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最高額度200000元待領取”,忽悠誰?

  受廣告誘惑衝動貸款,很可能欠下還不清的一身重債。

  “你需要借錢嗎?”最近幾年,許多人都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手機App以誘導式的語言,頻繁向用户推銷網貸產品。近日,新華社推出專題報道,揭露了這類現象背後的網絡借貸商業模式,同時也尖鋭地指出了“輕鬆借錢”背後暗藏的多重風險。

“您有最高額度200000元待領取”,忽悠誰?

 

  “美圖e錢包”界面 圖片來源:新華視點微信公眾號

  網絡借貸並非新鮮事物,有需求的用户找到網貸入口並不難。然而,近年來,許多核心業務與金融八竿子打不着的App,紛紛蹚進網絡金融這一領域,試圖分一杯羹。其中,有拍照App會在用户按下快門前彈窗顯示“您有最高額度200000元待領取”,也有辦公軟件不時便會跳出“低利率、無抵押,最高可貸96400元,年利率7.2%起”的廣告彈窗。

  根據新華社記者的調查,不少社交、出行、生活服務類App都引入了借款功能,其中部分App甚至把借款作為“重點模塊”進行展示。這一現象顯然早已超出了完善網絡金融體系、填補現有需求空白的範疇,轉而成為一種“沒有需求也要創造需求”的過度競爭。一時間,網絡借貸彷彿成了所有平台都想爭搶的一塊“肥肉”。

  為特定商品創造需求並不是廣告的“原罪”,但是,四處氾濫的網貸廣告,與普通商品的廣告有所不同,不能簡單以一般原則視之。當用户在網上看到一件普通商品的廣告時,他的決定無非是買或不買,就算買了之後,發現商品不合心意,用户無非是花錢買個教訓,此後不再購買同一商品便是。網貸不是普通商品,哪怕與銀行貸款比,很多網貸產品的利率都要高得多。對此缺乏研究與瞭解的用户,如果受廣告誘惑衝動貸款,很可能欠下還不清的一身重債。網貸很可能給借款人的信用記錄造成不良影響,即便沒有逾期,也可能影響借款人後續向銀行申請房貸等大額貸款,一旦逾期,後果無疑更為嚴重。

 

“您有最高額度200000元待領取”,忽悠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考慮到這些情況,網貸顯然不能與普通商品相提並論。對那些急需用錢,有明確還款規劃和足夠還款能力的人而言,在網上借錢確實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任由放貸機構在各類App上以“廣撒網”的方式大肆攬客,對風險意識有限的年輕人行“誘導借貸”之實。

  目前,廣告法並沒有對網貸類產品廣告的傳播方式和發佈範圍提出專門規定。一些網貸廣告一味誇大借款的便利與低門檻,卻有意無意地隱藏還款條件、淡化給客户帶來的還款壓力,理應受到更嚴格地規制,防止對用户造成騷擾和誤導。

  面對監管相對缺失的行業現狀,有關部門還要從源頭抓起,將網貸機構開展業務、宣傳業務的範圍限制在一定的邊界之內,從而有效改善“到處有人問你借不借錢”的網絡氛圍。作為一項隨互聯網普及而出現的新興金融業務,網絡借貸有權獲得自己的發展空間,但是,相關經營者還需牢記: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撰文/楊鑫宇

  編輯/王鐘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3 字。

轉載請註明: “您有最高額度200000元待領取”,忽悠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