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光大保德信徐曉傑對自身投研方法以及醫藥行業投資的精彩觀點:
“近期醫藥公司回調原因無他,就是太貴了。”
“我的選股標準就是在合理的估值買入持續成長的公司。”
“我不追求在單一年份做到行業第一的收益率,而是爭取每年跑在市場的前三分之一,去給大家一個非常好的業績回報。”
“只有業績持續超預期的公司才能維持住高估值,一旦業績增速下滑,會對過高的估值帶來衝擊。所以投資醫藥公司需要不停的去跟蹤他的業績數據。”
“創新藥的核心競爭力就兩個:一個是新、一個是快。”
“國家是支持創新藥的,政策的出台是為了打擊醫藥行業的“偽創新”。”
“我們看好的方向有:創新藥產業鏈、消費升級、。”
“沒有醫藥相關的行業知識投資醫藥公司是很危險的。”
徐曉傑,光大保德信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光大健康優加擬任基金經理,中科院分子生物學博士,15年醫藥行業投研經驗。
過去兩年,醫藥生物板塊持續領跑市場,各大醫藥主題基金頻頻霸榜,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醫藥行業始終是一個長牛賽道。
眾所周知,醫藥股的投資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普通投資者別説買入標的了,光理解那些五花八門的醫學名詞就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想要投資醫療行業,最好的選擇還是“借基佈局”。
怎樣才能挑選到優秀的醫藥基金經理?筆者認為優秀的醫藥基金經理是需要兼備專業投研能力和豐富的醫學的知識。
博學而後成醫,醫療人才的培養週期是相當長的。對於一位臨牀醫生來説,大學畢業5年,碩士畢業3年,讀完博士還要3年。到進入臨牀正式工作至少要27~28歲。工作後,還需要5~10年的基礎技術積累期,能在40歲以前有所作為的臨牀醫生已經是非常優秀的。
這就導致了即有豐富醫學專業知識,又具備專業投資能力的專業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而徐曉傑就是其中之一,徐曉傑在2006年就獲得了博士學位,多年來深耕於生命科學領域前沿,有着豐富的醫學專業知識,也是較早開始研究醫療健康板塊的專業投資者。
銀河證券顯示,其在華泰柏瑞時期管理的華泰柏瑞激勵動力,截至去年6月底,近四年任職期間回報在同期181只靈活配置型基金中位居第1。去年,徐曉傑加盟光大保德信基金接手了光大紅利混合,銀河證券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該產品今年以來收益15.04%,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0.21%,業績大幅跑贏指數。徐曉傑的投資經歷覆蓋完整的牛熊週期,其投研實力也早已經過了市場的檢驗。
對於最近一段時間醫藥股的調整,徐曉傑認為,“醫療健康賽道作為長期看好的一條核心賽道,調整以後還是要上車,只有調整了,才能打開明年、後年的空間。”基於此,徐曉傑將在7月21日發出其來到光大保德信的首隻基金——光大健康優加混合(012284)。
在交流的兩個小時裏,徐曉傑對醫療行業認知之深刻,專業知識儲備之豐富令筆者讚歎,她的分享乾貨滿滿,把醫藥股投資的問題講的非常透徹,值得投資者細細品讀。
以下為訪談全文:
證券之星:您的投資框架是如何形成的?
徐曉傑:我的投資框架師從彼得·林奇。
2006年我從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畢業,以前是在實驗室裏做實驗出身的,在轉行之前沒有系統性的學過金融學、經濟學這些學科。對於做科研的人來説,一開始都是通過閲讀文獻來確定研究方向的,非常幸運的是,我在投資領域的第一本“文獻”就是彼得·林奇的書。
《戰勝華爾街》和《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這兩本書的中文版主要部分也都是我翻譯的。彼得·林奇可以稱得上是我投資生涯的引路人。
證券之星:您是如何進行選股的?
