的幅度還是遠大於業績增長的速度,這背後的核心就是我們之前講的市場信心的缺失。
對於2023年,我們認為市場信心的恢復是充滿希望的,本質是我們認為各項政策措施將在明年有所體現,今年的經濟增速會快於去年。我們預計2023年的GDP增速平穩,財政赤字率基本保持穩定略升,政府的支出以穩為主,地產市場以防風險為主,平台經濟逐漸煥發活力,消費復甦可期。總體上來説是以市場化的方式修養生息,消費拉動經濟逐步恢復,整體實現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兼顧安全。
我們最為看好成長股方向,繼續選擇業績持續兑現的優質公司,其中包括科技與消費裏面的績優股。2022年由於信心的缺失,儘管相關上市公司大部分的業績都是處於預期的上限,但估值的殺跌非常嚴重,如果市場信心有所恢復,估值和業績的雙擊值得期待。
科技方面,看好的方向包括電動車、光伏、儲能、海風、國防軍工、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信創、互聯網、消費醫療、創新藥以及食品飲料等行業。其中新能源相關是我們最看好的方向,電動車的預期差最大,儲能和光伏處於快速發展期但市場分歧較小,海風底部反轉。
消費方面,2023年疫情擾動退去,行業迴歸基本面選股,復甦是主線,升級和價格彈性標的收益率更高。四季度隨着相關政策的變化,消費板塊v型反轉,最先修復的是投資者對於消費復甦的信心,表現為估值的迅速修復;緊接着就是廠商到經銷商再到終端全鏈條的信心恢復,表現為2023年目標制定得更加積極、渠道打款備貨意願有所改善,但是基本面的配合需要時間。我們認為價值股和週期股的基本面走在了股價前面,不是我們今年配置的重點。
總體上,我們會維持組合的進攻性,聚焦成長股,努力在2023年給持有人帶來滿意的收益率。我們在此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萬事如意,闔家幸福!
【個人簡介】
李曉星,銀華基金業務副總經理、投資管理一部總監。5年500強實業經歷,超11年證券從業經歷,超過7年基金經理任職年限,英國劍橋大學與帝國理工大學雙碩士。
泓德基金副總經理王克玉:在結構性機會中尋找優質公司
泓德基金副總經理 王克玉
日月春暉漸,華光萬物新。值此辭舊迎新之際,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平安健康、萬事勝意!
對於2023年中國經濟,海內外絕大多數研究機構預測會出現明顯反彈。困擾國內宏觀經濟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房地產政策正持續優化調整。即使疫情的蔓延仍會對消費的恢復有所制約,但疫情波峯後,消費邊際回升大概率是確定性事件。而作為觀察市場最核心的指標,房地產行業的政策友好程度大為改善,特別是整體的融資約束的放鬆將有利於優勢企業增強資本實力並在行業低谷實現快速擴張,改善行業競爭格局。因此,基本面改善進度有望好於市場預期。
展望未來,結合市場的估值和流動性的狀況,我們判斷A股市場震盪上行可能性較高,將以較低估值基礎上震盪上行。
基於我們對重點要素的分析,初步判斷後續A股市場大概率表現為結構性特徵,未來兩個季度處於各類經濟政策集中推出的階段,投資層面將重點關注產業政策,自下而上深度研究,尋找優質的公司。標的選擇層面,重點關注以下三個領域:
首先,數字經濟領域。消費互聯網領域是過去中國企業發展最快的領域,在2021年開始連續的行業整頓之後,行業發展規則顯著改善。特別是數字經濟是典型的全球或區域運營的經濟形態,在目前的全球格局下對於中國的開放發展具備極其重要的意義。另外在中國產業升級過程中,工業互聯將逐漸進入實質性業務發展階段,相關領域公司值得重點關注。
其次,汽車零部件領域。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快速提升,短期內受終端銷售波動的影響,相關公司估值已經回落到有吸引力的水平。
第三,前期跌幅較大但具備高成長性板塊,具體而言:
一是醫藥板塊:面對老齡化趨勢,國家對醫藥投入有望持續加碼,醫藥行業的需求增勢有較大可能快於GDP增速,長期而言醫藥行業仍具備很大的市場空間。同時,2019年以來,醫保控費政策,控制了行業中間銷售環節的資源浪費,使得產品研發能力比較強的行業收入增長、銷售費用下降,行業中有競爭力的公司其盈利能力依舊有比較大的成長空間。
二是電子(半導體):產業的戰略意義和中國企業的能力得到充分認識,行業景氣度經過快速下行,目前產業庫存處於消化後期,行業估值壓力大幅度釋放。
三是家電、家居:在消費行業普遍承壓的背景下,三季度家電、家居行業毛利率仍表現較好,展現出強大的經營韌性,行業內庫存清理非常徹底;地產政策的調整將拉動行業2023年銷售改善。
綜合分析,我們有理由對2023年的權益市場更加樂觀一些。也祝願所有投資者和社會各界朋友們,“泓”“兔”大展,兔年大吉!
