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的“變”與“不變”

寧求細水長流,不求驚濤拍岸,人生如此,投資亦然。在一眾投資方式中,基金定投作為一種長期投資計劃,貴在堅持。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定投基金的資金大多是自己的閒錢、小錢。在不影響當期生活水平,又有機會實現投資目標的前提下,要想通過定投管好閒錢,把握基金定額的“尺度”是關鍵。在確定定投金額後,定投頻率如何選擇也是很多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定投金額怎麼定?

到底該用多少錢來進行定投?定投金額怎麼定?

對於這個問題,一萬個“養基人”心中可能會有一萬種答案。但有句話説得好:沒有一模一樣的定投金額,只有適合自己的籌劃方法。

設定定投金額的大原則其實也比較簡單:既不影響當期生活水平,又有機會實現投資目標、達成心理預期。

具體歸結為四種方法:每月閒錢投入法、固定百分比法、均攤定投法以及投資目標反推法。

像每月閒錢投入法,顧名思義就是定投金額小於等於每月閒錢,能根據家庭收支實際狀況來進行調整,靈活性更強,對手頭沒那麼寬裕的投資者較為友好。

而固定百分比法更適合一些每月收入和支出不太固定的投資者。例如,德國理財大師博多.舍費爾在其《財務自由之路》一書中提到的“月初將每月收入的10%存入一個獨立賬户來進行投資”。

簡單來講,假設小A月收入6000元,按10%的固定高比例,每月定投金額就是6000 × 10% = 600元。

同時,投資者也可以在此策略的基礎上再另外安排0~10%的月收入適當浮動,例如在市場處於低位時可以適當上浮比例,有助於積累更多低價基金份額,更能發揮定投攤平持有成本的優勢。

均攤定投法更適用於年終獎、項目獎這類一次性所得,將獎金等一次性收入扣除支出項目後,按月均攤定投。例如,小A收到3萬元獎金,扣除用於支出和儲蓄的2萬元後,剩下的1萬元計劃用10個月來均攤定投。這時他每月的定投金額就是10000 ÷ 10 = 1000元。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投資目標反推法設定定投金額。也就是説,確定自己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目標後,再反推定投的頻率和金額。

假如投資者長期目標為積攢20萬元買車,設定定投期限為5年、10年、15年,分別採用四類收益標的來測算每月具體金額,如下圖所示。

表:不同期限定投四類指數每月所需金額

定投的“變”與“不變”

數據來源:Wind;該測算採用複利計算,假設每月第一天為定投日,收益按月末計算。

總而言之,決定定投金額的方法並是不唯一的,每種方法各有優勢。最關鍵的在於量力而行,要耐得住性子,做好開展長期投資的準備,堅持在可支配收入範圍內使用閒錢理財。

定投頻率該如何選擇?

在確定定投金額後,如何選擇定投頻率又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圍繞這一問題揮之不去的一點是收益率。

定投頻率主要有日定投、周定投、雙週投和月定投,大多數投資者會考慮選擇周定投、雙週投或者月定投。

定投的“變”與“不變”

表:定投頻率和定投金額參數設置

在設置好以上定投參數後,讓我們看看在定投資金量一樣的情況下,採用不同頻率定投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885000.WI)在2012/07/27-2022/8/12時間區間的收益情況。

定投的“變”與“不變”

數據來自Wind,統計區間為2012/7/27-2022/8/12

從上圖中我們能夠發現,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為標的,2012年起開始定投並堅持至2022年,以不同時間頻率定投的收益率差別很小,不論是周定投、雙週定投還是月定投,累計收益率曲線基本貼合。

定投的“變”與“不變”

數據來源:Wind

我們再來看看以不同年限、頻率定投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的算數平均年收益率情況。

在定投時間為1年時,月投、雙週投以及單週投平均年化收益率相差0.2個百分點以上;到定投5年以上時,不同頻率的收益率的差別縮小到0.1個百分點以內。

總而言之,對於長期投資而言,在定投總金額一樣的前提下,不管選擇周定投、雙週投還是月定投的頻率進行定投,對最終總收益的影響並不大。

但大家也需要把握三個關鍵因素:

一是收入週期。在確定定投頻率時,為方便扣款,可以選擇貼合自己收入週期的定投頻率。如果工資按月固定發放,則可以選擇月定投,並將定投日期設定在工資日的第二天,因為月定投與工資到賬時間相匹配,既可以減少扣款時銀行卡餘額不足導致扣款失敗的擔憂,又可以儘量避免“月光”後無資金可投的尷尬。

二是定投金額。如果你的經濟狀況良好,想進行較為大額的定投,可以選擇較高的定投頻率把錢分批投出去;如果你每月用於定投的總金額較少,則無需選擇高頻的定投方式,月定投或雙週定投足矣。

三是投資心理。市場時有波動,“堅持”比“選擇頻率”更重要,要避免因情緒受干擾而暫停扣款,堅持在下跌過程中積累份額。

想了解更多關於定投的知識?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定投的“變”與“不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2 字。

轉載請註明: 定投的“變”與“不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