徐曉傑:彼得·林奇有一句著名的話:成長,成長,還是成長。所以,我的選股標準就是基於合理的估值買入持續成長的公司。
首先,第一標準就是企業一定要具備成長性。以前在中科院做實驗的時候,導師也是要求我們去發現新的、具備成長性的東西。所以對於我來説,大部分的倉位還是會去投資成長股。
第二,業績增速的持續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增速的持續性是給一家公司估值的核心。能夠5~10年維持20%增速的公司估值肯定是比只持續一兩年高增長的公司估值高很多。所以這樣倒推回來的話,估值一定是有邊界的。
第三,醫藥股一定是要看估值的。今年醫藥股的調整,主要還是估值貴了。因為在調整之前,有些醫藥股的估值已經把2025年的業績都反應進去了,所以這種高估值的情況下還是需要調整的。
證券之星:您的基金前十大持倉股佔總倉位的比重是較小的,您是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的?
徐曉傑:我對自己的要求是給投資人帶來穩健的回報,雖然新基金的名字是叫健康優加,但我不是想做成市場中那種波動很大的行業主題基金。而是希望能夠在漲的時候能夠跟隨市場取得超額收益,在市場調整的時候,能夠比市場跌的更少。
所以這個組合還是會去做一些防禦性的配置,我會把20%的倉位配置在短期高彈性品種上,20%的倉位配置在中期穩定收益型品種,還有50%的倉位配置在核心長期主賽道上。
具體來説,50%主賽道就是我們長期看好的核心方向,像消費、醫療、創新這些行業,我們會在這些行業裏面選擇具有長期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20%的短期高彈性就是短期的邏輯非常好,但是這些公司長期來看並不一定能夠成長為一個非常偉大的公司,但是短期業績的彈性會非常強。
還有20%的倉位會選擇短期業績雖然並不突出,但估值已經充分體現了,我們通過基本面研究從中期角度來看還是具備護城河的公司,或者即將出現轉好契機的公司。
所以,這個組合就是從短中長期三個方面去做一個配置,做出一個攻守兼備的組合。
這樣做,持有人的持基體驗就會比較好,我不追求在單一年份做到行業第一的收益率,而是爭取每年跑在市場的前三分之一,長期下來去給大家一個非常好的業績回報。
證券之星:許多基金經理都説創新藥公司看市盈率沒用。您是怎麼判斷這些創新藥管線的商業前景的?管線又是用哪種方法來估值的?
徐曉傑:我們會去給管線做一個DCF折現,在藥品沒有上市之前,一切都是存在不確定性的。
我的觀點是第一期臨牀的不確定性太大了,一般不給他折現。一般進入到二期臨牀,才會認為它有一定概率能夠成功上市。
然後進入到三期臨牀,我會給70-80%的上市概率,然後去預測藥品上市幾年後會達到銷售峯值,再貼回來做一個折現。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創新藥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新和快。
創新藥如果出現了競品它的利潤就會大幅的下降,所以創新藥公司首先要爭取第一個上市,如果不是第一至少也要是前三,如果一家公司的在研產品連前三名都排不上的話,那麼在這個品種上能夠給予它的估值就很少了。
證券之星:如何看待近期醫療公司的調整?對於一些透支了部分業績的好公司,您會傾向於繼續持有,還是適當做一些調整?
徐曉傑:最近大家都在問醫藥板塊怎麼調整這麼多?其實這次調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估值太貴了。而不是大家在討論的政策,和那些都沒有關係,就是估值比較高了。
為什麼這些公司都是臨近中報的時候去做調整,其實主要還是業績因素,因為醫療公司的業績確定性都是非常高的。如果公司業績能夠持續的超預期,那麼就能維持住高估值。一旦業績不能超預期,現在的估值就會有風險。所以投資醫藥公司需要不停的去跟蹤他的業績數據。
我們是不會去做大的擇時,但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在看到風險的時候是一定要做動作的,這個動作在最後對淨值的貢獻上可能不會特別大,但是從個人的心理感受上會好很多。
在沒有調整之前,一些公司的估值在未來三到五年都很難實現正回報。這種估值背景下,不管賽道有多景氣,公司的業績有多好,管理有多優秀,大概率都是需要調整的。
不過醫療健康賽道作為長期看好的一條核心賽道,調整以後還是要上車,只有調整了,才能打開明年、後年的空間。
證券之星:對於服務類的醫療公司,您是如何跟蹤行業數據的?
