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國內企業全產業鏈佈局 國產化替代加速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財經

  作者:魯臻

  近日,據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介紹,國家2030計劃和“十四五”國家研發計劃已明確第三代半導體是重要發展方向。

  與第一、二代半導體材料相比,以碳化硅(SiC)、氮化鎵(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具有更寬的禁帶寬度、更高的導熱率、更高的抗輻射能力、更大的電子飽和漂移速率等特性,可以實現更好的電子濃度和運動控制,特別是在苛刻條件下備受青睞,在5G、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新一代顯示、航空航天等領域有重要應用。

  資料來源:鋭觀網、國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顯示,相對於傳統的硅材料,SiC的禁帶寬度是硅的3倍;導熱率為硅的4-5倍;擊穿電壓為硅的8倍;電子飽和漂移速率為硅的2倍,因此,碳化硅更適用於製造耐高温、耐高壓,耐大電流的高頻大功率器件。

  產業格局:美歐日三足鼎立 國內企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從產業發展格局來看,全球SiC的產業格局呈現美國、歐洲、日本三足鼎立的態勢。美國的科鋭、德國的英飛凌、日本的羅姆這三家公司佔據了全球SiC市場約70%的份額,其中科鋭、羅姆實現了從SiC襯底、外延、設計、器件及模塊製造的全產業鏈佈局。

  根據Omdia《2020年SiC和GaN功率半導體報告》,到2020年底,全球SiC和GaN功率半導體的銷售收入預計將從2018年的5.71億美元增至8.54億美元。未來十年的將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速,到2029年或將超過50億美元。

  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廠商正在佈局第三代半導體的設備、襯底、外延和器件全產業鏈環節,包括難度最大的襯底長晶環節,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外延環節和應用於下游市場的器件環節。如露笑科技發佈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億元,用於“新建碳化硅襯底片產業化項目”、“碳化硅研發中心項目”等;耐威科技公告稱,擬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聚能海芯,以此作為項目公司,組織資源投資建設自主氮化鎵微波及功率器件生產線。

  國海證券研報認為,第三代半導體工藝產線對設備要求相對較低,國內企業和國外龍頭差距相較於第一、二代半導體較小,國內公司存在彎道超車機會。第三代半導體市場空間廣闊。一方面,第三代半導體下游應用切中了“新基建”中5G基站、特高壓、新能源充電樁、城際高鐵交主要領域,另一方面,第三代半導體產品主要使用成熟製程工藝,在美國持續升級對我國半導體產業技術封鎖的大環境中,第三代半導體有望成為我國半導體產業突圍先鋒,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充分受益。

  “政策+資金”扶持 半導體材料國產化替代加速

  實際上,第三代半導體被認為是具有重大影響的戰略技術,其技術及應用的突破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新的戰略高地,各國政府紛紛加緊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部署。

  據瞭解,美國從2014年初,就成立了“下一代功率電子技術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期望通過加強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使美國佔領下一代功率電子產業市場。

  日本建立了“下一代功率半導體封裝技術開發聯盟”,由大阪大學牽頭,協同羅姆、三菱電機、松下電器等18家從事SiC和GaN材料、器件以及應用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的企業、大學和研究中心,共同開發適應SiC和GaN等下一代功率半導體特點的先進封裝技術。

  歐洲啓動了產學研項目“LASTP OWER”,由意法半導體公司牽頭,協同來自意大利、德國、法國、瑞典、希臘和波蘭等六個歐洲國家的私營企業、大學和公共研究中心,聯合攻關SiC和GaN的關鍵技術。

  而我國也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2015年5月,中國建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聯合創新基地,搶佔第三代半導體戰略新高地;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北京市科委牽頭成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ASA),推動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研發和相關產業發展。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為加大扶持集成電路裝備和材料業發展,上海市近期將制定出台專項扶持政策,簡稱“珠鏈計劃”,重點支持6家本地集成電路裝備和材料企業,分別為: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安集微電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萬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政策扶持外,在資金扶持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註冊資本達 2041.5億元,將重點扶持半導體裝備及材料領域,有望加速推動半導體材料的國產化進程。

  附:45家涉足第三代半導體的A股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為2020年中報數據):

  製表: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巨靈財經