【個人簡介】
王克玉,上海交通大學工學碩士,現任泓德基金副總經理、權益投資部總監、基金經理。2015年5月加入泓德基金,曾任長盛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基金經理,國都證券分析師,天相投資顧問分析師,元大京華證券研究員等。具有逾12年公募基金經理投資經驗,19年證券從業經驗。
天弘基金郭相博:2023年醫藥投資有望開啓新週期
天弘基金 郭相博
經歷了近15個月的下跌後,醫藥板塊在去年四季度以來獲得了較好表現,跑贏大盤。站在當下,很多投資者關心醫藥板塊的行情延續性,以及能否回到曾經的高光時刻。筆者認為,上半年疫情擾動與復甦的交錯演繹將為醫藥投資帶來諸多機會,隨着政策再認知帶動估值修復,估值切換、創新方向、嚴肅醫療是值得關注的投資方向。
中長期視角下,筆者對醫藥板塊投資充滿信心,2023年很可能是醫藥投資新的大週期起點,看好整個創新領域,但需更注重利潤的實地落地。
上半年疫情擾動與復甦交錯演繹
整體而言,影響醫藥走勢的主要有幾個互相交織的變量:反映內生變量的產業發展趨勢,反映情緒變量的資本流動性和政策、疫情、地緣政治等構成的外源性干擾變量。
目前來看,地緣因素影響有限,僅影響個別板塊。因為醫藥板塊主要還是看內需+剛需,而地緣是長期演繹的因素,僅對個別板塊邏輯造成節奏性影響。
疫情擾動方面,國內疫情當前已進入新階段,參考海外趨斷髮展趨勢從而推測國內可能出現的情況,再參考資本市場端演繹的充分度進行投資判斷。預計上半年抗疫和復甦兩條主線呈現雙螺旋交錯演繹,二者交織,為醫藥板塊帶來諸多投資機會。同時,下半年和上半年的投資方向可能差異比較大。
政策再認知帶動估值修復
政策一直是醫藥板塊的重要影響因素。從過往表現看,政策導向決定了醫藥板塊的估值底,而是否有強β屬性的子領域則決定了醫藥估值的溢價程度。前期15個月的調整已經讓市場對政策的負向預期充分消化,而且普遍有過分悲觀的認知。因而政策的再認知和預期修復是醫藥倉位再調配的根本。
從過分悲觀的政策認知到正常認知的修復轉化將會持續帶來投資機會。2018-2022年可能是支付端政策干預行業最大的幾年,後續政策的落地和影響會逐步弱化。
具體到細分領域,藥品方面,集採進程進入後半段,500個大品種目標日益趨近,2022年國家及省級集採品種合計將達350個,未來影響有望逐步弱化。而且從未來大趨勢來看,無論是集採的品種,還是降價的幅度,都會更加科學,降價幅度也更加可控。
整體而言,筆者對2023年的醫藥政策偏樂觀,包括仿製藥的集採,也包括將要進行談判的創新藥。其中談判進入醫保後的創新藥,將在2023年從醫院端給上市公司帶來非常明顯的收入和利潤貢獻。
此外,器械也是值得看好的方向。相對於藥品,器械的集採政策出台較晚,因此其集採或品種的統計才剛剛開始,包括冠脈支架、包括骨科、IVD、心臟介入等。未來隨着其他領域集採陸續推進,後續將迎來以量驅動增長新階段。此外隨着部分領域最新集採價格降幅或中選規則的明顯更加温和,資本市場層面此前對於集採的過度悲觀預期也迎來修復。
而且與藥品政策有所不同,器械耗材IVD集採常態化進行的同時,亦有貼息貸款、鼓勵創新、進口替代等長期利於器械行業發展政策陸續出台,都將長期利好醫療器械行業發展。
關注估值切換、創新領域、嚴肅醫療
具體到2023年醫藥投資,有三個方向值得關注。一是高低估值切換可能仍然會持續。如2022年上半年表現比較好的是新冠產業鏈和中藥板塊,中藥板塊是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明顯的高低切換,屬於稍有邊界變化就會有估值迴歸的板塊。除中藥板塊外,很多產品方向包括有創新規劃、創新佈局的傳統藥企也會走出來高低切換的過程。
二是創新方向會可能成為未來醫藥行業最大的主題,也是最確定的投資方向。很多創新藥都經歷了較大跌幅,導致現在的股價已經遠遠低於價值。同時,未來隨着創新藥獲批,整個創新板塊的投資會從炒預期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貢獻收入、貢獻利潤的過程,所以創新板塊也是2023年重點關注的一個方向。
三是院內嚴肅醫療可能成為最重要的主線。當前時點產品類公司的配置價值重新凸顯,嚴肅醫療板塊是一個返璞歸真的過程,從配置下游的服務或者所謂的“賣水人”,逐漸地回到配置醫療板塊的本質---產品端。
站在中長期視角下,筆者對醫藥板塊投資充滿信心。從需求上看,中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對整個醫療需求有較大的提升,疊加國家投入不斷增加,為醫藥板塊的中長期表現奠定了基礎。
同時,醫藥板塊是一個大週期行業,第一波大週期在2010-2015年左右,處於醫保大擴容階段。第二波大週期在2015-2022年上半年,是創新藥時代,多集中在概念領域。預計2023年會是一個新的5-6年的新的大週期起點,看好整個創新板塊,但更注重利潤的實地落地。