徐曉傑:對於醫療服務公司,我們會把他們下屬的醫院去按照開業時間去做劃分,比如1-3年,3-5年,5-7年,7年以上,對應不同階段的醫院給與不同的業績增速預測。然後我們會去對不同階段的醫院進行草根調研,會把草根數據和公司財報披露的數據去做比較,去看它的實際經營情況和我們的預測是否吻合。我們對於同一區域內的醫院也會和競爭對手去做橫向比較,還會對同一區域的醫療服務供需飽和度去做研究,判斷後續新開醫院的概率。
證券之星:CDE在近期發佈的《化學創新藥上市申請前會議藥學共性問題相關技術要求》要求新藥研發應以為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選擇,對許多醫藥公司有很大的影響,您對此的看法是什麼?
徐曉傑:這次的政策不是不支持創新藥了,它是希望你們做出的產品能夠比別人更好,比別人更有效。是希望大家都去創新,而不是擠在一起做重複性創新。
像PD-1這個產品,它能治療的病種會非常非常多,它的每一個適應症都能報一個新藥。所以全球一共有一百三十幾個,而光我們中國就有七、八十個。
PD-1本身是創新藥,但是這麼多企業去做,就把它的市場做成了“仿製藥”的紅海市場。前面我們説到創新藥最關鍵的就是兩個字,一個是新、一個是快。對於這些企業來説,第一你根本不新,第二你又不快,所以你根本無法享受創新藥的藍海市場。
這種同一水平的競爭是很難做出更有效的產品的,我們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重複性創新藥,國家希望不要把錢浪費在這上面。
證券之星:您認為我國醫療器械出口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徐曉傑:首先,最重要的是激勵機制的完善。
我06年博士畢業的時候,回國創業的科學家還是比較少的。那時候上市的標準是很高的,絕大多數企業根本無法通過上市這條路來實現財富升值。
而現在隨着A股科創板的推出,你會看到它的帶動效應會越來越強。
會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帶着項目回國創業,因為科創板對於創新企業的要求降低了,不需要實現收入和利潤就可以完成上市。
從全球範圍來看,在學術界上具有影響力的華人科學家有很多,我們國家的科研水平還是挺高的。只要給予科學家們一定的時間加上合理的激勵,我們終究會達到全球一流的水平。
其次,我認為我們的醫療器械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是賣給更多的第三世界國家。
像許多醫療器械美國、英國上市已經很長時間了,你再賣過去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像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這些醫療器械他們現在還無法生產,需求缺口很大。我們國家的生產實力是很強的,產品質量也是一流的,完全可以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
證券之星:普通投資者投資醫藥股要注意哪些風險因素?
徐曉傑:其實大家看好的方向都差不多,創新藥產業鏈、消費升級、醫療服務等。但行業與行業之間有差異,同一個行業中的公司也有不同。
首先我們要知道萬物皆週期,醫藥股因為老齡化進程需求穩定,只不過是週期相對較長。但是醫藥行業下面的公司很多都是有周期性的,尤其是這幾年國家頂層設計的變化,使得我們國家的醫藥行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我們投資醫藥股也要與時俱進,在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方向上選股,這樣才能提高個人投資者的選股成功率。
其次我們要對自己的持倉充分了解、密切跟蹤,最起碼要去跟蹤公告和季度業績,股價能夠創新高的首要前提是公司業績要創新高。
第三醫藥是一條“長坡厚雪”的好賽道,醫藥投資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是能夠做出阿爾法的行業,長期一定能夠為我們帶來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