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泰羅,編輯:小市妹
央企重組整合又有大動作。
700多億的鋁業大哥中國鋁業要入主成為300多億雲鋁股份的控股股東,合計1100億市值的鋁業大整合。成為控股股東後,雲鋁股份將納入中國鋁業合併報表範圍。
邁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央企重磅重組消息不斷,在資本市場屢掀熱潮,“中字頭”已顯強者本色。
今時今日,央企之所以能引發市場的強烈關注,恰恰因為長期以來市場對其的低估。
低估的原因來自多方面。
首先,央企在融資中對資本市場的依賴程度很低,相比於民營企業,大型央企往往更容易獲得銀行等渠道的支持,融資成本更低,因而往往只把發行股票當作一種補充,很少通過回購等方式主動維護股價。
其次,央企主要是實業類企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柱,企業的實業運行而非規模增長是央企的首要追求,對央企的市值考核很弱。在數據指標上,企業性質也決定了央企管理者對營收、利潤等實體經營數據更關心。
第三,央企大多處於能源、金融、基建等成熟行業,具有良好的安全邊際。市值的大幅波動並不利於企業形象的維護,因此,這些央企缺乏自發的市值管理目標,更加偏愛股價的穩定。
然而隨着國資改革的不斷深入,央企終於得以在資本市場上大展拳腳。
首先是“市值管理”重新被強調。
2021年3月,國資委下發了《通知》,提出央企要全面梳理上市公司投資者溝通工作情況,及時召開業績説明會,幫助投資者更好了解上市公司情況,並強調“原則上要求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親自參加”。
這一通知被認為是國資委關注央企市值指標的重要表態。
回購數量的顯著增多,就很能説明國企對於市值管理的重視程度正不斷上升。
根據中信建投的相關研究,2019-2021年國企股份回購預案數量穩步增長,央企回購更是在2021年達到一個高潮。截至6月4日,今年國企股份回購預案已達103起。
▲國企股票年回購數量
如果把目光投向2007年,那一輪央企走出的大行情,正是伴隨央企重組和央企整體上市這兩個在資本市場領域的政策春風所起。
當時,這個國家層面的大動作一出,市場便給予了熱烈的反饋,中船民品覆盤九個交易日上漲106%,涉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整體上市的風帆股份年內翻倍。中化國際、白雲機場、電廣傳媒、經緯紡機、中成股份、中核科技、中技貿易等央企控股上市企業均表現強勢,央企在幾個月的時間裏迎來了大爆發。
深入對接資本市場、以重組整合打造龍頭上市企業則是國企改革的又一條主線。
從“南北車”到“中遠和中海運”,從“兩核”到“神華國電”,從“中國稀土”到“中糧中儲糧”,央企整合已形成“橫向合併”戰略性重組、“縱向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專業化整合等三種方式,改革重組路徑已經日漸清晰。
截至今年5月,央企上市公司實施重大重組事件已達28起,同比增長267%,行業更是遍佈機械、電器、採礦、食品等各個領域。
國資委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旗艦型龍頭上市公司”和“專業化領航上市公司”成為上市央企發展新目標。而“繼續孵化和推動更多優質資產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齊頭並進”“膽創新,主動作為”等表述,也讓我們對央企對於資本市場上的表現有了更多的期待。
隨着國資改革的不斷深入,頂層方案陸續出台,國企改革概念股已經成為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投資標的。其中更以“中字頭”尤為吸睛,已然是當前市場搶籌的焦點,其未來發展不可估量。
上市央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骨幹和中堅力量。根據今年5月國資委會議上披露的數據,上市央企貢獻約65%的營業收入和80%的利潤總額,中央企業共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超過440户,其中境內超過350户,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營收盈利能力出色的央企,在順週期板塊輪動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身處軍工、基建、製造、能源等領域基本面良好的大型央企,借力順週期,在板塊輪換的過程中以多年以來低估值的優勢,完成股價的逆勢上漲。
其次,央企的實體業務能夠沿着高確定性的政策主線,緊緊跟隨着國家宏觀層面的戰略部署和安排。
與民營企業相比,央企的經營活動和投資佈局直接服務於國家戰略,在政策和監管方面通常不太會發生重大的臨時性變化。一方面,這些企業通常在重要領域佔據着絕對優勢地位,另一方面,其發展方向與國家戰略高度相關,享有着政策的利好。
例如,國資委明確提出央企要高質量實施好“十四五”規劃,針對物流平台、製造業升級、數字化轉型、減排降碳等領域的發展方向做出了明確的指導,而央企能夠第一時間捕捉到政策指導傳遞出的信號。
隨着央企融資效率升級,股東投資回報的躍升和國家發展的提速,這些央企正在完成實體經營和資本運作的同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改革主線下,A股央企的大時代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