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客户經理走訪凱森農業檸檬育苗基地。谷 麗攝
農村金融作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最為重要的資本要素配置制度,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農村金融服務。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日益健全,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但也應看到,農村金融仍然是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短板,農村金融如何改革?如何逐步提高農村金融供給質量,推動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
農信社改革“第一單”落地
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對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強高質量農村金融供給、服務全面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治理機制,穩妥化解風險。3月,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穩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
2022年4月18日,浙江農商聯合銀行掛牌成立,全國深化農信社改革“第一單”正式在浙江落地。“我行將始終堅持支農支小發展定位,踐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宗旨和天職,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努力建設全國一流社區銀行。”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董事長王小龍説。
隨着全國農村信用社開展第二輪改革。2021年10月16日,浙江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10月25日獲銀保監會批覆,成為全國深化農信社改革“第一單”。2022年2月16日,銀保監會批覆同意籌建浙江農商聯合銀行。浙江銀保監局等部門指導支持省農信聯社做好籌建工作,推動改革順利落地。
浙江農商聯合銀行在浙江省農信聯社基礎上組建,由浙江省內全部法人農信機構(簡稱成員行)入股組成,註冊資本50.25億元,是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是成員行的行業管理銀行和聯合服務銀行。
浙江改革模式最大程度保留了省縣兩級法人體制機制優勢。在保持和強化縣域法人定位和民營特色不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統分結合、管理科學、服務高效、穩健安全”的農信體系。在浙江省聯社基礎上,組建浙江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優化管理體制,構建有效的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進一步深化法人農信機構改革,轉換經營管理機制,全面提升支農支小服務能力,加快建設產權明晰、治理健全、資本充足、支農支小特色鮮明的現代中小銀行體系。
深化省聯社體制改革
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關鍵點在於深化省聯社體制改革。省聯社是上一輪農信社改革的產物。2003年《國務院關於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明確,以明晰產權關係、強化約束機制等為總體目標,加快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將信用社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負責。由基層農信社自下而上入股組成,同時擔負着省級政府自上而下行業管理職能的省聯社,開始在農信系統改革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隨着農信社改革不斷深入,省聯社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漸顯現。一方面,自上而下的管理職能和自下而上的產權關係,造成省聯社無需直接對農信機構經營結果負責;另一方面,由於董事長、監事長和行長等重要職務實際上多由省聯社任命,其經營管理思路並非根據機構所在地區和具體情況自行決定。省聯社對農信機構高層跨地區調動的情況也比較普遍,這種行為忽視了農信機構作為獨立法人的存在,很難對機構長期的公司治理和內控管理有促進作用。省聯社管理模式也容易發生行政干預經營管理現象,不利於農信機構公司治理和市場機制的完善。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省聯社改革的方向和模式,目前討論較多的有四種:一是成立統一法人的農商銀行,二是轉型為金融服務公司,三是改製為農商銀行控股公司,四是組建省級農商聯合銀行。
董希淼認為,將省聯社轉型為金融服務公司,有助於提升對農信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推動農信機構自主經營。但由此弱化行業管理職能,服務職能將難以落實,更不利於小法人機構“小而不倒”。將省聯社改製為農商銀行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參股農信機構,是改革最徹底的一種模式,既解決了產權和控制權關係的悖論,理順公司治理機制,也不動搖縣域法人地位。但此模式需要有合格的發起股東及資本金,實際操作難度較大。而將省聯社改制成為省級農商聯合銀行,在保持兩級法人地位不變的同時,申請業務資質和牌照,增強服務內容和能力,是相對優化的一種模式。
浙江農商聯合銀行獲批開業,表明省級農商聯合銀行模式獲得認可。浙江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組建成立的浙江農商聯合銀行作為全省農信機構的行業管理銀行和聯合服務銀行,在省委、省政府授權範圍內,管黨建、管方向、管風險、優指導,不干預農信機構具體的人事、財務、業務等日常經營管理。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不能照搬現有的改革模式。截至2021年底,我國共有農信法人機構2196家,法人機構數量佔銀行業金融機構的47.7%。我國區域經濟和金融發展差異顯著,各省份農信機構經營管理與發展階段各有不同。“改革應尊重地方黨委和政府的合理需求,針對不同省份的情況實施量身定製的改革模式和方案,更好地適應各地農信機構化險和發展需要。金融管理部門還應加強對農信社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指導,明確改革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規則和要求。”董希淼説。
優化涉農金融供給
推動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引導更多金融機構服務鄉村。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2022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優化涉農金融供給體制機制。其中,大中型商業銀行要結合業務特長開展農村金融服務;加大首貸户拓展力度,更多為此前未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務,積極填補農村金融服務市場空白;向縣域分支機構合理下放信貸審批權限,將自身縣域存貸比提升至合理水平。
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張青松表示,農業銀行全力打造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農業銀行“三農”縣域業務優勢進一步凸顯,截至2021年末,相關貸款餘額6.2萬億元,新增9130億元,增速17.2%,餘額佔全部貸款的比例達36%,增量增速餘額佔比均創近十年來新高。鄉村振興重點領域貸款投放勢頭良好,糧食安全、鄉村產業、鄉村建設貸款增速分別達17%、20.6%和14.8%。服務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取得紮實成效,832個脱貧縣和160個國家鄉村貸款增速分別為14.2%和15%,均高於全行貸款平均增速。數字鄉村金融服務成效顯著,線上化農户貸款及惠農e貸餘額達54447億元,增速54%,服務了368萬户農户。
郵儲銀行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探索基於農業農村大數據的主動授信機制,推動小額度、廣覆蓋、純信用的線上服務模式,致力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數字生態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該行涉農貸款餘額1.61萬億元,佔全部貸款的四分之一;建成信用村19.08萬個,評定信用户363.64萬户。
中央農辦副主任、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説:“做好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金融系統大有可為,國家鄉村振興局將鼓勵推動金融機構,聚焦脱貧人口穩定增收、特色產業加快發展、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補齊發展短板,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後續金融機構需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圍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做好金融服務。”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説。(經濟日報記者 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