【個人簡介】
郭相博,天弘基金股票投資研究部大健康投資總監,是具備醫藥實業經歷的“內行人”基金經理,曾參與新藥研發。2014年2月加盟天弘基金,現任天弘醫療健康、天弘醫藥創新、天弘臻選健康基金經理。
鵬揚基金朱國慶:經濟困境反轉,股市結構走強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和股市都表現不佳,既有經濟週期本身的因素,同時也有意外事件衝擊的影響,體現在中國股票市場上是估值和盈利雙殺的局面。
鵬揚基金 朱國慶
展望2023年,投資者對中國股票市場看法可以更加樂觀些。隨着疫情防控調整後快速達峯和穩增長政策落地,中國經濟有望困境反轉,股票市場上半年將面臨強預期弱現實的局面,下半年則有望迎來盈利和估值雙擊,為投資者帶來理想回報。
疫情達峯之後,預計消費增速逐季向常態迴歸,這是2023年經濟回升最大的變量;房地產銷售和投資也有望從負增長逐漸修復;去年表現出色的出口則面臨較大壓力。總體而言,經濟在上半年逐步企穩回升,下半年復甦力度會非常顯著。我們預計2023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在5%左右,如果有進一步更強力度的穩增長政策出台,經濟增速還可以高看一線。
隨着經濟復甦,市場信心恢復,股票市場流動性有望改善。從數據看,去年公募基金的總規模上升了1.5萬億,但主要是流向債基。金融市場流動性其實非常充裕,只是風險偏好在降低。隨着經濟企穩回升,伴隨賺錢效應逐步顯現,預計市場風險偏好也會回升,股票市場流動性改善。另一方面,看全球流動性變化,我們預計美國通脹可能在一季度見頂,美聯儲加息週期隨之結束。高通脹之後,美國經濟通常會衰退,這個時候不排除美聯儲採取降息措施。總體上,我們預期全球流動性會邊際改善,新興市場會從中受益。從這個角度看,港股受益程度比A股還要更大;之前受外資流出衝擊大的優質藍籌公司也會受益。外資近年來對股市流動性影響較大,其偏好的還是基本面紮實的優質藍籌公司為主,這一點不會有太大變化。2022年A股經歷了海外資金加速流出的情況,隨着中國經濟復甦,外資投資者重新增加中國資產配置也是可以預期的。不過,要想重現之前持續大規模流入的情景尚待時日。
滬深A股估值水平處於非常有吸引力的位置。我們看到,幾乎每個行業相比其歷史估值都處在比較低的位置,這主要是市場恐慌性拋售形成的估值底。這個估值的底部非常堅實,不必悲觀。2022年風險資產估值降低,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外部因素衝擊造成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現在看,俄烏衝突的影響已經很小了,歐洲能源危機也在緩解,疫情防控、地產政策、互聯網政策都超出市場預期。即便疫情反覆還會對經濟形成衝擊,但整體影響是變小的。當然,在新的一年還是需要關注中美關係在內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做好應對。
市場距離真正的牛市還差什麼呢?我認為需要從恢復兩個“信心”上着手:一個是投資者信心,一個是企業家信心。投資者信心恢復需要的是市場賺錢效應,企業家信心需要的則是企業“能活下來、能活得好”。投資者信心恢復起來會快一些,比如説假設市場賺錢效應從2023年一季度延續到二季度,這個信心就會逐步恢復。企業家信心恢復則需要更長時間。
從風格上看,A股上半年總體上偏向大盤價值,下半年總體上偏向中小盤成長。2023年上半年股票市場主要是政策和預期驅動,因為這個時候經濟復甦力度還比較微弱,即所謂強預期弱現實,投資者可能更加偏好未來基本面確定性修復的板塊,比如與經濟復甦強相關的大金融板塊,地產鏈,以及本身需求穩定性高受經濟週期影響弱的板塊比如軍工、風電、光伏、醫藥等。這個階段市場博弈特徵會比較顯著,行業和風格切換較快,不過從基本面看我們認為大盤價值總體會佔優。到了下半年,隨着經濟復甦和上市公司基本面改善,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這個時候表現更好的可能會是一些成長性板塊。
內需回升程度可能是影響2023年不少重要行業投資的勝負手。談內需房地產不容迴避。地產行業的特徵是勝者為王,生存下來的公司會有投資機會。從上下游看,由於地產銷售和投資恢復還需要時間,竣工的恢復會更快,2023年上半年竣工相關板塊受益程度會更大。
消費和醫藥都受益於疫情之後的需求復甦,防疫調整之後“陽達峯”進程加快,部分消費行業個股的股價已有提前反應,按照疫情之後正常情況下的盈利進行估值了,後續需要觀察這些消費行業個股的實際盈利修復情況,預計不同消費領域恢復程度會有差異。比較而言,持續低迷2年的醫藥今年可能出現貫穿全年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同樣受益於疫後復甦的醫藥子行業,股價反應並不充分。
