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是不少人打理自己錢袋子的重要選擇。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收官之年。這一年,銀行理財市場發生了哪些新變化?對今後你我的投資理財有哪些影響?透過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讓我們一探究竟。
存量整改基本完成 保本理財產品清零
2018年資管新規的出台拉開了資管業務改革的序幕。打破剛性兑付、不再保本保收益,成為銀行理財產品轉型的重要方向。
隨着過渡期收官,銀行理財轉型成績單如何?報告顯示,在主動化、淨值化的監管導向下,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基本完成,保本理財產品實現清零。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財產品規模由資管新規發佈時的4萬億元壓降至零。與此同時,淨值型產品比例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底,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26.96萬億元,佔比92.97%。
存量業務整改方面,報告顯示,絕大部分銀行如期完成理財產品存量整改計劃。
業務轉型成效明顯的同時,理財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截至2021年末,我國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4%。
投資人數迅速增長 投資收益保持穩健
長期以來,銀行理財產品以“保本保收益”受到眾多投資者青睞。
在資管行業打破剛性兑付的背景下,沒有了“穩賺不賠”的“金甲護身”,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是否依舊?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8130萬個,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5.31%。其中個人投資者仍佔據理財市場絕對主力,數量佔比達99.23%。
“在資管行業打破剛兑的背景下,銀行理財以其長期穩健的資金供給渠道、專業優質的資產管理能力、豐富多元的產品設計創新等優勢,實現較為平穩的產品收益。”報告稱。
數據顯示,資管新規發佈以來,理財產品已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61萬億元,其中2021年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
圖為一名銀行工作人員在點鈔。(圖片來源:新華社)
事實證明,歷經轉型陣痛,銀行理財市場穩健發展,仍是百姓打理“錢袋子”的重要渠道。
中低風險產品佔比超80%
保本理財產品清零,是否意味着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上升?對於投資取向相對穩健的投資者來説,是否還是合適的選擇?從以下三個維度,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從風險等級看,截至2021年底,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規模24.06萬億元,佔比82.97%;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和五級(高)的理財產品規模0.11萬億元,佔比0.37%。
從產品結構看,截至2021年底,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26.78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92.34%;混合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佔比為7.38%;權益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佔比為0.28%。
從收益率看,2021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為3.97%、最低為2.29%,收益率波動相對平穩。
專家普遍認為,建立打破剛性兑付的制度性安排,不代表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的上升,對普通投資者來説,銀行理財仍是一種風險較低、收益率適中的產品。
儘管如此,投資者仍需牢牢記住,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兑付已經成為歷史,樹立風險自擔的投資理念,購買理財產品多操心更用心,才能讓自己的“錢袋子”鼓起來。(記者李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