在成長性板塊中,醫藥和海上風電全年的成長性都很好,2023年的行情持續性會比較好,海風除了國內招標大幅增長外,海外需求也在起來,要看哪些企業能夠抓住機會。而像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這些成長板塊,目前受全球需求影響,景氣度仍需要觀察,如果能觀察到景氣度出現回升態勢,伴隨下半年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也會出現很好的投資機會。
2022年最後兩個月港股表現非常強勁,我們仍非常看好港股2023年表現。港股基本面與A股一樣,都受益於中國經濟復甦,而流動性改善方面港股會更加顯著,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本身港股估值也一度壓縮到歷史最低估值附近。港股基本面改善疊加估值提升,階段性表現會強於A股。當然,港股代表性的互聯網公司也確實受益於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有助於這些公司估值提升。
【個人簡介】
朱國慶,擁有25年證券市場從業經驗,現任鵬揚基金副總經理、股票首席投資官,職業生涯曾擔任公募基金股票投資總監、著名海外投資機構中國股票投資總監,服務過境內外不同類型的客户,長期管理公私募基金和海外主權基金。朱國慶身經百戰,熟悉中國股市各個時期的市場風格特徵,具有寬廣的投資視野,堅持基於公司基本面深度研究的投資理念,善於從上市公司成長性和行業競爭格局改善中精選標的。
中加基金劉曉晨:消費回暖可期,權益資產有望領跑
中加基金 劉曉晨
律回春漸,新元肇啓。在炮竹聲聲中,在笑語連連裏,我們辭別寅虎,迎來卯兔。值此萬家團圓、辭舊迎新之際,祝願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回顧過去一年,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資本市場在波動中展現韌性,組合投資也是充滿挑戰。新元初啓,新的氣象已經煥發,對未來我們充滿期待。2023年權益資產預計迎來“升機”,表現超越其他各類資產。
23年經濟將在曲折中前行。從海外經驗看,疫情管控政策優化後,經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恢復。三年疫情,國內大量需求被壓抑,防疫政策變化後可能會有較大反彈。從政策層面來看,工作重心重回經濟建設,房地產也成為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預計會有一系列刺激政策來確保內需恢復。
經濟整體恢復可能還會一波三折,市場機會將跟隨經濟復甦進程,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二季度在內需驅動下,經濟有望回暖,受益政策刺激的內需行業或有更好表現;二是下半年隨着海外經濟觸底,預計全球經濟接力復甦,從結構性復甦走向全面復甦。
流動性大概率趨於收斂。尤其上半年海外利率水平還將維持高位,國內貨幣政策動作有限,市場難有趨勢性行情,價值跑贏市場的機會更大。全年來看,可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投資方向:
首先,23年的焦點在消費復甦,無論是出行,旅遊,餐飲,醫藥等都會有不錯的表現,二季度可考慮逐步向可選消費過渡,下半年隨着全球經濟企穩回升,風格或向成長過渡。
其次,在海外供給端修復偏謹慎、全球產業格局供需緊平衡的背景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具備競爭優勢的行業,如機械、金屬材料、化工、汽車零部件、紡服輕工等,裏面有不少“隱形冠軍”值得挖掘。
再次,疫情三年帶來的消費習慣改變催生新的成長性機會,新能源車銷量仍在快速增長,消費者更加關注性價比,國貨的高滲透機會仍是主線,可重點關注乳製品/啤酒/軟飲料/美容和個護產品等。
新歲序開,共赴新程。中加基金投研團隊將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加強對基本面的前瞻研究,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在控制好組合波動的情況下,力爭為持有人創造更好回報。
【個人簡介】
劉曉晨,金融學碩士,18年證券從業經驗,歷史管理產品曾榮獲“明星基金獎”;曾先後任職於瑞泰人壽保險、華商基金、新華基金。2020年加入中加基金,目前擔任中加消費優選混合、中加聚隆持有期混合、中加聚享增盈等產品的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